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洁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宁县分校,甘肃静宁 743400)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而想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则要依靠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作用,积极参与到家园建设中。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当代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质较低,为乡村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素质的关键途径,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农民培训的价值和意义,采取科学的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调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目前在振兴乡村战略的指导下,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在认定高素质农民资格中,其认证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证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挫伤了农民朋友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对培训过程进行科学评价,或者评价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难以起到辅助作用。此外,高素质农民培训监督和评价制度不健全,缺乏配套服务和跟踪服务。
高素质农民培训与普通农民培训存在本质差别,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时代需要的现代化农民,提升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而更好的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基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特点,对培训队伍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新要求。但是当前,在建设培训队伍中,缺少农业专家、高精技术人员。培训教师主要来源当地农业院校,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岗位,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匮乏,难以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导致培训工作与实际生产相脱节[1]。
当前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指定课程内容后,将农民集中在教室中,由教师完成知识和技能传授。但是农民群体与学生群体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大部分农民都需要兼顾农业生产,鲜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现场授课中。同时,培训机构也没有积极探索新型的培训形式,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也挫伤了农民朋友参与培训的热情[2]。
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使其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制定培训内容中,也要根据甘肃地区的农业优势以及生产现状,保证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贴近。但是当前在制定培训内容中,却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没有从农民的需求和实际出发[3]。
教育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育也是实现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更需要广大基层农民积极参与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提升当代农民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关键工程,但是在开展培训教育中,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如果资金匮乏则会影响培训效果。从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开展角度分析,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支出资金与收入资金不能保持平衡,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相关部门也没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模式,在缺乏资金的基础上,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活动开展缺乏持续性,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4]。
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开展培训工作中,需要建立以及完善服务机制,加强高素质农民认定工作,提升证书的通用性。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型的认定工作,科学制定认定标准,并且按照标准加强培训评价,将职业农民职称和高素质农民认定充分结合,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加强培训工作的跟踪服务,针对农民朋友的需求以及困惑及时解决,落实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包括电商平台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培训对接等,保证培训的持续性;最后,当地政府要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获得高素质农民认定证书的农户,可以参与到政府投资项目中,或者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用于创业,真正体现培训的价值和作用[5]。
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懂业务的专业培训队伍,是提升农民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基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特点和要求,相关部门要拓宽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不同途径吸纳农业专家或者高端技术人才,不断充实以及完善培训队伍。首先,制定科学的培训教师选拔标准,并且按照既定的标准吸纳人才,所有应聘人员都要经过考核,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热衷于乡村建设事业,对待岗位充满热情和信心;其次,积极邀请当地的农业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农业专家,聘请其作为兼职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保证培训内容贴近当代农民的需求;最后,加强培训教师再教育,将教师送入到当地农业企业中开展培训锻炼,促使其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提升培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6]。
针对农民的时间情况,在开展培训工作中,需要对培训形式进行适当的创新,避免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首先,结合甘肃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选择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开展集中培训,在农闲时期农民的自由时间较多,通过现场授课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其次,组织教师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下乡培训,目前甘肃地区,这一培训形式已经获得大范围推广,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获得农民朋友的欢迎,同时,通过下乡培训还能够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帮助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培训的重要载体,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微课以及慕课模式,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组织农民开展线上培训,不仅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还能够帮助广大农户熟悉信息技术[7]。
培训内容与培训质量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培训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机构需要结合甘肃地区的农村发展实际,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完善,促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避免出现相互脱节的情况。首先,在制定培训内容前,需要组织调研队伍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展调研分析,掌握当地农民群体的年龄结构、农业结构、生产需求以及学历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内容体系;其次,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内容局限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要适当扩宽内容的广度,融入生态保护、绿色生产、农业服务以及生产经营等知识,不断丰富农户的知识结构;最后,随着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均获得快速发展,培训内容还要仅仅贴合农村地区产业调整的需求,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具备一定的产业知识[8]。
在开展培训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想要满足资金需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缓解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提升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首先,当地政府要认识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价值,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可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实惠;其次,积极转变培训机构的性质,鼓励当地企业和培训机构建设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可给予培训机构以资金扶持,培训机构向当地企业输送人才,这一模式不仅能够缓解企业用人压力,还能够确保培训机构资金充裕,在当地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最后,当地政府还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民培训中,通过民间资本的进入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在农村社会中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促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中。
农民作为建设新乡村的主体和有生力量,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农民地区的稳定繁荣密切相关,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现代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很多文化程度高的农民都向城市涌入,导致农村地区现有农民的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因此,相关部门要给予高素质农民培训以高度重视,针对培训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为农民地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