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探析

2021-12-26 16:57宁德业
理论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刘 芳 宁德业

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正处于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命运攸关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胸怀天下、未雨绸缪地从全球视野和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宏观研判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的各类重大风险,高屋建瓴地及时作出了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尤其在防范化解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就涉及全局的意识形态风险问题阐明了根本立场,明确了战略任务,作出了重要决策。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关于防范化解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新时代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在外部冲击和内生问题影响下,以核心价值观为标杆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权威消解、话语失声和阵地失守现象。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形势更为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晰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具体体现和严重危害,并着力探究如何防范化解这方面的风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我党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实践经验,并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风险挑战的现实问题导向出发,对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了有着深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强烈现实取向的有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论述。

1.思想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因此,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理论上看,它是以经典作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为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石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结果,而后经过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在理论上又作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的,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3〕在历史过程中,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对经济基础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其次,他们还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即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再次,列宁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性,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同时,列宁也非常重视先进理论的“灌输”,认为单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只能通过从外部进行“灌输”才能形成。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这些重要思想,深刻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是形成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理论之源。

2.历史发展必然: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实践经验

在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6〕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而不断开拓和发展的历史。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论述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就面临着国内外各种风险的挑战,包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中苏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分歧以及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了我国在风险危机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共产党同样在与各种国内外风险的斗争中一路攻坚克难。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加强自身的领导能力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在一次次风险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才逐步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是对上述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

3.现实问题导向: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7〕任何重大理论成果都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理论回答。正是在深刻分析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化解之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新问题也逐渐凸显,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更加严峻。概言之,一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再局限于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斗争,反而更多地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时,当前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了新的、更为隐蔽的方式,例如依靠互联网、文化、生活方式、学术研究等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极大地威胁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二是社会改革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主义和社会思潮蜂拥而来,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既有的社会利益关系作出相应调整,这势必会引发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质疑。三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今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让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由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风险挑战。因此,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是在主动解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为防范化解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逻辑清晰,内容深邃而又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防范化解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深入剖析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准确掌握防范化解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方案。

1.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与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从而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更大胜利。但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种种乱象:有些人质疑我国历史,恶搞、污蔑英雄,有些人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还有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等现象。这些现象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发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等重要观点,为我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的根本目标。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与此同时,他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9〕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又提出我们要坚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懂弄通其中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他特别强调:“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10〕在社会其他领域当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闻观,坚持党校姓党、马院姓马,牢牢把握舆论宣传、思想教育的正确导向。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在精神上“多补钙”;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2.政治原则: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但是,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却由于政治敏锐性、责任感不强而对意识形态问题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从而进一步助长了错误社会思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我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了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着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自身建设相统一,这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分析当前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自觉提升防腐拒变的能力。当前,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隐形化,但有些党内同志却没有看清内在暗藏的玄机,甚至有些人不知不觉地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为了避免共产党人精神上“缺钙”,他强调党内同志不仅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而且要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处理和解决国内重大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都必须讲党性,必须把围绕党中央工作、服务国家大局作为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要加紧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016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各项工作都必须向党中央看齐,包括制定规划、确定任务、设置内容、创新方法等,都要自觉地把握和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同年,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12〕这些观点抓住了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原则性和方向性问题,深刻地说明了党管意识形态是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本性政治原则。

3.重要领域: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有其内在规律,必须做到人在哪里防范化解的重点就在哪里。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思想言论的集散地。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13〕这表明了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空间。但是,“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14〕就国际形势来说,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打击和渗透;就国内情况来说,互联网的复杂性以及部分网民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使得网络当中出现了大量虚假、歪曲信息,扰乱人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15〕我们要把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16〕并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的制度和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的争夺战。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保障是健全法制和加强价值观引导,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网络上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必须加强依法管网治网,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使网络空间中各种噪声无所遁形;强调要不断改进网络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正能量,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关键是加快实现核心技术革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17〕是实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网络核心技术的主导权决定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归属问题。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8〕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重点是培养网络人才,强调无论是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还是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领,都离不开优秀网络人才的参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制定网络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网络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既要建立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作风硬的网络意见领袖。

4.前沿阵地:重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19〕高校是聚集众多优秀青年大学生之地,扮演着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重要角色;同时,高校也是中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领域,是社会思潮的重要集散地。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吃里扒外、吃哪家饭砸哪家锅的人,甚至是我们这个制度的掘墓人”。〔21〕因此,基于高校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观点。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方面,他强调高校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动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他又提出,高校必须承担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2〕强调要加快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进一步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情怀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为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后备力量。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3〕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责任,完善监督、奖惩等机制;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创建形式多样、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有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论述,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为重大的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丰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强调了意识形态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强调了进行革命理论“灌输”的重要性,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领导地位,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在任何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都不能被忽视和削弱,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向党中央看齐,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了要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等。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新面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历代领导人都一直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但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前,我国对意识形态发展态势的把握、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和创新略显不足,从而导致相关理论的阐述、相关制度的制定、相关工作的展开等未能有效实现。同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更加隐秘;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感不强,在一些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自身立场不够坚定;青少年思想更加开放,易发生理想信念错位;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大局出发,系统提出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举措,形成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

2.实践价值

任何理论都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实践活动的矫正和引导。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是为解答时代问题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今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推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方面,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坚持以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为指导,可以使我们直面各种国内外意识形态风险挑战,主动适应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特征,从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载体,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注入了灵魂。坚持以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为指导,可以使我们积极探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新规律,主动适应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新特点,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第二,指导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坚持统筹治理党、国家以及社会,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首先必须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设,坚定自身信念与信仰,从而才能确保国家的正确发展道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宏观指导和微观落实相统一,强调宏观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微观上要多领域、多方面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多元载体的建设,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网络、新闻媒体、军队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捍卫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第三,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从而坚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些重要观点的提出,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