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艺佼 张思文 姜庆丹 马月丹 梁 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847
中医药健康服务是我国的特色医疗服务体系,涵盖诸如中药种植、中药生产、医疗服务等多产业内容,其发展既是新时代人们的刚性需求,更是“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必然要求[1]。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发展多元化中医药健康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相契合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发展与建设值得关注。本研究拟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以期为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设置主题词为“中医药健康”OR“中医药产业”,限定检索时间为2006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剔除和筛检与主题词关联性较低的标准、报纸等文献,最终获得1239 篇有效文献。
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进行数据处理。从时间维度对我国近年相关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研究内容进行脉络梳理与阶段划分。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5.6.R5 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及时间聚类等内容进行图谱展示与变化趋势分析[3]。
依据曲线分布,年度发文量可分为两个阶段:2006—2015 年为平稳递进阶段,平均年度发文量不超过50 篇;2016—2020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提示近年相关领域关注度增幅显著,并于2020 年达到发文峰值。见图1。
图1 文献数量分布趋势
通过时间切片与阈值设置(year=1,N=50),共获得466 个节点与342 条连线,即文章相关发文作者有466 名,存在342 条关联关系,见图2。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作者见表1,其中林江发文量居首位,申俊龙与蓝毓营并列第5 位。
表1 排名前5 位的作者发文数量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选择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并保持其他选项不变,得到378 个节点、178 条连线(图3)。因存在部分二级学院隶属于同一所大学或机构名字不唯一现象,将上述情况整合汇总得到发文量排名前5 的机构,如表2 所示,均为中医药类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53 篇)。
表2 排名前5 位的机构发文量
图3 机构合作图谱
选择寻径网络算法进行时间聚类,可得网络密度为0.0094、Q 值为0.6448 的图谱(图4)。采用对数似然率方法提取聚类标签词,聚类编号越小,其对应的聚类规模越大,包含的关键词越多。选取具有代表性内容的11 个聚类子集形成表3。#0、#1、#3、#5、#7、#9、#10 七种聚类均在2006 年出现相关首篇文献;#2、#4、#8 三种聚类于2007 年出现相关首篇文献;#6聚类则在2014 年出现首篇相关文献。
表3 时间聚类
图4 时间聚类图谱
图5 为呈现的前26 位突现词,Strength 代表突现强度,Begin 与End 分别代表突现词出现的起止年份。依据呈现突现热度可将其分为2006—2011 年、2012—2016 年及2017—2020 年三个阶段。
图5 突现词共现
3.1.1 发文分析 2015 年是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平稳递进阶段我国中医药健康相关产业的研究较少,虽发文量有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发展缓慢。自2016 年起近5 年的快速发展期,该领域关注度增幅显著。该趋势的呈现一方面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中医药健康、大健康领域的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国情与时代发展需求。
3.1.2 作者及机构共现分析 普莱斯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一种计算核心作者群的方法[4-5]M是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6],将Nmax=10 带入整取,可得发文3 篇以上的核心作者。由此,核心作者64 名,共参与发文总数256 篇,核心作者发文量仅占文献总量的20.66%,尚未达到普莱斯定律50%的核心要求。图谱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比,连线粗细代表作者间的关联强度[7]。综合图表可知,近15 年内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作者合作集群,但以散点式分布居多,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合作集群。机构间合作分为两种:一种以机构独立研究为主,发文或研究力量较为分散;一种是机构间合作,如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为中心与其他研究单位相互关联,在该类中又分为跨地域与同区域合作两种势态。目前机构间总体研究力量不突出,存在相互合作现象,但形成范围较小。机构的中医药资源背景、科研及工作方向等对其研究内容有直接影响。
3.1.3 聚类分析 以时间聚类观察该领域的起始状态与发展路径,以Q 与S 值衡量聚类网络稳定与匹配度。Q>0.3 聚类结构显著[8],S>0.5 聚类合理,S>0.7 聚类匹配度及信服性高[9-13]。举例几类特点聚类集进行分析:#0 为覆盖范围较广、包含内容较多的综合大聚类集,含有57 个关键词,涉及多产业领域且关键词时间跨度较大;#6 聚集于2014 年后热度递增显著,呈现如“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政策导向下中医药治疗、康养保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9 与#10 聚类近年研究热度递减,并分别于2016 和2018 年后缺少相关研究,新词覆盖旧词或相关法规完善与政策出台可能是影响其热度趋势的原因。
3.1.4 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是短时间内使用频率骤增的关键词,可见于其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2006—2011 年,亚健康状态、知识产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与方向为该领域热点内容,该阶段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研究热点较分散,突现内容间关联性不大;2012—2016 年以健康服务、社区卫生、健康教育为代表,健康服务业为最高突现词,该阶段主要围绕中医药健康资源下沉进行研究,并以三产服务业为主要热点突现;2017—2020 年以大健康、医养集合、供给侧改革等为代表,突现词多为新型概念词汇,且“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热度较高[14-15]。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之一,因此相关中医药健康产业突现更是契合当下发展需求。
3.2.1 研究思路局限,合作研究不够 从作者与机构共现发现两者共性问题:相互合作交流不够,相关该领域的实施策略和发展思路较少。不同地域间中医药资源涵盖与发展路径各有不同,研究不应局限于同地域间合作发展。减少过多重复性研究,拓宽研究领域思路与广度,并提高作者与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因地制宜,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交流与中医药产业资源共享,形成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朝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步伐[16-17]。
3.2.2 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研究热度差距显著 中医药健康产业是以健康服务为核心,面向多维度发展的新兴健康产业集群[18]。趋势显示,近年相关三产研究热度要略高于其余两产,诸如对中药循环经济、中药保健品等内容关注度不高,热度差距一定程度反映了产业链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和引导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但推行实施时偶尔忽略与地区实情相结合。如以某研究文献[19]为例:作者认为该省中医药政策起草动机多源于上位文件颁布,但其中医药政策制订与公众对中医药服务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且缺少一定提出政策问题的基础。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健全扶持政策与管理才可以更好盘活滞后资源。
3.2.3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医药健康产业总体态势看好。一方面作者、机构、关键词增长趋势表明该领域研究度提升,另一方面顺应时代发展契机,国家重视人民健康水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中医药在防控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重要积极作用[14],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20],其自身具有的功效、治疗作用及时代影响力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而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弥补短板并制订长期发展计划,打造良好市场格局是该领域的前景挑战。
根据图谱与关键词,预测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未来研究热度[21]:①中医药康养旅游。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政策出台,依托农业资源在中医药产业的天然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田园综合体模式。如围绕“中医药+旅游”打造健康小镇、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2]等。②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如“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模式涌现,“中医药+日化用品” 推动中药护肤业大力发展等。③中医药文化输出。围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概念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输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3],提高民众对传统、民族医药的文化认知与自信[24]。④科技智能产品。2017 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25]。“中医药+智能”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中医药产业的数据挖掘、智能诊疗设备等都是未来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