牛 艳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各高校开始以培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 使他们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引领思想,培养德育。 基于这一事实,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的思政课特点及作用。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种专门人才, 是掌握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 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人才或技术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而言,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总体上说,应用型人才具备的优势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知识结构方面,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必须要扎实, 而且还应该掌握一定的非专业知识。 应用型人才的非专业素养对其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技能的发挥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这里所说的非专业素养指的是责任心、心理素质、道德感、合作精神、身体条件等,同时非专业素养还影响着工作质量以及完成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求应用型人才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质和与专业相关的非专业素质,还要求其思想政治素质较强, 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崇高的社会理想,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较高,所以高校要根据实际要求去制定可行性的培养方案,一方面,要向学生多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非专业素质。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方面都有所欠缺。近年来,很多用人单位反馈高校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但是也存在着工作理解能力差、自我意识突出、协调能力欠缺、功利心强、职业道德差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能可以说明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地位,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学生的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
一是有的学生相对来说文化素质不高,也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想上好思政课就面临很多困难;二是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就没重视起思政课。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再加上多种思潮的碰撞, 从而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认识,部分学生开始功利化,认为获得等级证书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才是根本,而不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以及知识的积累。因此,必须要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确保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对传统的教学习惯做出相应改变,充分发掘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 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专业特色融入其中,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课程教材管理体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一直在实行的体制, 较为单一的课程教材品种是其特点, 使得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形势都得不到完全反映,尤其是无法及时反映出国内外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所以,高校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出发, 把思政课教学工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设计出的教学内容能彰显出时代特色, 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另外,思政课教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要多加关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中加入地方特色,由此还能增强针对性。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并树立全新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 一般可以选择性地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专题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德育效果明显增强。 由于“教无定法”, 所以思政课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提升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要求课程的实践性得到突出, 根据实践育人的要求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过程是循环着进行,并且保持“实践”与“应用”要得到突出,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力求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 各高校纷纷开始加大力度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 尽管如此,仍有问题存在——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体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青年教师较多,而中年骨干教师较少,因此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二是体现在学历、职称上,只有少数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 而大部分是助教级别,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的差异很大;三是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 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优质的师资力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高校要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为他们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例如,教学督导组的成立就是一个有效的对策, 可以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学习,加强指导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况。 还可以利用多种培训形式、多种渠道来提高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学历, 选拔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使其成为学术带头人。〔2〕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 应用型人才培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而不是学术研究,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还能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使其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仅要知识面广、有牢固的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求其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非常重视提升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而思政课则是将这些作为核心。 所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主要渠道就是思政教育。〔3〕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要不断的提高。 对于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尽管他们有着极为活跃的思想,但是还不够稳定,再加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都可能对他们会产生一定影响。 高校思政课能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而且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爱国主义情怀, 使他们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自己的头脑能用所学的知识武装起来,为促进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4〕
总体来说,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改造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 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些元素又都受到人文教育影响, 对促进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发挥了根本性作用。 如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且又受到实用主义思潮的严重冲击,所以高校对人文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 目前,大学生明显缺失人文素养,比如,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道德修养差、自我意识不健全、价值迷失、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高素质。
一是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思政课为其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因此,思政课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该课程中有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道德修养时,还能深入阐述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等, 引导大学生坚持正义、远离卑劣,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讲道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艰苦奋斗, 既有浓厚的人文情怀,还要有高尚的人格。 二是思政课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目前,大学生的成长中必须要解决好他们的心理素质问题。他们追求自由、独立,逃离高考的重压后,开始彻底放松,不听老师和家长唠叨。 但是他们也对今后的就业问题感到非常迷茫、担心,因此,高校思政课可以针对学生这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使其得到及时矫正;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要有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更从容,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提高抗压、抗挫能力。 三是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怀培养是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根本途径。 人文关怀指的是肯定人的尊严, 对人的生存状况尤为关注以及人类追求自由等,与人的独立人格、个性、价值、尊严、文化、理想、命运心理等都有着必然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重人文关怀。 有的高校并不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而是将培养学生的市场化导向作为根本目的。 所以,有的学生就因为人文关怀缺乏,以至于走向社会后没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也不关心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要突出思政课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人才。
较高的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也是主要特征。 进入21 世纪,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样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预备队, 他们还是参与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为此,高校应加快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来看,思政课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思政课教学能让高校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科学性、正确性。 此外,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整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使其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5〕二是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内化为他们的政治思想素养,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迅速地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 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并解决, 就足以说明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 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是思政课能激发出大学生的创造力, 并提供创新动力给每一位学生。 理想、信念、情感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创新动力的主要来源。 通过思政课教学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肩负起社会发展的使命,还将其作为不断驱动自己创造的根本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思政课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在此基础上使他们的创造力被彻底激发出来,坚持创造活动。 四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就成为一个重要部分, 而思政课也不例外。 思政社会实践课的开设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思政课的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 立场对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的能力,能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是学生学习思政课,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高校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这两本教材中就有很多典范, 而这些典型范例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了科学辩证思维,将这些提供给学生,对养成他们科学辩证思维会有很大启发。
总之,高校已经将思政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并且该课程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步骤。 因此, 高校必须要认识到思政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改变以往只片面重视专业课的做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地位。 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靠理论说教, 这样不利于思政课教育本身作用的发挥, 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抑制。 基于此,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将它们结合到一起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依据,实现思政教育的改革,最终达到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