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纯涛
(大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大悟 4328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由此足以展现党和国家在农村问题解决上的决心,未来也将在乡村社会发展上投入更加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确保我国“三农”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作为行为主体的农民,其势必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量,而此时就需要高素质农民队伍,这样才能够引导实际的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更好的贯彻和执行。
选择以湖北省十堰市,襄阳市和荆门市等地区的245名农民作为对象,围绕着他们眼中的高素质农民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依靠这样的方式可以对于高素质农民的内涵有着清晰的认知。依照他们的反馈,他们对于高素质农民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层次:其一,有情怀,必须是爱农业爱农村的行为主体。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解决“三农”问题,这样的情怀应该是高素质农民的基本情怀,并且在思想意识上愿意扎根于“三农”,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他们而言,面对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乡亲们,面对自己长大的农村环境,能够保持炽热之心去面对。其二,有文化懂技术。也就是说高素质的农民应该是懂得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人才,尤其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这样的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可以引导其更好的理解农村生产中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引入新的生产技术或者管理经验,融入新的设备,带着农民的干劲儿,成为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其三,懂得经营和管理的人才。依靠自己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规模化中发挥效能,继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自己的农村产品寻找一线生机,继而慢慢发展壮大,成长为区域知名的龙头企业。其四,要有着强健的体魄,能够成为乡村文明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身体素质好,这应该是基本的素质之一,因为在“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需要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农民健康水准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际的农民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有安全感。其五,敢于创新,有担当意识的人。在小农户带动的过程中,在贫困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对应高素质农民的引导和模范效能,此时其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寻找更加新的方式和方法在农村社会实现创收,这样使得乡村振兴的路径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很明显在此过程中高素质农民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敢于担当的人,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引导和模仿的效能。
在理解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的内涵之后,接着就需要正确看待新形势下对于农民素质提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以更加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价值。详细来讲述,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开展,而在此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解决好行为主体的问题,也就是人的振兴,农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点。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还是主体地位,要切实发挥农民在实际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效能,关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使得农民有着比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能够在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处理好绿色农业发展工作,农民增收工作,脱贫攻坚工作等,在此过程中高素质农民能够发挥的效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1]。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已然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无论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整,农业发展结构的优化,还是农业增长动力的转变,都进入到攻坚阶段,此时就需要发挥高素质农民的效能,鼓励他们去创新,鼓励他们在休闲农业领域,在创意农业领域,在农村电商领域,在农业综合体领域,实现产业融合,确保农业产业能够不断升级和优化;积极使用现代农业科技,使得科技成果可以快速转化,使得农业生产素质得到提升;关注创新发展模式的研发,确保规模经营可以展现出多维度的效益,使得农业经营展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特点,由此慢慢进入到农业现代化的状态。
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建设,可以使得优秀的代表被更加多的农民所知晓,他们是农民群体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是我国农民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本不断向农业倾斜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开始涉足农业领域,在此过程中仅仅有资本和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方面有想法,懂经营,了解技术,熟悉农业,热爱农村的人才,而高素质的农民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们有着比较强的号召力,可以成为实际项目中的中坚力量,由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员之一,就业机会能够得到提升,使得各项资源的配置进入到更加合理的状态,农村的发展合力形成,将为农村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理想的基础[2]。
对于区域内农民的素质进行综合调研和研判,实现潜在高素质农民的甄选,将其作为实际重点培养对象,确保培养对象的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别化的培养计划;在实际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产业为导向,关注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确保实际的培养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最好可以从实用性,可操作性等角度来进行权衡,由此使得实际培训行为朝着更加精确化的方向进展;再者在实际培训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懂得去了解实际农民的诉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去先进的地方取经,将适合自己的留下来,将不适合自己的剔除掉,由此使得培训课程内容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职业培训与农业产业关联起来,确保农民接受到的职业培训内容,可以迅速的使用到产业生产实践中去[3]。
除了职业培训之外,还需要积极完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也就是说要面对乡村需求设定对应的职业教育机构,将其作为特色教育事业来发展,确保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的成长机制得以构建。在此过程中,湖北部分地区积极尝试以如下的方式来进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鼓励职业教育中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教育可以向农民开放,以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方式来进行,确保对应的农民可以依靠这样的方式进入到自我素质提升的状态;在农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等方面也可以找到对应的衔接机制,确保农民在学历提升上有着更加多的道路可以走,由此使得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进展[4]。
在对于农民仅仅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健全的师资队伍,这对于高素质农民的培养起到支撑性的效能。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在选择培训教育师资的时候,要从理论功底的角度,从实践经验的角度来权衡,由此使得对应教师可以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效能,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后续的教育培训中可以做好教育;其二,在实际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时候,教材设定要以简单易懂为准则,不要总是以理论为主导,要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确保实际的教材建设能够进入到更加人性化的状态,在知识承载上,要有宽度,也要有广度,这样才能够步入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格局;其三,积极发展线上教育教学事业,这样可以将更加多的教育教学资源融合起来,以确保实际的农民教育培训支撑机制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能[5]。
从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的重要行为主体,其在农民素质提升中的效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就需要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入手,发挥涉农院校,发挥科研推广机构,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的多元效能,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很明显在此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诉求是不同的,各自在实际农民教育培训中优势和劣势也是不一样的,此时就需要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建立良性的交互机制,以确保各自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教育农民和提升农民中的效能。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架构中,关注于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基础的建设工作,就需要将焦点放在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上去,因为这样才能够使得现代农业步入正轨,才能够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资源配置进入到更加科学合理的状态,继而使得高素质农民成为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领头羊。为此需要给予政策引导,需要给予合理的配置,需要给予更加多的扶持,确保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朝着不断壮大的方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