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跃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初心使命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红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易得,从哪得?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为什么还要守?怎么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指明了继续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树立大历史观的要求,我们拉长历史纵深,就能清晰发现,这个初心使命既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沃土,也深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滋养,更是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苦难辉煌的历史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新论断。这次提出两个“相结合”,体现了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重要命题和思想观点,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提炼出来的。毛泽东指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毛泽东赋予其新的内涵,用它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也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比如,邓小平利用中国先秦典籍《诗经》中“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命题和思想观点,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2012年,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梦”,用“中国梦”形象概括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起到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历来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把自己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使之发挥了无比强大的感召力。
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的性质作出了明确定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不仅仅是一个定义更是一个承诺,也是所有共产主义者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正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探索,“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诸路皆走不通”的东方古国重获新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历经这样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这样巨大惨烈的牺牲。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宗亲牺牲2050人。全中国为革命牺牲的2000万人中有370万是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伟大、光荣、英雄”三个词热情赞颂了中国人民,七千余字的讲话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在爱民为民的精神风范中,贯通在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中。这是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密码,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怀所在、力量所在、温度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性质决定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政党,能够把政党的政治价值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这种价值上的统一,使我们党能够跳出自身利益的羁绊,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强化党的肌体,保持党的先进性。
百年大党的精神力量从哪来?共产党人精神力量之源是伟大的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建党精神4个方面、32个字的内涵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征程的根本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鲜明特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政治品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总源头,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即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党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现实而具体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深深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烙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党有要求,我们必积极回应;党有需要,我们必挺身而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校人,更要把党校工作从“领”入手,由“导”贯通,坚持“四守”,实现“心”与“力”的积极融合。
坚守信仰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这要求我们时刻铭记党校作为政治学校的职能定位,一切办学活动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根本的党性原则、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坚守理想信念的“有心人”。
信守忠诚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重心不偏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旗帜鲜明地讲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作风,在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严守纪律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纪就是红线,处分就是惩戒。党纪处分条例要体现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的要求。”从严治校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要求我们应始终把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作为党校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廉洁奉公的“干净人”。
责守担当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党校作为锤炼干部党性大熔炉的定位和要求,把“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作为做好党校工作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光辉文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最好教材,是激励全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出征动员。作为铁道党校的共产党员,应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尽锐出战,奋辑笃行,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努力为铁道党校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