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锋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湖北 武汉 430071)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观念近年来深入人心。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国铁集团在《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将“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将“完善铁路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主要任务,坚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构建高效开放的创新联合体,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机制。促进铁路科技创新已成为每一位铁路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在国铁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无数铁路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以现场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车机供工电辆等专业部门为主体,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国铁集团在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各层级的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信息平台的运行和应用良好,为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武汉局集团为例,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稳中向好,始终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所承担的国铁集团科研课题数量逐年增长,集团公司级的科研项目在立项数量与完成质量上均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效率显著提高,科技在保安全、提效率、增效益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是,铁路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着诸如创新方向不明确、科技管理效率不高、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不足,结合科管部门工作实际发现铁路科技创新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但是具体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铁路各专业科技创新水平差距过大将造成一些现实问题。一是根据“木桶原理”,短板将成为系统容量与性能的最大制约。有的专业部门和单位创新意识较强,注重每年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以科研工作促进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有的专业部门则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科研能力未经充分锤炼,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当专业之间就结合部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时,由于人员能力层次有差别、工作思路迥异,难以实现高效对等的交流,更无法形成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二是补齐短板是发挥优势的前提。近年来,优势思维得到大力的普及,提倡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可以弥补劣势的影响,但是铁路各专业内部工作仍属于复杂系统,工作流程环环相扣,不将短板补齐将严重影响优势的发挥。有些专业部门中,上游信息化程度高,下游却全靠人工操作、人工盯防,使得耗费了大量资金投入的上游智能化体验大打折扣;有些专业部门的下游环节专技人员具有科创精神,对现场工作的自动化精细化很有想法,无奈上游环节创新观念不强,导致下游的创新想法难以执行落地。因此,铁路各专业科创水平的差距将阻碍专业内部与专业之间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的发展。
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产出指标的学术论文、总结阶段性系统工作的综述文献,还是集思广益为创新提供洞见的调研报告、衡量项目成果质量高低的测试运用报告,都在科研项目的推进和开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进一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对于科研项目参与人员厘清思路、调整步调、抓准创新点大有裨益。然而,从大部分基层单位提交的科技文档来看,写作不规范的问题非常普遍,严重者甚至影响课题的顺利立项与结题。科技文档的撰写并不需要科技工作者有极高的写作天分,经过充分的准备,结合科管部门提供的指导建议,再加上多次反复的刻意练习、修改、迭代,铁路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写出形式与内容规范充实、逻辑清晰、表述严谨的科技文档。科技文档不规范一方面反映了部分科技工作者对所承担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敷衍、侥幸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提醒科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课题报告质量的把关,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科技文档不规范将影响铁路科技创新的提质。
科技创新不应只是科技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与技术负责人关心的事,它应该是每一位铁路职工都放在心上、贯彻到工作中的任务。创新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观察。创新的发力点既可以在学术前沿行业万众瞩目的重大课题上,也可以在日常维护运用检修等习以为常的传统工序中。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动手动脑用心,总能发现创造的乐趣与创新的契机。然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对创新的重视度与支持度。一些基层单位甚至部分机关部门似乎认为科研是阳春白雪,既不影响运输安全又不挂钩绩效考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鼓励搞科技创新,其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稳稳地抓发展,贯彻科技强国、科技强路。因此促进科技创新尚未蔚然成风不利于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大胆创新,为铁路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018年机构调整中,凡是省级铁道学会所在地设有局集团公司的,其学会秘书处职能并入所在地局集团公司的科技和信息化部。这一调整本就意在促成学会与科管部门的优势互补。一方面,科管部门的信息、人才、组织资源帮助学会工作的开展找准方向。例如,科管部门每年发布的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可以让学会策划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所侧重、有的放矢,让更多有需要的铁路科技工作者参加到思维的碰撞观点的融合里去;科管部门开办的科技管理培训班可以提供平台让省级学会宣传贯彻中国铁道学会的各类科技项目奖和个人奖的报奖条件和奖励办法,为铁路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促进铁路科技创新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目标感。另一方面,学会的学术性刊物和学术、科普活动为科管部门的工作精细化提供助力。例如,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会员单位征集稿件,刊物的编辑团队对稿件进行筛选,收集专家审稿意见,与作者进行改稿沟通,以高质量的编辑加工提炼文章精华,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作者在文章修改发表的全过程中,科技协作技巧得到锤炼,对系统原理和技术细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过来也会提升其在科研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因此,科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发挥省级学会优势是促进铁路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铁道学会是由铁路科技工作者自愿自发组成的科技学术性团体,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铁道学会的根本任务是协助科研、学术交流、促进铁路专业学科发展,发现、培育、推荐优秀的铁路科技人才,促进铁路科技成果转化。铁道学会还肩负着反映铁路科技工作者心声,维护铁路科技工作者权益的义务。正是铁道学会服务于铁路科技工作者的这一天然、内在、本质属性,决定了学会尤其是省级铁道学会应当结合所处区域的铁路发展特点、会员单位中的科技工作者特质、所服务的铁路企业需求,策划推出更具针对性的具有时代和区域特色的科普、学术活动,办好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当地铁路事业发展和铁路科技创新影响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中国科协2020年打造了“科创中国”的品牌,旨在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的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技术集成、服务聚力,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科技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科协也相应推出了“科创湖北”,湖北省铁道学会作为省科协直属直管的学会组织,理所应当发挥好地方政府科技部门与铁路相关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以灵活的合作方式、领先的行业号召力协调资源,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智库建设,为铁路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级铁道学会是服从省民政厅和省级地方科协管理的群团组织,肩负着科学普及的社会职责,专门服务铁路科技工作者,弘扬科技精神,展现铁道风采。省级铁道学会应当为所在地区的铁路科技工作者策划组织多种主题、形式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其编印的省级铁道杂志等学术性刊物为学术交流的载体,提供科技写作指导等服务,发掘铁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潜力,为科技工作者文以载道思想交锋提供平台,为企业展示创新科技项目和技术成果拓展渠道,为行业打破信息壁垒增强协同互信辅以助力,为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贡献力量。
省级铁道学会下设多个专业委员会如电气化委员会、物资委员会、计统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其对应专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因此,在各专业内部维护一个专家团队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专家可对本专业内的科研项目和一般学术活动进行把关,起到“守门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学会可以根据集团公司工作关注重点,拜访专家进行约稿。例如,武汉局集团公司站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促进湖北疫后经济社会重振的战略高度,主动作为,提出“做大货运”。湖北省铁道学会杂志编辑团队拜访货运委员会专家进行约稿,取得了《关于实施“集中受理,分散装车”模式的思考》《浅谈铁路运输装载加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高质量稿件,发表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一宝贵经验在后续的工作中应当继续践行,在细心维护各个专业专家团队的同时,以科技新闻记者般的敏感,捕捉科创工作的热点、重点、关注点,调动专家资源,促使具有权威性、启示性与借鉴意义的论文尽快付梓,传播科技知识,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思考、产生洞见。
省级铁道学会还应根据科协与中国铁道学会的要求,积极争取,在获得集团公司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各专业专家与铁路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带回来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帮助各专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齐头并进。
省级铁道学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无论是内刊还是公开发行刊物,都是铁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铁路科技工作者掌握科研动态的重要参考。而作为专业杂志、学术刊物,无论其前沿知识有多丰富、科技含量有多高,如果编校质量低下,也无法成为一本优秀的刊物,何况一个错别字连篇、图表不规范、公式不统一、逻辑混乱、立意不高、抄袭严重的杂志,不可能激发优秀的潜在作者的投稿意愿,不可能获得读者群的信赖与青睐。长此以往,刊物的层次与名声岌岌可危,更进一步将影响科技工作者对省级铁道学会的评价。因此,要狠抓编辑团队的建设,抽调科管部门的精兵强将组建编辑审校队伍。由于科管部门人员大多有专业和科研背景或高级职称,因此这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同时,还要在不影响本职科管工作的
情况下,组织编辑团队加强编辑业务学习,参加编辑专业培训。强大的编辑团队可以帮助作者养成良好的撰文习惯,杜绝错别字和模糊表述,遇到较有争议的技术细节问题时,则可求助于各分支机构的专家团队,得到更权威更中肯的修改意见,帮助铁路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
省级铁道学会主要有两大途径来实现营造崇尚铁路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的目的:一是组织或协办相关学术活动,二是促使铁路科普活动与区域特色的铁路科技创新成果相结合。学术活动既可以是学会维护各专业专家团队,组织参加高层次会议的配套活动,也可以是所编辑的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宣传推广活动。学术活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灵活设计配置其规模、方式、受众、层次等,如学术年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科技沙龙、线上学术云会议等,还可以组织专业委员会定期开展有奖征文,以奖促写促评,督促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培养发挥科研精神。在每年的铁路科普周和科普日活动中,学会应当加大对铁路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结合科研项目中经授权依法合规可向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公开的成果内容,展示集团公司在铁路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的成绩,指明前进的方向,动员广大铁路员工投入到铁路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