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娜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及其启示——以澳大利亚南澳大学为例
陈素娜
(闽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大学教师发展的发动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对提升大学教师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在在线教学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选取南澳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案例分析,并分别从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等几个维度探讨南澳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实然状态,以期对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改革提供借鉴。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教学创新中心
深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教师内涵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掀起了建设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浪潮,标志着美国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进入新时代。20世纪末,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浪潮波及到全世界,中国也开始从政策层面扶持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2010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政策层面提出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2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央财政将分期拨款500万元,用于各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国政府已加大对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视。
习近平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1]。因此,加强对国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发达国家的高校如何发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良好运行发展,对于目前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时间与我国大体上同步,2011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关注澳大利亚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2012年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工业、改革、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DEESRTE)下拨专款用于资助优秀大学教学活动,拨款金额达5870万澳元,[2]促进了澳大利亚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以该国南澳大学为例,该校在教学发展方面进步迅速,仅仅6年的时间,南澳大学从2012年泰晤士报世界排名293名跃居2018年世界排名201-250名段,并在世界200所新兴大学排名中从2017年的排名第32名上升到2018年排名第26名。南澳大学在2017-2018学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澳大利亚教学前十强。[3]目前国内鲜有对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进行个案研究,研究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方面的相关做法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和研究意义。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成立于1991年,是一所具有创新理念和国际化思维的澳大利亚新兴大学。在近30年的时间里,南澳大学以其优越的教学质量在澳大利亚大学排名中跃居前10名,且在2017年位居澳大利亚新兴大学教学质量首列。为参与数字时代最新学习和教学实践,南澳大学全面实施数字学习战略,该战略强调教学转型,并提倡营造大范围教学转型的全面合作参与及创新的教学文化。[4]作为新兴的大学,南澳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努力建设大学教学创新中心密不可分。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运行机制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组织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5]结合以上观点,本文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定义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作原理或机理。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构成了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通过对中心运行机制的了解研究,有利于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制度。
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TIU)即南澳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面向大学教师的管理机构,为实现专业化的高效运行管理,其组织架构呈现扁平化管理模式,共有3个层级的结构,上层由主任和管理人员等4名人员组成,中间层由5个发展团队组成,下层由学校的教务处和各个院系的相关教学部门组成。①该模式既保证教学创新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又可以在不同层级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个层级应有的作用。教学创新中心机构在设置上非常重视在线教育工作。5个发展团队中,设有最重要的专门的在线教育设计团队。该在线教育设计团队拥有17名在线教育设计者,分散在商学院、艺术和社会科学部门以及信息技术、工程与环境部门、语言障碍支持部门等各个院系。教学创新中心还拥有不同的教学创新小组,支持教与学设计、课程发展、测试发展、教学实践评估和自我反思教学实践及语言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发展活动。
教学创新中心是南澳大学独立的管理部门。它具有独立的机构建制,并配备有专职和兼职的管理人员。教学创新中心的人事建构模式具有扁平化的纵横交错立交桥式的特点。该中心的兼职人员来自学校内其他部门和院系,不但人员配备充足而且专业对口。这有助于教学创新中心第一时间收集师生的发展需求,并及时执行各种政策。独立的机构设置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合理搭配,促使教学创新中心更好地做出各项决策,开展各种教学改革以及各种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从而更加灵活地应对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教育技术改革要求。教学创新中心扁平化的纵横交错的管理机制,既有助于中心及时掌握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大学教师和学生最新的教学需求,又能确保教学创新中心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避免该中心所举办的各种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形同虚设。
从组织结构看,教学创新中心在具有独立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各个教学单位,充分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该中心内部团队分工明确,协作发展,扁平化的纵横交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便于教学创新中心更好地落实本中心和学校的各项政策。教学创新中心来自各个学院的发展团队极大地增强了该中心发展项目对各个学院的渗透力,也间接提高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参与率。通过这样的管理机制,教学创新中心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大学教师对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项目的形式并研发新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从交流协作层面看,教学创新中心致力与学校其他部门和各个学院合作共赢,积极实施分部门和中心员工全民参与的模式,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大学教师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教学创新中心抓住南澳大学发展目标所提供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各项资源,以在线教学为突破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开展积极有效,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从而迅速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中心(TIU)常年都会在学校本部和分校区组织一系列类似早餐研讨会、咖啡馆研讨会、TELE会议等类型以自愿参加为主的学术活动。同时,教学创新中心也会录制这些学术活动项目,供缺席的教师在线观看,以激发教学灵感。教学创新中心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奖教基金的激励作用,并积极为大学教师争取各种来自学校内外部奖教金和教学资助项目。2018年南澳大学内部的奖金和资助基金项目包括:学生学习杰出贡献奖、数字学习杰出贡献奖、卓越教学奖、教与学发展资助金,等;外部资助基金项目包括:澳大利亚大学教学奖(AAUT)和澳大利亚政府勤勉奖学金以及澳大利亚技术网络集团(ATN)提供的教与学补助金等。这些项目都是激励大学教师发展的校内外基金项目。
教学创新中心以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开展各种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满足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大部分是可以自愿参加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包括:各类学术研讨会和教学工作坊以及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校内外奖教金等。有部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是大学教师必须参加的项目,比如学术实践项目和教育研究生文凭(数字学习)项目。2014年开始,南澳大学要求所有新入职的学术人员(A-C级),包括续签人员或者是签订定期合同(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员必须参加学术实践项目。在南澳大学,处于试用期的教师必须参与学术实践项目。学术实践包括:教学、科研和指导三大部分。教学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学、科研和指导三大部分,教学型教师只需要参与教学和指导两部分即可,科研型教师只需要参与科研和指导两部分即可。教学实践每年举办2次为期各一天的项目,科研实践每年举办2次为期各半天的项目,指导实践每年举办4次为期各一天的项目。[6]南澳大学还为大学教师提供教育研究研究生文凭(数字学习)项目,该项目是南澳大学2015- 2020数字学习战略(DLS)的产物,它在短时间内(最多2年)为受教育者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知识,且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术型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能力。
学校校长办公室和教务处将通过教师报名竞选的方式,选定可获得学费赞助的学术型教师兼职参与该项目。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以大学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为起点,向各个部门和学院广泛征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建议,以及大学教师希望参与且能有效改变教学的项目。此外,教学创新中心还与南澳大学以外的教学部门密切合作,第一时间了解其他大学的教师发展的情况和国外的大学教师发展状况,并及时更新大学教师发展项目,通过发现并满足大学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调动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积极性,从而间接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大部分是基于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而设置的项目,大学教师可以自愿参加,比如各种早餐会、研讨会、工作坊以及教学创新中心为大学教师争取的各项促进教与学的奖教金等项目。还有一些强制性参加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比如学术实践活动和教育研究研究生文凭(数字学习)项目,这2个项目是南澳大学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参与的重要项目,它从政策制度上保证了2014年以后入职的新教师都能参与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其中,旨在提升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的教育研究研究生文凭项目是南澳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项目能有效地提升大学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和教学教育水平,在开展这两项大学教师必修的专业发展项目时,教学创新中心还根据不同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
教学创新中心通过提供教学总结同行评审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坊,促进大学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教学总结同行评审(SPRT)是对一个人的教学能力或教与学的其他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包含现场观摩评审、教学视频影音评审和书面材料评审等多种形式。在评审内容方面,除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外,还将网络在线教学及其相关的其他活动纳入评审范围。教学总结同行评审由经过同行评审培训的专业人士执行,评审过程中为受访者提供有关其教学方面的鉴定,弥补了来自学生评估、课程评估、学习分析评估、学生通过率或者失败率等已有的数据存在的不足。
教学总结同行评审也可以用于判断考试的设计或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总结同行评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定性反馈,可用于改善教学绩效。然而,教学总结同行评审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提供反馈,而是通过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教学管理方面的鉴定,为大学教师的试用期、晋升和绩效改进等类型的决策活动提供参考材料,起到了监督作用。需要参加教学总结同行评审的大学教师可以参与教学创新中心提供的长达1.5个小时的同行评审参与者工作坊,以便他们更好地准备自己的教学总结同行评审。[7]南澳大学的每个校区都有提供这样的工作坊项目。在南澳大学,处于3年试用期的教师和申请晋升的老师必须参加教学总结同行评审,这意味着南澳大学学校里的大多数大学教师都需要参加教学总结同行评审,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机制参与率高的特点。
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对教学的定义范围较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在线教学和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教学评价机制深入到教学和教学相关的各个领域。南澳大学的教学创新中心开展的同行教学评审包括在线教学和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堪称一举多得的发展项目,既促进了参评者与评审人员的教学发展与反思,也提升了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在南澳大学,大学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总结同行评审这个环节获取评价信息。教学总结同行评审是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与时俱进地将在线教学等新兴教学过程纳入评审的范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学创新中心的反馈机制主要由学生反馈、同行反馈、自我反思和学习分析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学生反馈主要来源于“我的课程体验”在线评估系统,同行反馈主要来源于同行合作伙伴关系项目,教学广场项目是自我反思的重要项目,教学广场项目所提供的各类学习分析讲座有助于大学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地提供教学服务。
“我的课程体验”在线评估系统(My Course Experience)是南澳大学用于收集和反馈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在线系统。它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评估,学生在课后通过电脑和手机在线即可登陆“我的课程”进行课程评价。学生不仅能评价南澳大学所有课程,而且也能评价澳大利亚开放大学(OUA)的课程和短期课程。课程管理员还会通过邮件第一时间通知没有及时完成课后评估的学生。“我的课程体验”系统共有13个核心反馈问答题,分别由李克特量表和问答题组成,这些问答题经过教学委员会(TALC)和高级管理组(SMG)的专业认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它能第一时间将学生对教师课程评价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我的课程体验”问卷由两部分组成:问卷的第一部分邀请学生对已经注册并完成的课程进行评估,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评估他们的老师,仅显示给学生刚上完课程的老师,老师可以自愿提供照片以便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评价。课后实时反馈制度对于推进保证和改进课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具有实时性的在线课程评估系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
同行反馈最重要的部分是同行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同行合作伙伴关系项目主要是为大学教师申请奖教金、教学指导、结交同事和实践新想法等方面提供必须的交际平台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同行合作伙伴关系项目也是教学同行评审项目的反馈环节,它是指在两个或更多教学人员之间建立私人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沟通与合作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大学教师通过接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学习和教学能力重构的过程。
自我反思是反馈机制的组成部分。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教学广场项目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自我反思项目之一。教学广场项目帮助大学教师通过教学课堂上同行之间的相互观察和自我教学反思,激发个人教学灵感,获得教学新见解。
学习分析也是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创新中心擅长学习分析项目。教学创新中心会通过最新教育技术将存在学习困难学生的信息通过在线教学系统的控制面板传递给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登陆在线教学系统后,便能根据在线学习控制面板提示,及时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面临的学习困难。教学创新中心也会为大学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数据分析服务,同时也会为大学教师举办各种关于学习分析案例的讲座。若是大学教师想尽快了解和掌握在线教学系统,就必须参与教学创新中心举办的各项学习分析活动。
南澳大学不仅仅关注学生评价,也关注同行教学评价,合作伙伴关系的同行反馈项目是大学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强调处于平等关系的同行之间,从专业的角度对同行进行互评从而获取具有专业指导意义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学创新中心不仅强调来自外部的反馈信息,而且也重视来自大学教师自我的反馈信息。具有南澳大学特色的“教学广场项目”是大学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项目,这种发展项目对于满足大学教师的自我成长的需求大有裨益。随着在线教学系统以及各类在线学习系统,尤其是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广泛使用,教学创新中心对这些学习系统所提供的学生学习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并且面向大学教师开展各类学习分析讲座,促使大学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南澳大学提倡营造大范围教学转型的全面合作参与及创新的教学文化,并将此目标融合到大学教学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之中。教学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决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管理机制。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发展项目决定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激励机制。教学创新中心的监督机制构成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评价机制。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教学咨询等发展项目决定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反馈机制。[8]教学创新中心的一整套运行机制设置较为科学合理,各部分有机融合,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较好的组织运行体,比较符合教师发展和机构运行的需要,达到机构自身既能运行良好,又能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双重目的。
南澳大学短短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充分推行教学改革并建立强有力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密切相关。结合目前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情况,南澳大学的成就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大学应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发展目标明确且与大学的发展目标一致的独立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还未完全独立建制,部分高校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仍从属于教务处或者人事处等部门,阻碍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自由发展。由于未独立建制或只是挂靠在某个部门,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未真正具有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职能部门的权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心作用的发挥,同时,中心也未能与高校的二级学院建立密切的联系,导致中心的工作停留在政策层面,并未能在高校内部真正起到促进教师和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南澳大学的建设经验说明,建立具有独立建制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便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开展大学教师发展的相关工作,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履职尽责彰显作用的重要前提。
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内部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协作发展,其发展目标与南澳大学一致,致力于以在线教学为突破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迅速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从组织结构看,教学创新中心具有纵横交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便于教学创新中心更好地落实各项政策。教学创新中心深入各个学院的发展团队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该中心发展项目对各个学院的渗透力,也提高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参与率。通过这样的管理机制,教学创新中心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大学教师对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形式并研发新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在交流协作层面,教学创新中心致力与学校其他部门和各个学院合作共赢,积极实施分部门和中心员工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整个机构不断变化的学术职业发展要求。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应积极探索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国情校情,开发符合大学教师发展实际需要的各类项目,这样才能吸引大学教师广泛参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各种项目和活动,切实有效提升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并未深入了解大学教师这个群体的真实需求,只是在借鉴国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举办一些类似讲座和工作坊之类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从国内外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差异性看,这些基于国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经验项目对国内大学教师并不能形成很大的吸引力,也很少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以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发各种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满足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导入刚柔并济的多元激励机制,这种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需求的做法值得国内广大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学习借鉴。
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同行教学评审,在于促进大学教师反思教学和大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共赢,通过同行教学评审可以全方位评估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其开展教学的能力。同行教学评审的过程也是被评审者和评审者反思教学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促进了参评者与评审人员的教学发展与反思。同行教学评审还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教学管理方面的鉴定,为大学教师的试用期、晋升和绩效改进等类型的决策活动提供参考材料,起到了监督作用。同时,南澳大学还积极拓展教学概念,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在线教学和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将教学评价机制深入到教学和教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评价机制更多偏向于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虽然也有提及,但是大多数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并未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加以推广实施,且国内大学强制性要求大学教师参与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并不多见,在制度层面无法保证大学教师掌握一些大学急需他们掌握的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关于教学的概念,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往往局限于教学本身,并未过多重视与教学相关的其他内容,教学评价也未能将大教学的概念纳入考虑范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自身的发展,也束缚了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南澳大学在开展有效的同行评价和拓展教学概念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参考学习。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应重视高信度实时在线学生评价系统,构建师生合作的多元教学反馈机制。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构建多元教学反馈机制,通过学生反馈、同行反馈、自我反思以及学习数据分析等四大模块构建多元教学反馈机制,该机制分别从教学对象、教学参照物、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等几个维度将教学相关信息反馈给大学教师,对于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偏向于教学发展项目,虽有一些高校也在积极关注评价体系,但是利用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项目不多,对于学生评价,当前国内也有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比如厦门大学也将学生评价作为大学教师发展一个重要的项目进行研究,但是南澳大学通过在线评估系统将学生的课程体验实时反馈给大学教师的做法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因此,南澳大学构建师生合作的多元教学反馈机制的做法对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具有重要启示借鉴作用。
加强国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对于丰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提升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近30年的时间里,南澳大学以其优越的教学质量在澳大利亚大学排名中跃居前列,2017年位居澳大利亚新兴大学教学质量首列,以及在世界大学排名快速提升的事实证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所在高校在政策、经济以及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而运行良好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于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网络时代下,南澳大学通过引进最先进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学创新中心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帮扶。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层面上,呈现多动力协同发展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特色。
首先,它注重团队协作,构建纵横交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并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采用刚柔并济的多元激励机制;其次,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的管理机制便于中心的各项政策深入教学各个领域,实行全方位教学评价机制;最后,它积极以在线学生评价系统为基础,努力构建多元教学反馈机制。在发展动力层面,教学创新中心充分汲取来自学校、学校其他各部门和学院、教师本人以及学生等多个群体的极力支持。在协作层面上,教学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推广在线学习的发展目标、教学创新中心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架构以及大学教师之间互帮互助的需求特点,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体系。从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所提供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实际,可在国内推广具备MIEF功能的具有一体两翼三动力运行机制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MIEF即Management(管理)、Incentive(激励)、Evaluation(评价)和Feedback(反馈)。一体两翼三动力运行机制好比一架飞机,一体即飞机的机身是指以具有整合资源功能、扁平化纵横交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为主体,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具有独立建制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两翼即飞机的机翼是指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起点的多元激励机制和以大教学概念为基础的全方位教学评价机制。三动力即飞机的动力装置是指以网络实时在线学生评价系统为基础的多元教学反馈机制,得到学校、本校各部门和学院、大学师生等多个群体支持大学教师中心发展的综合保障机制,以及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与学校、大学教师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协同发展体系;多元教学反馈机制、综合保障机制和多元化协同发展体系共同构成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的三动力。具备MIEF功能的具有一体两翼三动力运行机制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既参考借鉴了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有益的做法,又能与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能从机构制度、管理体系以及发展动力等几个方面,解决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中所面临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推广难、大学教师参与率不高、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等难题,从而有效促进“教师发展中心与其他部门及院校协同合作,形成辐射状的发展模式”[9]。同时也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各个大学的发展状况不确定性增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南澳大学及其教学创新中心的发展实践表明,只有实事求是,根据世情、国情、校情,高度重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勇于开拓进取、博采众长、守正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发展动力,才能抓住时代发展契机,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实力,助力实现教育强国。
①本文所有与南澳大学教学创新中心运行机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均由南澳大学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翻译梳理分析而形成。原始数据详见南澳大学网站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EB/OL]. (2018-10-05) https://i.unisa. edu. au/.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6): 351-353.
[2] 冉源懋. 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探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 (3): 45-48.
[3]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2018-10-05)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university-south-australia#survey-answer.
[4] Digital learning strategy.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unit[EB/OL].(2018-10-05) http://i.unisa. edu.au/staff/teaching-innovation-unit/tiu/digital-learning-strategy/.
[5] 李朋. 管理学[M]. 第2版.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7): 23-25.
[6] Current projects. Opportunities [EB/OL]. (2018-10-05) http://i.unisa.edu.au/staff/teaching- innovation -unit/opportunities/current-projects/.
[7] Peer-review-of-teaching. Teaching[EB/OL]. (2018-10-05)http://i.unisa.edu.au/staff/teaching-innovation-unit/teaching/peer-review-of-teaching/.
[8] 陈素娜.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优化升级研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视角[J]. 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9(5): 1-2.
[9] 徐晓红.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资格证书项目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6(3): 71-72.
Mechanism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Taking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as an Example
CHEN Su-na
( Foreign Language Dept.,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The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an engine for faculty advance in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connotative faculty upgrade through research on its running mechanisms. This study focu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online teaching and model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in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and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of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from several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stimulus, quality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good implica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s in China.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operational mechanism; teaching innovation unit
G64
A
1008-0627(2021)04-0109-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全球价值链视域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竞合关系研究”(18XJL01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ʻ互联网+ʼ时代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FJ2016C060)
陈素娜(1982-),女,福建漳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教师发展。E-mail: bulebellringtoyo@163.com
(责任编辑 赵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