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2021-12-26 10:30
农业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沙县农业发展

郑 梅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沙县 365052)

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率先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起步,之后向全世界扩展。创意农业不是简单的传统农业+创意理念,而是产业融合的产物及具体表现形式,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联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方式,通过产业融合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大的综合利润。创意农业的发展基于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利用创意理念整合农村“三生资源”,并融入市场、科技、人文等要素,发展特色的创意农产品、挖掘农耕文化、优化农业景观等,促进农业产业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使农民增收。

本文基于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特点、经济现状及问题,总结出3种发展模式:农田景观模式、休闲康养模式和产业融合模式,提出了发展沙县创意农业的基本路径及对策,以期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参考。

1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条件

1.1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

1.1.1 自然禀赋优势 沙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山恋起伏,为沙县农业、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沙县地质以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分布面广为特征,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但没有大规模的区域性断裂带经过,总体地质比较稳定。脉岩种类较多,因此有较强的矿化活动和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沙溪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50多km,水量呈季节性变化,共建有3座水电站。沙县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5.6%,空气质量极优,被誉为“天然氧吧”,是福建清新闽中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沙县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自古以来主要种植水稻,兼种杂粮和经济作物,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较优的自然禀赋为沙县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较好条件。

1.1.2 历史文化优势 沙县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创意农业发展。沙县是人文历史名城,素有“金沙县”美誉。境内人文景观丰富。沙县是生态旅游胜地,拥有众多著名景点:省级名胜风景七仙洞、“十里平流”、“七峰叠翠”以及拥有长达38 m的“华夏第一岩雕卧佛”的淘金山等自然景观,大水湾古民居、水美古堡等文化古迹,还有独具风情的凤凰主题公园和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县肩膀戏[2]。

1.1.3 产业发展优势 沙县小吃和特色农产品在推进县域发展过程中不断产业升级,竹业、畜禽业、茶果业和小吃业成为本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获得“中国竹席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美誉。木材、笋干、烟草、香菇、板鸭等名特优产品远销海内外。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供给侧转型升级,延长了创意农业产业链。

1.1.4 交通区位优势 沙县是福建省3个交通枢纽之一,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区位优势。境内有3条高铁(鹰厦、向莆快速、南三龙),沙县机场和高速公路(福银、泉三、厦沙等)无缝接轨,汇集三明陆地港及沙溪航运码头,逐步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现代交通网络,是福建省对外交通最便捷的重点交通枢纽内陆城市之一。良好的交通给沙县发展创意农业创造了物流基础,方便人们前来旅游,带动旅游业发展。

1.2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劣势

1.2.1 缺乏宏观指导 沙县尚未提出发展创意农业的宏观规划,缺乏总体战略部署,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政策性宏观指导,未建立起稳定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和集聚效应。目前沙县创意农业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小规模个体分散经营,布局凌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品类单一,附加值低,容易形成区域内效仿建设,造成恶性竞争,难以在激烈的创意农业竞争中崭露头角。一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农民土地进行创意农业经营,脱离农民追求自身利益,品牌意识弱,经营力度不足,对企业品牌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设计,高端产品少,同质化明显。创意农业投资环境较差,容易造成投资随机性、随意性,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创意农业专项资金支持,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村级财务收入降低,一般村民也无力投入,导致村民无法实现持续增收。

1.2.2 缺乏创意农业人才 创意农业人才短缺。沙县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农业经营户36 515户,其中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265个。农业生产经营人员41 430人,其中女性占39.7%,年龄在36~54岁的占56.5%,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34.0%[3]。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偏低,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创意农业的认识仅停留在休闲农场、生态农庄、农家乐等具体形式,对创意农业的内涵及外延认识不够深入,观念老旧、信息闭塞,无法转变发展创意农业的新思路,竞争力弱化。而企业经营创意农业项目,考虑更多的是眼前的经济效益,过于看重政府补贴,没有深入探索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深度拓展农业多功能,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使得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吸引人才的优势,特别是高素质人才难以下沉到乡村基层,严重制约了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

1.2.3 尚未充分开发创意农业资源 沙县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但由于一些村落处于偏远地区,农民观念落后守旧,缺乏创意农业人才,因此难以充分开发其特色资源优势。农业转型升级处于瓶颈状态,现代创意农业如何融合沙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传统技艺、小吃特色产业,如何延长产业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些创意农业产品及服务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口味、营养价值、包装等方面的技术仍然有待提高。还需思考创意农业的产业链延伸问题,即如何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更高价值的创意农业产值。

1.2.4 基础设施落后 创意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相对落后。近年来,沙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无论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还是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以及经济贡献度均不断增长。然而,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景象背后,停车困难、交通不便、垃圾污水污染环境、基础设施落后、住宿条件简陋等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节假日,“网红景点”往往出现人挤人、停车难、返程难等问题。一些未经人为破坏的自然风光及文化古建筑和保存完好的特色乡村,因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太差,山路崎岖及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吸引游客,导致客源流失。

1.3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这是国家对创意农业的政策支持。二是市场需求驱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创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当下短距离旅游、自驾游、亲子游的“热点”。而沙县凭借“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有氧之旅”的宣传,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深呼吸小城”。三是周边市县经济协同发展,已着手建立一批开放、畅通、共享的科技资源平台,为沙县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可以交流学习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经验,还可带来客源,为沙县发展创意农业带来良机[14]。

1.4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挑战

周边省市县的创意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如台湾、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已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融合高新科技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极具特色的品牌模式吸引了更多游客[5]。而沙县的创意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项目全盘复制其他地区的先进模式,缺乏与当地特色的融合,难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 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2.1 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2.1.1 农田景观模式 农田景观创意是通过设计与搭配农作物种植形成景观,兼具生产性与审美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2016年8月,福建首个大型稻田彩绘“中国梦”“福”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惊艳亮相;2017年7月,夏茂镇由紫色和黄色水稻品种构成的稻田彩绘图案“新福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6]。彩绘图案充分融合了当地特色劝农耕读文化、尚书文化、龙凤廊桥等经典元素,结合被誉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活化石”的沙县小吃、木炭烤鸭、夏茂冬酒以及地方农耕文化和民俗节日等活动,借此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稻田彩绘围绕稻田文化,将创意农业与文旅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别致“新景点”。

2.1.2 休闲康养模式 沙县高砂镇、富口镇、夏茂镇打造了休闲康养小镇。高砂镇拥有明清时期古廊桥、沙阳始祖曹朋陵墓、玉山樵人韩偓、阳溪村金马山、福万生态农场、冲厚樱花园等自然及人文景观,风景优美、生态极佳,是名副其实的“一溪两岸,沙阳祖地”文旅小镇,也将成为金马山旅居度假村、高溪国际生态村、渔珠冲厚农业观光园的“闽中乡村旅游康养小镇”。富口镇被誉为沙县“后花园”,拥有极具特色的山、水、洞、林等旅游资源,如大小佑山、七仙洞、罗卜岩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其中荷山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入福建省“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线路。夏茂镇拥有古木葱茏的松林西山崖、建于南宋的尚书府、建于明代的文昌宫、建于清代的罗邦石塔等。沙县禄华种植合作社打造了休闲康养“森林人家”农庄,主营生态有机综合农产品,先后投入1 200万元建成沙县夏茂罗坪农业生态示范园。园区内现有有机水稻种植、生态果蔬种植、生态林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稻田鸭养殖等,其创立的自主品牌“洪集体”牌有机食品大米顺利获得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颁发的2项有机认证证书,成为福建省首家有机水稻生产和加工基地。此类休闲康养模式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还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多功能于一体,是生态与经济、传统与现代的极佳组合。

2.1.3 产业融合模式 创意农业产业融合具体表现形式是一二三产业共融共生,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联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方式,通过产业融合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大的综合利润[7]。沙县大通农牧公司打造“乐子鸡蛋”品牌,以“公司+农户+利润托底”的方式采用传统“野外分散放养”,给每个鸡蛋打印一串“身份证号码”,即准确的生产日期和品牌,建立起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同时,推出了体验式生态观光项目。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每年8月9日举办“帐篷节”,推出“帐篷节”亲子游。依托当地葡萄产业文化,建起了以葡萄为主题的中心广场、步道长廊等,开展骑行观光、抓鱼、赏荷、品农家流水席、农特产品推广等系列特色活动。大基口村基于福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优势,打造南阳葡萄产业文化旅游品牌,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娱乐休闲生活,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还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是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起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俞邦村民开始外出经营小吃,打造“沙县小吃”名片。这些年来,俞邦村依托传统小吃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2.2 沙县发展创意农业的基本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沙县创意农业必须坚持创新,将传统农业与多产业、多领域、多元素的创意理念和特色文化相结合,使“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除此之外,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等同样重要。创意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升级优化,延伸产业链,深化创意农业与多种产业、领域、元素的融合,拓宽农业多功能性,“创意农业+产业”“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互联网”“创意农业+生态”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这条路方能将越走越长远。

3 沙县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创新观念,规划先行

沙县创意农业发展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创意农业、怎样发展创意农业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农业功能单一化的印象,不断拓宽农业多功能性,引导经营者和管理者更新理念,提高对创意农业的认识,营造良好氛围,深入挖掘农业潜力,将传统农业与文化、科技、产业、市场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增收[8]。创意农业发展还需要科学规划,将本地的资源禀赋与市场优势良性结合。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全局考虑,成立创意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学者多模式多角度探索,明确沙县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合理布局,从而带动各种项目良好发展。

3.2 政策支持,加大投入

政府应当出台促进创意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创意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鼓励创意农业创业,保护创意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9]。积极发挥政府职能,财政支出向农业倾斜,提供资金补贴优惠;拓宽其他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及金融信托机构提供借贷服务,从融资体系源头上支持创意农业发展。同时还应当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良好的交通及配套设施是创意农业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提供优质住行配套服务,以保证游客获得较好体验感,有了游客才能有市场、有供求、有经济,创意农业方能持续发展。

3.3 人才培育,多方合作

一是促进高素质人才流向创意农业,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意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并极富创新性,因此高层次创意农业人才需要培养和引进。健全创意农业培训体系,转变有关人员的农业生产观念,提高其创意农业意识,激发他们开发创意农业项目的动力。二是加强与文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一批创意农业骨干,组建创意农业开发团队。三是通过新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创意农业,普及创意农业知识。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可以开设创意农业课程,同时加强学生对创意农业美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沙县发展创意农业还应当汲取其他地区相对成熟的经验,开展多方合作,互利共赢。

3.4 建设品牌,深挖资源

创意农业品牌建设应是重中之重,增强品牌意识、规范品牌经营、提升品牌形象,形成特有的发展格局。通过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新型创意模式集聚区和产业群产业带;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标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带动文旅项目发展。以当下乡村振兴大背景为契机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创造更大价值,充分提高当地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深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区域融合发展。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因势利导发展示范园,不断注入文化产品,大力开发农业创意资源来丰富创意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延伸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意农业项目的观赏性、体验感及附加值。

猜你喜欢
沙县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沙县人民笑开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寻找真正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