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题材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发展研究——以素描教学为例

2021-12-26 09:37李天锁杜瑞卿齐晓威郭志强
理论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素描艺术设计绘画

李天锁 杜瑞卿 齐晓威 王 静 郭志强

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念不断更新。而在美术教学视域内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传统艺术思想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认知和高尚品位,凝结了人类艺术的精华。关注传统艺术,“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传统艺术在新的语境下迸发活力,成为当下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中,素描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对造型基础素描教学的改革,各院校教师多年来都在思考和尝试。造型基础课程素描教学中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中。造型基础素描课程既需要造型技术有所突破,也需要艺术观念有所创新,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及创作提供技术和观念两方面的支持。这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现已成为学生艺术思想形成的重要入口。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隐约感觉到传统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造型基础素描教学应该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手段与中国文化相融通,并不断深入,进而构建中国艺术设计独立的教育教学体制体系。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当中,将传统绘画题材引入素描绘画当中为大学生认知传统绘画艺术思想、感受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传统绘画题材如竹、石、花、草、虫、鸟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传统绘画题材携带了传统艺术的观念,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一、传统文化与素描教学

将传统文化以及思想融合在素描教学之中,是对素描教育教学内涵的拓展。现代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绝对不能摒弃传统,不仅要在现阶段对原有文化的精髓加以传承,并且要与时俱进,在原有文化表现的意境中融入新的内涵。艺术创作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文化的艺术创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基础课程素描教学中融入本民族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艺术设计创作领域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面对传统这个宝库,如何回望传统,借古开今,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艺术设计创作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还需要我们从原有文化和艺术情境之中进一步挖掘,寻找出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发挥个性化成分。只有这样,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艺术设计创作才有可能具备本土特色。在素描教学当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针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加以深挖和继承,将中国绘画思想融入素描教学当中加以探索和剖析,使得素描教学在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当中有其重要意义,使素描不再属于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承载了美学和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的正途与捷径。

二、传统绘画题材的内涵

中国和西方原属不同的文明,其思想也有根本的差异。粗而言之,中国哲学重在生命,西方传统哲学重在理性、知识。中国哲人长于证悟,西方贤哲长于思辨。西方哲学是知识的、思辨的,而中国哲学是生命的、体验的。在这样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中国艺术表达与西方艺术表达有诸多不同,在绘画中便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生命美学,反映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中国绘画选择的是未经雕琢的纯粹自然,西方则更多的是呈现理性之美。

1.草木有情

将传统绘画题材中的花草等引入素描当中,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加亲近自然。墙根的一棵小草与路边的一朵小花自由绽放,看上去默默无闻,而中国艺术对于这些自然物象则有其独特的认知和感受方式。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角度来看,人与植物之间是血脉相连、气息相通的。草木花卉寄托着艺术家的情感,他们借助植物,用隐曲的方式表露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如《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中的蒹葭就是芦苇,但是蒹葭寄托了诗人永恒的理想和无限情思。

课程通过对花草等精微写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知千年以前先贤的艺术观、人生观。再比如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对竹子的关注。竹是传统绘画当中最常见的艺术题材之一,它不仅形态美,而且在中国文化里面受到特别重视。这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比德思维有关系。唐白居易根据竹子的一些外在形态特征,比如外实、体直、中空、坚节的物形与物性特点,把竹子的品性概括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这四点就是中国文人喜欢画竹子的原因,它是自身品德节操的一种反映。对竹的写生,既锻炼了学生的精微写生的能力,又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石之风流

把石头题材引入造型基础素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尝试。中国人有赏石、玩石的传统。唐代爱石已经形成风气,白居易爱太湖石,他得到几片太湖石,“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到了宋代风气更甚。米芾爱石是出了名的,有“米颠拜石”的典故。苏东坡说:“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石和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艺术对“石”情有独钟。石头表达的是时间之外的永恒之美,它强调大巧若拙、超越美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素描绘画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素描绘画过程中,石头造型既单纯又复杂的特点,从绘画技术的角度为不同造型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既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造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美学的角度,石之审美亦有别于西方的美学传统。在西方,丑作为美的反面而存在,美学研究一般将丑排除在外,而中国文人通过丑石之审美,延伸了对美的问题的独特理解。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哲学。中国哲学中的美丑观念与西方不同,丑不是美的负面概念,而是与美相对的存在,并以此相对性决定着美是否真实。

3.生命相依

素描教学中对虫、鱼、鸟等题材的关注也是我们教学中比较突出的,如果说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花、草、奇石等是静态,那么栩栩如生的虫、鱼、鸟等则是动态。在传统绘画中,一只小虫、一条鱼、一只小鸟即可使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生命形象得以再现和永存,并以此传达着中国人无限的情感。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寓“天趣”于“物趣”之中,一个个神气活现,生命之美跃然纸上,内中蕴含着天真与洒脱。通过这些鲜活的生命,创作者实现了心灵的安闲与自适。

在传统文化中,古人对虫、鱼、鸟的关注,实际上体现着对自由的向往,而自由是其生命意义的实现。中国绘画艺术深受禅宗哲学影响,画家对虫、鱼、鸟的关注,蕴含生命尊严的思想,即认为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个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中国绘画往往依佛理而认定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谓诸法平等,生命本身没有高下之分。

这些鲜活的生命,使人感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这样的感觉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愫,振作其精神,舒畅其心志,涵养其德性,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4.自然情怀

中国艺术家更在乎思想情感的展现,其作品往往用情感折射现实,针对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创作,凭借内心所思所想进行再现,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当中。如今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使人们无法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所有美好的东西。把传统绘画题材引入素描课程当中,希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感知自然,从而进一步深挖自然当中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传统文化的美感,以传统绘画题材当中包含的那些独具特色的元素,构建起既有民族特点又不失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自然的美是动态变化的,是伴随人们的生活不断发展的。艺术作品当中的自然之美要折射出时代的特色,创作者就要感受自然,观察自然,掌握和发现自然当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艺术作品当中。

三、结语

总的来说,造型基础素描课程不应忽略传统文化艺术以及文化需求的复杂性。造型基础素描教学不仅要从中国文化中吸收营养,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原有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和改进,使课程教学更富有艺术内涵。把传统艺术观念引入造型基础课程,使学生关注传统艺术,爱好传统艺术,并对中国艺术哲学思想有一定的感知,这将为他们将来的艺术思想的形成,储备极有价值的资源。课程引入传统绘画题材,衔接了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艺术进行深层的思考,修炼其内心,贴近文脉,且有助于提升其高尚的艺术品位。同时,传统绘画题材的引入为当下造型基础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中西合璧,古为今用,为素描教学探索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也使传统艺术在新的语境下迸发新的活力,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猜你喜欢
素描艺术设计绘画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