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21-12-26 05:36田启战
南方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驱动机械基础

田启战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0 引言

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社会对专业化汽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来说,不仅需要优化相关的课程设置,还应紧密贴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授课形式,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关键在于结合课程特点,将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强调将学生置于核心位置上,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实践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内涵与知识原理的理解。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围绕任务驱动设计课件,增设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参与实验的授课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关键知识点,然后给出具体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的实验流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似开展操作探究,在参与到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时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学会分析与思考,全面了解自身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明确自身的薄弱部分,这样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找到理论学习的侧重点[1]。

2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2.1 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

通过观察职业院校汽车基础课程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发现,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阶段的授课任务即可。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固定思路与实践方案,开展一系列的动手操作类学习活动,在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无需自主思考,只是对形式化的操作实践予以重复。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对汽修机械课程的学习热情,也难以获得知识方面的收获与个人能力水平方面的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被逐步消磨。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基础课程教学中,意在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消除现有授课体系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一方面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对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的主观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对能力培养的重视,避免学生对教师指导与固有流程体系存有依赖性。当面临实际问题时,应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实践操作思路,这也是汽修课程专业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目的。以特定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引导其学会主动思考、综合分析,才能将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2]。

2.2 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对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来说,任务驱动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授课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理论性强是基础课程的显著特点,其不仅涵盖大量的基础知识,还是专业能力培养的起始部分。学好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实践理论,是汽修技师职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所在。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与抽象化的操作原理,如果仅凭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必然无法获得扎实高效的学习成效,也会大幅拉低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基础部分的课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性、原理性问题的深层理解。在解决实践操作类问题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探索性学习活动中,避免以往枯燥性的学习任务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设置适宜的问题或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在合作讨论与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了解到自身对课程基础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地方。如此,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被有效地带动起来,对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助益[3]。

3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的策略

3.1 学习任务的合理化设计

合理化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基础课程教学需求,将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予以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不仅存在一定差异,对关键要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要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需全面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大体上的学习水平,以此为参考依据科学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不同学习任务,并提出对应的实践要求,确保“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包含的实践操作、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显著的针对性,一方面不会带给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教学设计的实用性价值,引导学生逐步强化个人的实践能力,提升动手操作的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能力评估也是任务布置的关键所在,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关键在于任务设计,因此,教师需要站在综合性考量的角度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理论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避免过高、过低不适宜的内容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超出能力范围的学习负担,从而对基础课程教学形成畏难情绪。无论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还是布置理论性的分析学习任务,均应遵循阶梯性的设计原则,避免学生在完成相应课题任务后,出现知识结构断层的情况[4]。

3.2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学习普遍以自主形式为主,对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总是会对动手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畏惧心理,当学习任务的布置超出其能力范围时,学生不仅难以带着自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自身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借助于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目的在于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培养其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促使个人动手操作能力与专业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需要围绕相应的问题或探讨主题,这对教师的课题设置提出了重点要求,如果课题设置太过简单,则不仅会削弱合作探究学习价值,也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让学生无法从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所收获[5]。若课题设置的难度过高,学生也难以在合作探究中找寻到正确思路。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再布置相应的研究课题,将组内成员的不同优势与特长有效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关键环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的角度上思考并分析机械问题,并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对所学理论基础内容的运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由易到难的整个学习过程,还可以加深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掌握所学知识的熟练运用方法。

3.3 利用多媒体具体化抽象知识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仅得以快速发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建设中。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发展趋势。在讲解课程的理论知识、演示相关的实践操作流程时,均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一方面打破固有的授课方法,创新教学途径,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讲解效率;另一方面避免枯燥无味的单一化讲解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汽车机械基础时,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三维制图,以及机械制造与应用的整个流程,然后在课堂上将课件演示出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加深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记忆,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根据课件与视频上的演示内容,提出理论性问题或研究课题,让学生带着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到后续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各种机械零件在汽车组装、维修中的具体应用,教师还可以制作三维拆装模型,借助于建立模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并了解整个汽车零件拆装的全过程。以生动化、灵活化、具象化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完善教学评价反馈,重视任务驱动落实成效

教学评价反馈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当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现有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完成具体课题任务的布置后,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组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哪些同学在分析思考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哪些学生在合作组织方面具有较高能力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课题探究完成情况等单一化的指标,应站在综合性的角度上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合作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重视任务驱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成效,确保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得到个人专业能力方面的锻炼与成长。

4 结束语

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对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不仅在于提高专业的教学实效,也是最大化贴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改进现有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法,优化教学设计,创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驱动机械基础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调试机械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