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微
(梅河口市牛心顶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梅河口 135011)
当前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均实现了广泛的渗透,农业行业也同样迎合时代的发展特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到生产的各环节中,实现技术促产的良性发展模式。但当前有些农民对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还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对技术的推广效果也不够理想,极大阻碍了农机技术的全面应用。对此,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不断优化推广的手段,凸显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推动技术深化应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农机的应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应在传统农机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的机械作业的实施效能,同时大幅降低农机设备的操作难度。这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农机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不断加强基层农业生产对农机技术的应用频率,促进信息与农机两种技术的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对农机技术进行全面推广,更有利于推广工作系统开展,提升工作的质效[1]。
当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便是生产资料使用率不足,对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构成了一定的阻碍。提升农机技术的应用率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量,并可转向投入其他的产业领域中。推广农机技术还可提升机械化工具的使用频率,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将信息技术作为农机技术推动力时,还可同步促进农业市场中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升信息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信息技术在农机方面的应用产生了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具有导航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机操作的便捷性。智能化的农机设备极大促进了农机的发展与变革,为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提供良好的助力。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应用方面的优势主要提现为下述内容:
一是农业物联技术。基于计算机的网络平台,同时视频及数据搜集设备等对农业种植相关参与进行归纳整理,如温湿度、土壤肥力等,并依据参数形成相应的区域分布示意图。此后可基于物联网络将数据信息发送到相关的管理人员手中。该类技术的核心价值便是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远程管理。以温室的种植与灌溉作业来说,管理者可在温室范围内安装湿度的监测设备,并与管理系统相连。这样便可随时掌握温室内的湿度信息,并作出相应的灌溉指令。温室的灌溉系统将按照指令实施灌溉工作,极大提升了作业的科学性与有序性[2]。
二是形成产量分布图的系统平台。分布图能够集中反映监测区域内作物的总体产量和质量情况的综合图表。确定适合的作物产量和湿度监测设备,并将其与GPS接收设备进行连接,从而便可形成准确的位置信息。二者同步作业时,便可定时输入收割设备的位置情况。测量作物产量的设备能够相继计算出作业面积的产量情况,结合产量和对应的位置信息,通过系统软件形成产量分布图,辅助相关人员直观获取地域与产量的相对关系,从而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
一是农机的监控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对农机等设备进行监控,搜集并整理设备的各项运行数据,从而实施进一步的调控。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可也顺利完成对农机等设备的自动和远程管理。此外,通过应用农机的监控技术可向其传输作业的指令,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农场视频监视技术。农场是主要存放农机设备的场所,发生火灾等情况的频率较高,严重影响农机的顺利应用。因此可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环境监控,一旦发现火灾隐患便可及时处理,或者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火灾预警,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管理者需重点在农机存放区域安装监控设备,运用网络技术实施传送监控画面,确保农机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三是导航定位技术。在农机应用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机的管理质量,随时掌握农机的使用情况,从而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农机上安装定位系统,便可为农机增加自主定位功能,这样管理者便可随时掌握农机的确切位置,有利于高效实施管理工作[3]。
在对农机进行管理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质效,以此提升作物产量。相关人员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可构建相应的农机管理线上平台,并对机具的具体配置、状态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应用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有序实施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存储等工序,按照既定的规范流程处理数据,从而促进农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得以提升。此外,技术还可形成较为健全的农机交流渠道,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渠道及时获取相关的政策、市场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并开展多渠道交流,切实提升农机管理工作的质效,为农作物的顺利种植提供前提基础。应用短信群发功能,可大幅推展农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促使农民及时掌握农业发展信息,如气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运用视频会议系统可为异地会议的召开提供便利,使会议交流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将信息通过音视频等方式展现,并为参与人员提供交流平台,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优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相关管理者需充分重视对农业生产人员信息化推广的意识培养,为农机技术的信息化推广奠定思想基础,确保推广实施的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水平。为此,相关领导应对各区域的农机管理工作负责人加强思想交流,充分掌握地方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来提升信息推广工作的意识。此外,管理者还需加大思想会议的影响范围,将更多农业生产和农机管理相关人员纳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各层级管理人员形成信息化的意识,以此提升农机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基层推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各类技术的应用技巧,并对推广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建立明确的认知,从而确保信息化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推广工作时,应针对基础层面的农机管理者开展技术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效果。具体可通过演讲、音频资料宣传等形式对农机技术进行宣传讲解,从而提升技术宣传的范围。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推广软件,为农机使用人员搭建专门的学习平台,确保其能够全面掌握农机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技术推广的水平。如我国相关管理机构便研发出农机推广的APP,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大幅拓展技术推广的辐射区域。管理者还可定期开展农机操作和线上技术学习活动,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均可掌握一定的农机技术,并对其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便可有效优化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同时也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操作技术。
搭建农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化推广体系。首先,需结合地方农机参与农业生产的情况,总结出更为具体与可行的推广工作方案,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全面渗透到村级农机技术管理中。拓展技术信息化的推广范围,将工作扎实做细。在着力实施区域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强化对村级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力度,提升农机管理的安全性,避免在设备应用时出现安全问题。其次,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对农机技术进行有序管理,从而促进生产向科学化转变。在具体应用技术时,需深化落实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化。运用技术实施推广时,还需从农民的角度进行推广宣传,以此提升工作的效益,促进生产者进一步提升对农机技术的应用兴趣[4]。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农机技术交流渠道,能够为农机相关管理者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促进不同区域和工作类型的人员均可随时开展信息互通,从而助力农业技术的不同信息在各领域的广泛推广。网络管理相关人员也需通过平台集中发布与农机技术相关的信息内容,保证技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此外推广人员还可通过平台发布农机相关信息,如市场情况、使用政策等内容。提升农业人员对农机使用和信息变化的关注,从而促进农机技术应用推广效果。在实施工作时,需倡导全员开展技术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农机技术在整个基层生产人员中推广,从而实现农机技术的全面应用。
通过进一步实践探索,随着农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有效成绩,作为农机技术人员,要全面结合区域实际,科学的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在探索如何开展农机推广技术过程,总结了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途径,希望有效阐述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过程的应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