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宇
(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彰武 123200)
高粱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温度20~30℃。高粱的根系很发达,有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而且分布广,在土壤中扎得深,使它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接触到水分,水分吸收得多;高粱叶片相对于玉米较窄,因此叶子的面积较小,且叶面比较光滑而且有蜡质层,气孔数目对相对较少;茎秆呈圆筒形,表面光滑外面由厚壁细胞组成,附有蜡质粉状物。这些特征,能够减少高粱水分蒸发。蒸发的少,能够耐旱,它能够在干旱的季节里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另外,高粱还具有一定的抗涝能力。一般来说,涝灾主要不是因为多水,而是在于缺氧。由于土壤积水过多,排除了土壤中的空气,使得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死亡。高粱的根系对缺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此外,高粱茎秆高,又比较坚硬,水分不易透入体内,也是它能抗涝的原因之一。
高粱在辽宁省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北部半干旱地区,包括阜新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及沈阳北部的康平县、法库县等。这些地区均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为400~500 mm,平均日照时数2 800~2 900 h,无霜期130~150天,为半干旱地区的低山丘陵区。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少雨干旱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的作物。
根据用途及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生长期适宜的品种,辽宁地区可选辽杂19、辽杂34、沈杂5、锦杂93、锦杂100等品种。
高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均可种植,但以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为6.5~7.5黑土层较厚的土壤为好。高粱具有抗涝、抗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广等特点,尽量选择中等及以上肥力的地块,可获得高产。轮作倒茬,高粱种植忌重茬,重茬种植的田块更加容易爆发出病虫害,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轮作倒茬是高粱增产的关键,可选择与是豆科作物轮作。
由于高粱种子比较小,播前应精细整地,要求土地平整、无杂物和杂草。宜秋季翻耕,土壤熟化好、地温高,深耕20~30 cm,均匀一致,不漏耕、重耕。整地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和保苗。
高粱种植需重施底肥,整地时施有机肥1 500~2 000 kg/667m2。产500~600 kg/667m2,需要氮20~24 kg/667m2、磷10~12 kg/667m2、钾25~30 kg/667m2。
种子要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发芽率不低于95%。播前晒种2~3天,并用拌种双拌种,种子用5 g/kg拌种,阴干后播种,可防治高粱黑穗病。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 ℃,最适温度为20~30℃,当土壤6 cm以上土层温度在10~12℃时即可播种,辽宁地区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宜晚播,但时间不宜太迟,以生长后期遇低温,影响生长而造成减少。
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以条播为主,一般采用垄作,行距50~55 cm。合理密植是提高高粱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根据品种说明书确定密度,高粱杂交种,一般密度为5 500~8 000株/667m2,常规品种为5 000~6 000株/667m2,高杆甜高粱、帚用高粱为4 400~5 000株/667m2。开沟深度3~5 cm,覆土厚度2~3 cm,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微调,含水大时浅开沟浅覆土,土壤墒情较差时深开沟覆土厚度3 cm左右。高粱播种后易因失墒而落干,必须及时进行镇压。视土壤墒情适时镇压,播种后表土层有干土时,进行镇压最为合适。镇压可使大土块破碎,减少地表缝隙,防止失墒落干,还可以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提高出苗率。
播种量。一般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播量1.5~2 kg/667m2。
高粱对许多化学除草剂敏感,应用时注意选择,忌盲目使用除草剂。如乙草胺不能用于高粱田除草。封闭除草,高粱播种较浅,使用不当会影响种子发芽,可能产生药害,在田间播种后3~5天内,在小雨后或增墒(保证地面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封地除草,用异丙甲草胺或甲草胺与莠去津混合施用。苗后除草,如果苗前封闭除草效果不好,在苗期4~5片叶时,用苗后除草剂再次进行喷雾除草,可选用莠去津、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
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定苗,这样可以减少水分损失和养分消耗,促进幼苗健壮,苗早发,出现缺苗时及时浸种催芽补种或借苗、移栽。苗期中耕二次。第一次在定苗时进行,要浅铲细锄,不伤幼苗。拔节前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此时幼苗根还未长出行间,可以进行深铲、松土,做到压草不压苗。中耕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又可消除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高粱拔节期至抽穗期是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植株生长较快,茎叶繁茂,对水分和营养的需要量较大。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包括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促进茎、叶生长的同时,充分保证穗分化的正常进行。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时,应及时灌溉。这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应根据高粱长势进行追肥,高粱一旦出现缺氮症状及时追施氮肥,因为高粱缺氮肥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施肥可以采用条施或穴施,尽量使肥料接近高粱根系,施尿素10~15 kg/667m2。这时期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一旦出病虫害及时对症施药。
在高粱抽穗后3~5天时就开始开花,花期约5~9天,开花授粉以后就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干物质积累到子粒中。在中期管理的基础上,加强防涝灾害发生,注意倒伏,提高地温,促进早熟。这一时期是高粱需水量最多,地里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如遇干旱,就会出现穗小、秃尖的现象,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如果干旱不下雨,就要及时灌水,根据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适当控制灌水量。如果降雨过多,田间长期积水,会导致高粱茎叶枯死,造成减产,要时及时排涝。如遇大风天气,高粱发生倒伏,要将倒伏的高粱用自身的叶子捆扎起来,互相支持,防治倒伏面积继续扩大。
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粘虫、玉米螟、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褐斑病等。其中以蚜虫、粘虫、玉米螟和黑穗病最为严重,应重点防治。禁用敌敌畏和敌百虫。
点片发生时,用50%乐果乳油250 g/667m2,拌20 kg细砂,加适量水制成毒砂扬撒。或者使用吡蚜酮或者噻虫啉或者呋虫胺或者氟啶虫酰胺等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混合高氯或者联苯菊酯或者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粘虫是暴食性害虫,一旦控制不住,发生面积急剧扩大,为害严重,应在3龄前杀灭。根据发生期及程度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方法。一是诱杀成虫,当第1代成虫迁入初期,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通过杀灭成虫,可降低田间落卵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二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成虫产卵的场所。三是药剂防治,防治粘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3龄前,此时幼虫食量小、危害轻、抗药力差,药剂防治效果好,高粱对药剂敏感,禁用敌敌畏、敌百虫类药,可选用菊酯类农药。
物理防治,螟虫产卵初期用赤眼蜂防治,根据发生程度确定放蜂数量。一般放蜂1万~3万头/667m2。药剂防治,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稀释适当倍数灌心或喷雾,或用20%除虫脲1 000~2 000倍液喷雾。除虫脲若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混用,可加快杀虫速度,并兼治蚜虫。同时,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必须轮换用药。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减少土中菌量;播种时药剂拌种,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发病时在及时拔除病株,妥善处理病株,带离耕种地块进行深埋或焚烧。
高粱成熟后期,当80%的高粱籽粒由白色转为红褐色时可以采收。收割后及时脱粒晒干,否则影响品质。一般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较为适宜,延迟收获后,粒色变深,失去光泽,种皮增厚,淀粉与溶性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增多,食味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