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禹,谭吉众
(1.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2.庄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庄河 116400)
柞蚕生产过程中,稚蚕期(1~3龄期)是柞蚕失苗率的高峰期,蚕苗损失率高达75%以上。因此,稚蚕期提高保苗率对柞蚕高产稳产十分重要。随着国家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逐步重视,传统柞蚕主产区的很多柞园逐渐开始封山育林。适宜放养柞蚕的柞园正逐步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春期柞蚕生产经常遭受晚霜危害,严重影响柞蚕生产。为充分开发利用柞蚕代用饲料蒿柳资源,推广人工栽植蒿柳作为柞蚕稚蚕饲育场,以缓解缺乏合适柞园应用于柞蚕收蚁保苗问题,笔者对蒿柳用于柞蚕生产保苗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柞蚕稚蚕需取食适宜的饲料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据调查统计,柞蚕取食的叶片可达11科37种不同植物。其中以辽东栎、蒙古栎、麻栎、槲柞等壳斗科栎属植物叶为主要饲料。杨柳科、蔷薇科、桦木科、金缕梅科等10余科的某些植物亦可作为代用饲料。例如,蒿柳、山荆子、桦树、枫树、樱桃、栗、杏树、李子、苹果等均可用于长期或短期饲养柞蚕。在辽宁地区,蒙古栎萌芽早,抗寒性强,多用于柞蚕春蚕期收蚁。近年来,因柞蚕上山早,气温低,经常招受晚霜危害,致使保苗率低,蚕苗发育不齐,甚至发生蚕苗冻僵冻死的现象。室内饲养虽可随意加大放养量,避免早晚霜、低温、冰雹、病虫害、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但常常会因为密度过大,容易互相抓伤,导致容易感病引起大蚕期爆发病害,造成蚕农经济损失严重。此外,还有经过科学研究配置而成的人工柞蚕饲料。蚕农利用人工饲养柞蚕已经有所尝试和试验,但对目前的生产模式还不十分成熟,还不能完全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柞蚕属于野蚕,是一种半驯化昆虫。利用柞蚕的生物学特性,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尽可能的进行野外放养。
蒿柳,又称簸箕柳、青冈柳、绢柳等。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金虎尾目,杨柳科,柳属。蒿柳,乔木,幼枝有毛,表皮灰绿色,细长,柔软,叶柄长0.5~1.2 cm,具丝状毛,叶长15~20 cm,叶宽0.3~4.0 cm。叶面暗绿色,叶背密生银白色绢毛,是区别其它柳树的特征之一。蒿柳分布广,资源丰富。一般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汇集水流的沿岸,或江河漫滩、池沼、水库周围及低洼潮湿地块。蒿柳虽然在林业领域属于低产经济林树种,但是饲养柞蚕效果比较好,是难得的可以替代柞树饲养柞蚕的树种之一。
蒿柳发芽早,比栎树早一周,绿叶期长达180天,耐水湿、生长快。蒿柳叶水分、蛋白质、淀粉等含量均高于柞叶,其叶饲养柞蚕幼虫,具有生长发育齐速,体质强健,缩短幼虫龄期,发病率低,收蚁结茧率高,可提前4~5天营茧,并能提高茧质、丝质、蛹质,茧色均匀,茧质好等优势。此外,蒿柳叶片狭长而多,蚁蚕能分散到全树,每片叶上仅几头蚕,易被稚蚕抓握牢固,不被风吹落,在下雨天不易被冲落或灌死。饲养1~2龄柞蚕的保苗率可比利用柞叶提高20%左右。
蒿柳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扦插繁殖成活率高,它比较适宜在光照充足、湿度大、肥沃土地生长。在地势低洼的涝地、河滩、水沟旁具有很强的抗涝性,还具有比较高的抗寒和抗逆性。利用房屋周边、山底脚坡地、田间地头闲散地块扦插蒿柳,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建1~2龄稚蚕期专用保苗场,加大加宽农户开展柞蚕生产的模式。同时可以有效增加蒿柳树种的附加值,提高该树种可持续利用的经济价值。蒿柳除小蚕期利用价值高外,也可以作为柞蚕全龄饲养饲料。近几年,在辽宁地区利用蒿柳建设柞蚕保苗场,饲养稚蚕,进行小蚕保护育,越来越受蚕农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蒿柳饲养柞蚕的效果,根据蚕农自己的放养量,在空地规划建设塑料大棚栽植蒿柳,可为柞蚕幼苗提供避免冻害、鸟害,较少病虫害发生的场所,又可提供保温、保湿的优良饲养环境。国内研究表明,利用塑料大棚栽植的蒿柳,其发叶可早于自然条件下的蒿柳发叶3~5天,早于野外柞树发叶7~9天,可人为实现提早养蚕3~5天,提早结茧6~8天。保苗时期以在2眠起齐上山放养最好,设施蒿柳可饲养1.5 kg/667m2柞蚕卵。利用设施蒿柳提早开展春期柞蚕生产,对于克服早春晚霜以及秋季早霜危害,防风灾、雹灾、通小风、避大风、防低温、防虫害、防鸟害和减少工时等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还具缓冲和调节设施小气候,创造适合柞蚕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等优越性,对于实现柞蚕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蒿柳的生长特性,尽量选择土壤水分充足的地域,扦插地可选择湿洼地、沟渠的坡地、二洼地等。扦插前要做好土地的旋耕起垄和整理苗床,垄间距可与平时大田农作物相同。利用蒿柳容易成活的特性在塑料大棚内扦插蒿柳,到秋季上冻之前,或者是土地融化初期可在大棚上面覆盖塑料膜。蒿柳插条段要选择木质化程度高、无病灶光滑、粗壮节芽明显的插条剪段,插条段长度为10~15 cm为宜,可采用多种形状进行扦插,可成垄或床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蒿柳扦插床的宽长。扦插蒿柳的株行距离可为25 cm×25 cm,采用墩式、一株式插条的方法,扦插时要立着插蒿柳段,扦插深度为8~12 cm。插条顶端与地面平齐,蒿柳在春季解冻后或秋季土壤上冻前扦插均可成活,无论采取哪个时期进行扦插,为了防止扦插的插穗透风失活,扦插结束后都要向插床或垄地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透风更有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每亩地可扦插30万根左右。
蒿柳平茬复壮:设施蒿柳2年进行一次平茬促萌,使每株蒿柳形成灌丛状,增加产叶量。平茬高度为5 cm,平茬的适宜期在树液流动之前的春季或树液停止之后的秋季。实施平茬的蒿柳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蒿柳的生长发育,确保翌年养蚕。对剪下的枝条可进行扦插,扩大养殖面积。中耕:中耕能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作用,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的腐熟,分解和转化,增加树木对养分的吸收,同时能部分地切断老根促进新根生长,增强根的吸收能力,还能起到保墒抗旱消灭杂草和害虫的作用。蒿柳园地每年要进行春耕、夏耕和秋耕,春耕一次在树木发芽时进行,耕深20 cm左右,夏耕二次到三次多结合除草一起进行,深度15 cm左右,秋耕一次20 cm在灌上冻水前进行。中耕深度行间宜深,树根附近宜浅;粘土宜深,沙土宜浅;秋耕宜深,夏耕宜浅。除草:杂草有极强的生命力,夺取土壤中大量的养分,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又是害虫和病菌的潜伏场所。除草每年约5次,分春、夏、秋进行。春季的草吸收肥水量极大,要及时消除越冬杂草;夏季气温高,杂草生长旺盛,要抓紧除草。防止干旱:扦插后要及时灌水,确保成活。平时要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蒿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土壤干旱将造成蒿柳植株中下部位的叶枯萎,叶色变黄,导致幼虫食用不良叶,诱发病害。施肥管理:在新枝条生长到30 cm高度时可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为25 kg/667m2。
蒿柳的枝条长度与适宜的温度、担蚕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利用设施蒿柳进行柞蚕饲养,最好采用2年生以上的蒿柳树。饲养柞蚕前,要对设施周边以及设施内进行杂物清理,利用柞园消毒剂进一步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亦可采用地面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消毒灭菌,杜绝一切病原体的侵入。柞蚕卵面消毒处理和收蚁同野外放养时的方式要保持一致。在收蚁前l天将蒿柳拢把,便于收蚁,但要避免拢把太紧,防止捂叶。收蚁时,蚁蚕放置不宜过密,饲养期间要及时剪移,避免小蚕相互抓伤。等到小蚕生长至3龄时可把柞蚕移送到野外柞树上继续进行饲养,也可以利用蒿柳进行全龄饲养柞蚕。
建立设施蒿柳,用作柞蚕稚蚕的保苗场所,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柞蚕保苗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空闲的土质贫瘠的土地、河沟两侧、田间堤埂土地,栽植或扦插蒿柳,进而发展柞蚕壮大产业,不但净化空气质量,还美化了荒地河沿,具有涵养土地水质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生态作用。蒿柳易采集繁殖,具有生长快的特点,在涵养水分较大的地块上采用扦插、压条,或利用雨季栽植、大枝扦插,其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投入少见效快。设施蒿柳饲养柞蚕具有提前开展柞蚕生产,保苗率高的优势,可以减少投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近年来蚕农喜欢反季抢先鲜蛹登市,所以推广发展设施蒿柳养蚕,对发展柞蚕特色产业夺取蚕茧高产稳产,大幅提高经济收益,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