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活垃圾分类困境的社区经验及其优化框架

2021-12-26 07:00:14吕璇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社区

吕璇

柳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环境,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助于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而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垃圾分类工作的起步上还相对落后,一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广大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意识还有待增强。面对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当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结合实际社区情况,做好科学分析,推动垃圾分类的主动选择,实现垃圾分类的常态化。在实际垃圾分类政策推进实施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很多设施在建设过程当中往往停留在探索和设计的阶段,整体设施的便捷性不强,难以为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应用构建一个良好的基础。部分社区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宣传过程当中,相关的宣传内容不够全面、准确、系统,垃圾分类的教育推广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在当前垃圾分类推广应用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分类标准不够清晰明确,并且对于实际垃圾分类标准的应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也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的整体效率[1]。

1 造成垃圾分类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意识困境。在当前垃圾分类中,意识不足是造成垃圾分类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够,生活垃圾的种类无法准确区分,不常见垃圾的性质更不清楚。所以居民对垃圾分类上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导致很多垃圾没有经过分类处理放在一个垃圾袋里情况的出现。而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不高,因为他们认为垃圾分类与否并不重要,所以垃圾分类行为推进出现的问题暂时来看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当中,较为准确的分类难度较高,并且耗时相对较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社区的居民自身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十分有限。很多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十分不够,他们仅仅从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相关的信息,对于当前垃圾分类的一系列要求的掌握不够全面[2]。

第二,设施困境。在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过程当中,采取了“四分法”即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但有些小区没有四分类的垃圾桶,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这两类垃圾桶;有些小区四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不便于居民分类投放。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社区内设置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员的情况相对较少,很少有社区内部能够实现有效的人员配备定期对垃圾分类进行监督和指导。另外,从参与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参与者大多是家庭中的老人,从很大程度上都存在年轻人缺失的情况。

第三,治理困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困难任务必须是动员群众,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部分社区的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治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的动员性,基层组织能力不强,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与推进垃圾分类的需求存在差异。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活动,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但部分社区宣传并不深入,只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不以实现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为目的。一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渠道少,需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短板的压力巨大。另外,当前也缺乏垃圾分类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整体垃圾的分类成本很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机制[3]。

第四,人才困境。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压力大,要求高,实际工作环境较为复杂,这需要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责任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作开展推进。目前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当中 ,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掌握不够,对实际工作推进当中的方法执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实际业务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具体工作的推广效果,不利于垃圾分类工作长期开展效果的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整体队伍的稳定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在实际工作开展上,相关队伍人员的数量也有所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开展需求。针对实际工作的要求,如何能够加强相关投入,优化人才结构,补充更多的基层工作力量,让各项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得到更好的执行,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如何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进行优化

第一,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工作的社区监督机制和体系。为了更好地提升对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效果,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对于社区监督体系的构建,号召广大社区群众进行积极参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社区管理的不仅是住宅小区,还有商超、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公园等类型的场所,要找准每个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主体,强化责任主体义务,严格按照有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例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每月对社区辖区内的责任主体进行评比,并向社会进行公布,树立做得好的典型,做得不好的让社会道德对其进行约束,更利于对各类场所的责任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4]。

第二,做好宣传和教育。虽然有了分类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部分社区居民在实际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依然会感觉到“没有头绪”,对生活垃圾怎么进行分类还是理解混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实际宣传和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接受能力,并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宣传和教育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的效果。例如,在社区当中,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很大一部分厨余垃圾,这也是广大社区居民在分类的过程当中感觉到十分苦恼的一个重要的垃圾类型。我们可以展开形式多样的丰富的宣传活动,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广大社区居民对于厨余垃圾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行动,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处理事件的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分”,做好宣传和教育,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大居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更加准确的分类垃圾。社区相关的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员,在开展自身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本社区的实际特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传递,更好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改进分类过程,提升广大社区民众的参与效果,为突破垃圾分类困境给予更好支持。

第三,对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完善。为更好地达到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效果的目的,我们也应该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标准进行完善。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垃圾分类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相关内容,应该实现更多的一致化和规范化,减少社区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困惑,让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效率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提升。例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中,有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有些却属于有害垃圾;有的植物属于厨余垃圾,有的却属于其他垃圾;大骨头是其他垃圾,而小骨头却属于厨余垃圾。针对这些不同的垃圾内容,应该结合当地的垃圾种类特点,做好合理的分类,并且对于其相关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促使垃圾分类的操作具备更好的可行性和指导依据[5]。

第四,加强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养。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情况,直接影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效果。相关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人员专业性要求较强,工作责任较大,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明确掌握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全方面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培训活动,让在职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培训,提高员工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垃圾分类负责人也应选择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工作开展案例让他们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工作人员能更有效的应对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在垃圾分类工作队伍管理上,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活动中,很多新的工作方案、技术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出和应用。在实际垃圾分类工作时,工程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应有主动学习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工作素养,能够胜任当前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另外,在实际人员管理上,也应该针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对人才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增加相关投入,让工作人员的数量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人力要求。在人员配备上,也应该增加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专项人员,给予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人员支持。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压力大,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养,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6]。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社区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基础,只有社区开展好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才能为全社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基础。在当前社区垃圾分类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垃圾分类当中的困境和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对于实际垃圾分类当中所出现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打造一套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举措和手段,让整个垃圾分类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社区
垃圾去哪了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分类算一算
3D打印社区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