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2021-12-25 23:11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碳达峰总量能源

(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11)

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并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才开始关注工业化过度所产生的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2015年,196个缔约方一致通过《巴黎协定》,正式提出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C之内,力争限制在1.5°C之内。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2018),全球在207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才能实现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C的目标;在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才能实现不超过1.5°C的目标,时间相当紧迫。愈来愈多的国家意识到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发展问题,主动将碳中和确立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我国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

“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温室气体排放下降18.2%,提前完成了计划目标。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要在40年之后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将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达到最高值。碳中和指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碳捕捉等方式,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或减少量相抵消,实现“净零排放”的目的。

二、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碳排放受能源利用、经济水平、产业发展、技术装备等多重因素影响,任务十分艰巨。

(一)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预计“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达到5%以上。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预计到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至6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2%,人均能源需求将提高至4.1吨标准煤,较2019年增加0.7吨标准煤。既要控制排放,又要保证增长,实现碳达峰目标挑战巨大。

(二)碳减排时间短任务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39%,高耗能产业占比仍然较高。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27%,人均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6%,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国。而我国计划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发达国家一半左右时间,面临着用能需求高、发展惯性大、路径依赖强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三)能源系统转型难度大

从能源结构和自身禀赋来看,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约为98亿吨,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约87%,其中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为85%,煤炭消费比重达到58%,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在能源革命战略推进下,清洁能源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化石能源的替代趋势已经确立,但仍然面临着成本偏高、技术瓶颈、生态影响、消纳困难等诸多难题。

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20-2030年碳总量减缓上升阶段,2030-2040年碳总量由波动下行到稳中有降,2040-2050年碳总量线性下降阶段,2050-2060年碳总量加速下降阶段。根据2020年国际能源署报告,到2070年,化石燃料能效提升与终端用能电气化、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能源替代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三种主要碳减排路径,累计减排贡献分别可达40%、38%和15%。

立足我国国情,遵循能源发展规律,要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必须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通过转变能源供应与消费方式,加快实现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提高能源效率,创新能源技术,构建清洁低碳、以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

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节能提效。在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这是全球和中国降碳的首要措施。二是清洁替代,这是能源生产领域碳减排的根本举措,严控煤电总量,实现传统能源清洁化,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三是电能替代,即在交通、工业、建筑等终端用能领域替代散烧煤、石油消费,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积极发展热泵、电采暖等,提高用能效率。四是移除。也就是增加碳汇,大力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

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制定能源产业碳减排路径与措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谋求一条符合国情、立足实际的高质量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

(一)优化能源结构,加速“去煤化”进程

煤炭发电和终端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总量的79%,油气碳排放量占比21%,且近10年油气碳排放增量,占能源碳排放总增量的75%。因此,控制煤炭和油气能源消费问题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灵活性改造、节能改造等,提升天然气利用效率及终端消费。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太阳能、风能、水能、储能等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实现能源大范围经济高效配置,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

(二)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

从能源活动领域来看,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生产与转换、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建筑领域四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电气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动和氢能汽车,普及建筑节能改造和智能家电应用,推动供热、制冷等全面电气化,持续深化高耗能领域电能替代,逐步构建以清洁电力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

(三)加大能源技术研发

对我国现阶段来讲,能源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包括高可靠性电网技术、新一代低成本高可靠性储能技术、先进核电技术、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CCUS技术等。目前,我国在示范运行的各类CCUS项目已超过20个,CCUS项目的捕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地质利用和封存部分核心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氧化碳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等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阶段,但经济成本仍是制约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四)推动金融绿色化布局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将更多资源用于支持传统企业生产方式的绿化改造,全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绿色消费,推行绿色信贷,丰富面向客户的绿色投资产品。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绿色化转型,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构建完善,推动绿色金融协同服务于国家战略,使绿色金融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推手。

(五)完善碳定价机制,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

据统计,全国纳入该名单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2225家。可以预见,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单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化工、钢铁、建材、水泥等其他重点行业也将随之加快纳入。经初步估计,全国碳市场初期纳入的发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后续将纳入其他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总量将超过50亿吨/年。当前我国的碳价水平还比较低,且试点区域的价格差异显著。未来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碳指标将成为衡量能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降低碳排放强度,统筹开展碳资产管理成为必修课程。

(六)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为了降低碳能源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由政府通过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实现碳排放强度总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涵盖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1月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月1日起开始实施。下一步,我国将借鉴首期碳市场履约周期的交易和运行经验,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确保碳减排、碳中和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碳达峰总量能源
碳中和·碳达峰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山西运城:上半年一产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