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佩光,吴海燕,左希明,陈 波
(灌云县大豆原种场,江苏连云港 222000)
大豆是豆油、豆制品的主要原料来源,无论是直接烹饪还是用于制作其他食品,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十分广泛。大豆在榨油后产生的副产品豆粕,可以作为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在畜牧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见,大豆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油料作物。但如果在当前栽培水平下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为广大的大豆种植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仍是当前学者研究的重要和难点。为此,本文在总结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地区生产实际,从合理选种、处理种子、施肥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及时采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并积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以期为当地的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为大豆栽培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资料参考,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大豆播种之前首选要做好选种工作,选种时可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因为种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作物全生育期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是其夺取大豆优质、高产、稳产的关键[1]。另外,在进行大豆品种选择时,还需要兼顾当地的水源状况,市场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使大豆品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当前,适宜连云港地区种植的品种有灌豆3号、灌豆4号、中黄13等。
为提高大豆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度和后期培育壮苗,在大豆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选种和杀菌消毒。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将大豆种子均匀摊平,在阳光下进行充分晾晒[1]。通过晾晒,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皮上的部分病菌,且刺激种子内部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种子尽早萌发,既缩短发芽时间,又提高了发芽率。同时,在晒种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用工具翻动种子一次,通过连续多次的上下翻动使种子晾晒均匀。在翻动种子过程中,发现杂种、烂种、秕粒、病虫粒、石头等杂质要及时清理出去,保留颗粒饱满、无虫无病的大豆种子。
大豆在多种土质条件下均能进行种植,但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稳产的大豆种子,仍需要在播前选择好种植地块。选择土地的标准是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与灌溉较为便利,土壤酸碱度适中。上茬作物最好为非豆类作物,如禾本科的高粱、玉米等,以避免连作引起的重茬障碍问题。施肥时可多施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1000~1500 kg/667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 kg/667m2,施肥时可减少对氮肥的施入,因为豆类植株具有自身固氮的能力。施肥后用旋耕机深旋2遍,旋耕深度不低于25 cm。
大豆播种时间的判断标准为5 cm以内耕层最低温度稳定在8℃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提早播种可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播种时多采用条播的方式,播种深度保持在3~4 cm范围内,播种密度控制在2.1万~2.3万株/667m2。播种密度的掌控原则是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进行稀植,土壤肥力中等以下的地块进行密植。
大豆幼苗期是指从种子播种出苗到分枝出,在连云港地区幼苗期一般为20~23天。幼苗期管理重点为及时进行田间查苗、间苗和补苗,并适时进行中耕灭茬。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如果出现30 cm以上的断垄,需要立即进行补栽或补种,30 cm以下的种植行可在断垄两侧保留2株幼苗。大豆出苗后在做好查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间苗较好的时间是在大豆2片子叶展开到前2个单叶出现。大豆种植的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的小麦较多,因此为给豆苗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大豆出苗后要适时进行中耕灭茬。另外,通过中耕,为大豆幼苗生长提供更加充分的根系生长环境,同时还能破除土壤板结造成的土壤透气性能的降低,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大豆植株的形态建成,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大豆幼苗期一般处于每年的6月底7月初,此一时期雨水逐渐增加、病虫害逐渐增多,此时要及时用药防治霜霉病等病害,和地老虎、蚜虫等虫害,减少病虫对大豆幼苗的危害。
大豆分枝期是指从分枝出现至开花阶段。分枝期的管理重点和主攻方向是及时进行追肥。大豆分枝后对养分的需要逐渐增加,至开花期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保证植株对养分需求,通常在开花前追施磷酸二氢铵20~25 kg/667m2,增产效果较为显著。大豆分枝期的病虫害有多种,主要为根腐病、褐斑病、纹枯病与菌核病等,而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大豆开花期是指当全田开花植株数量占总株数的1/2以上时的时期。开花期管理重点和主攻方向为加强对叶面的追肥、做好水分管理、定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控。当大豆植株生长阶段进入开花结荚期时,植株对养分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此时根系对养分的供应不能完全满足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需要,叶面、根系、果实等多极竞争条件下,容易引起大豆落花落果和花而不实,管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此一时期在根部追肥的情况下,辅助进行叶面施肥,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来增加养分供应,即可使植株保花保果,还能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光合时间,增加最终产量[2]。
鼓粒期是指大豆豆荚籽粒明显鼓起的植株达占植株总数的1/2以上时的时期。大豆鼓粒期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干旱时节要及时进行浇水,因为干旱天气容易造成大豆花荚脱落,引起减产。如遇连阴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要及时进行排涝。大豆鼓粒期对养分要求同样较高,养分不足容易造成豆荚不饱满的情况发生,影响后期产量,而养分过剩则易造成植株贪青晚熟,因此在后期追肥上应偏重磷钾肥的施用,减少氮肥的施用。
大豆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纹枯病、褐斑病与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根蛆、食心虫、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大豆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生产中可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农药防治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要注重选种工作,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与土壤状况,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大豆种子,从源头开始病虫防治。其次,在大豆田间生长时期,适时查苗,发现病害植株,及时清理,防止传染危害其它植株。第三,要加强与其他非豆类植物的轮作,减少重茬障碍。第四,适时深耕晒垡和冻垡,杀死一部分虫卵,同时打破病虫害生长的适宜环境。
霜霉病的防治办法为用800倍液甲霜灵,或300倍乙磷铝液喷洒,药液用量为40 kg/667m2,每4~5天叶面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效果较为显著[3]。褐斑病、根腐病、纹枯病与菌核病防治方法相似,可采用1100倍液57.6%百菌清或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蛴螬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其卵孵化盛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者5%毒死蜱颗粒剂3 kg/hm2,与一定量的细沙土混匀后进行开沟条施。地老虎主要在大豆幼苗进行危害且危害时间多在夜间,因此可在苗期进行重点防治,防治方法为土地用50 g/667m2的90%晶体敌百虫,兑水5 kg,然后与炒香饼粉2~2.5 kg充分混匀,于傍晚时候人工撒施于垄沟内进行诱杀。大豆根蛆以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为主,可在播种前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兑水喷雾拌种,拌种时要边喷边拌,充分混匀[4]。在大豆生长中期,蓟马、蚜虫与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易发多发,为此要在大豆生长中期加强对这些虫害的防治,为此可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哒螨灵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和蓟马,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蚜虫。
大豆采收可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两种。人工收获时期是在大豆叶片85%以上凋落时再进行采收,采收后在轧场进行晾晒,晾晒后进行脱粒。机械收获的时期是大豆叶片基本全部脱落,收割时降低收割高度,以提高豆荚收获率,减少损失。机械脱粒后,再通过进一步的机械分级,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增加种植户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