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香
(屏边县玉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屏边 661299)
猕猴桃既怕旱、怕涝又怕干热风,因其根是肉质根淹水两天以上就有可能感染根腐病,夏季干热风形成的早期落叶影响光合作用而导致树势衰弱会增加感染溃疡病的风险,冬季冻害以及早春倒春寒也会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就连夏末秋初摘果、落叶、修剪后留下的伤口,病菌都会从伤口侵入,潜藏在树体之内,等第二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出现伤流,在有适宜溃疡病发病的温度和湿度时,溃疡病就会发生。
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细菌性病害,此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流行年份可导致全园毁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溃疡病发生的危害,不仅影响猕猴桃的产量,还会造成果品品质下降、口感变差、果皮变厚、果实变小、果形不规则、经济价值降低。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侧枝、花蕾和叶片,以危害3年以上的主干、侧枝为主,一般不危害果实和根。猕猴桃感染病菌后,在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枝蔓上出现1~3 cm长的裂缝,并伴有深绿色水渍状粘液流出,高湿条件下,裂缝处分泌白色菌脓,最后流胶处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发病的上部分枝条发生龟裂,萎缩枯死。花蕾感染病菌后,在开花前变褐枯死;花器感染病菌后,花冠呈水腐状,花丝变褐呈干枯状。叶片感染病菌后形成1~3 mm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病斑外缘2~5 mm周围变黄,病叶向内卷曲,变枯并脱落。
1.1.1 主干:病斑呈锈红色或黄褐色。病菌能够透过皮层侵入到木质部导致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吸收和上下输送,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环绕树干引起猕猴桃整株枯死。
1.1.2 花:花蕾感染病菌后,严重的不能开花,变褐枯死后脱落;较轻的虽然能开花,但开花较慢或成半花不能完全开放,像这样的花就是坐果,果实也长不大,还容易形成畸形果或落果。
1.1.3 叶片:在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点呈水渍状,然后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一圈黄色的晕圈。在持续低温阴雨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散,也有可能不产生黄色晕圈。
屏边县适宜种植猕猴桃的海拔在1 100~1 600 m之间,而在这种低纬度高海拔上种植,一是阴雨寡照雾大、春季伤流期长;二是容易受到风害影响,造成新梢被吹断、叶片被吹破碎;三是由于晴天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主干、侧枝容易被日灼和受冻。这些条件都是导致猕猴桃溃疡病难以预防的因素,湿度大、伤流期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而断枝、日灼、受冻出现的伤口又给病菌侵入提供有利条件。除去海拔因素外,屏边县主要种植猕猴桃品种是红阳猕猴桃,如果栽培管理不当导致树势衰弱也会造成猕猴桃溃疡病难以预防。因此溃疡病发生必须要有像冻伤、裂皮、雹伤、断伤、剪口伤等伤口的出现,病菌才能乘机从伤口侵入感染发病。
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衰弱树重于健壮树;粗放管理重于精耕细作;成片种植重于隔离种植;高寒区重于温暖区;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迎风带重于避风带。
一般2月初在成年枝蔓上出现白色菌脓,从裂皮、粗皮、剪口、皮孔等伤口溢出,并迅速扩散呈现乳白色,然后变成红褐色。2月末3月初,溢出的菌脓越来越多,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蔓呈现溃疡斑或整株死亡,发出的新叶呈现褐色病斑,周围呈黄色晕圈。5月后发病逐渐减轻,夏、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
溃疡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两种,近距离传播通过人工、嫁接、风、雨等农事活动进行传播,远距离传播是通过接穗、苗木进行传播。病菌主要侵入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花蕾和叶片,轻的引起花腐叶枯,严重的从发病以上的部分会干枯死亡。一般干枯落叶和土壤没有传染性,主要是从主干传染到新梢、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主干。发病期病菌借助风进行传播和蔓延,病菌能分散到100~200 m。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先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优良抗病品种和砧木,控制产量来培育树势,其次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药剂等防治措施,关键抓好秋季预防和春季治疗这两个时期,实行统一防治,全程防控。
要重视秋季管理,夏末秋初摘果后,留下的伤口多,病菌容易从伤口处侵入树体。这时一定要做好清园工作,把落叶、枯枝清理出去,减少传染源。同时要喷溃疡愈合剂,及时修复伤口,隔断病菌侵染途径,还具有杀菌作用,有效降低发病的风险。
挂果较多的、树势弱的猕猴桃可以用中(草)药剂进行灌根,及时补充猕猴桃的营养物质,增加养分,恢复树势,增强猕猴桃的抗逆性,利于安全越冬。
加大对苗木的管理,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插条和接穗,严防远距离传播。
采用2 m×3 m的株行距,每亩种植110株,加强夏季修剪,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合理安排枝蔓生长空间。还要挖好园区内的排水沟,做到雨下完后园内不积水,以免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同样能起到预防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目的。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根据树势、树龄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实行花前抹芽、花期授粉、花后疏果。现蕾后,猕猴桃的长结果母枝每隔20~30 cm留一个结果枝,每个结果枝留2~3个果,弱枝只留1个果或不留,降低挂果量。
要实行平衡、配方施肥,多施微生物菌肥、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花前追施氮肥20%,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20%,果实采摘后施复合肥,适量加入菌肥、有机肥。全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等4~6次,摘果后喷预防溃疡病药剂时,加入0.5%尿素和硫酸钾或0.2%有机钾肥。
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如在树干上缠草或缠报纸、在凌晨1~2点时烧火熏烟等,可预防猕猴桃受冻,减轻冻伤,有效防止病菌侵入。另外,可以用石硫合剂进行主干刷白,预防受冻和日灼,还起到治虫、杀菌等作用。
溃疡病的病菌容易侵入长势弱、衰、老以及抗病能力差的猕猴桃而引起发病,病菌随树液流动,增加危害程度。防治方法如下:
2.6.1 冬季修剪时把秋梢、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等修剪下来,并将枝条捡出园区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2.6.2 施经过堆捂发酵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清除农家肥中的虫卵以及病原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6.3 利用园区种草及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和猕猴桃根系环境,增强树势。
可用中生菌素600倍液或47%春雷王酮或1.5%噻霉酮600~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摘果后及落叶前全园喷氧化亚铜或氢氧化铜等无机铜制剂进行预防。
猕猴桃溃疡病具有病原隐蔽性强、传染性强的特点,上述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互交替使用,起到使药液直接接触病菌、减少病原进而杀死病菌,解除病害。利用农家肥和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猕猴桃对病害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