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鄂香优4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 14:45:57伍箴勇吴中华杨前玉肖数数陈代兵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华中稻父本

伍箴勇 吴中华 杨前玉 肖数数 王 雨 王 琼 刘 庆 陈代兵 朱 敏

(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荆州434020)

鄂香优418 是由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与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不育系鄂香4A 与恢复系R18 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抗稻瘟病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20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00073)。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鄂香4A 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枝江市瑞丰农技服务部以IR58025A 为母本,通过粤泰B/金23B//IR58025B///金科1B 复合杂交后代优选F3株系为父本, 经多次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1],2011 年开始进行配组,2016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6037)。 R18 是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于2012 年以YR0822 为母本、丰粤占为父本进行温烫去雄杂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系谱法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恢复系。

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 年春季在海南用不育系鄂香4A 作母本、恢复系R18 作父本进行手工杂交,育成优质、高产、中抗稻瘟病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鄂香优418[2]。2016 年夏季在荆州种植F1,表现优良,丰产性好,穗大粒多, 熟相好, 米质优, 同年冬季在海南安排小面积试制, 2017 年参加多点产量比较试验和生态测试,在荆州试验基地、宜昌、武汉、黄冈、孝感5 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黄华占增产10.1%。2018-2019 年参加湖北省种业创新测试联合体早熟中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鄂香优418 在湖北省5 月下旬直播种植, 全生育期 105.8 d, 较黄华占短 0.8 d。 株高中等, 株型适中, 生长势较旺, 分蘖力较强, 叶色绿, 剑叶长挺,穗型较大,抽穗整齐,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有短芒。 后期转色较好。 平均株高109.2 cm, 有效穗数375.0 万穗/hm2,穗长 24.5 cm,每穗总粒数 170.3 粒,每穗实粒数137.7 粒,结实率81.55%,千粒重23.66 g。

2.2 米质

2018-2019 年湖北省区试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鄂香优418 出糙率79.1%,精米率68.7%,整精米率62.8%,粒长 6.5 mm、 长宽比 3.3, 垩白粒率 10%, 垩白度2.2%,直链淀粉含量15.2%,胶稠度70 mm,碱消值6.0 级,透明度1 级,水分含量13.0%,米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优质 2 级。

2.3 抗性

2018-2019 年湖北省区试统一安排,经宜昌市农科院和恩施州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性鉴定, 鄂香优418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1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 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5 级,中感纹枯病;稻曲病1 级,发病。

3 产量表现

2018 参加湖北省种业创新测试联合体早熟中稻组区试,鄂香优418 平均产量9.030 t/hm2,比对照黄华占增产3.85%,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9 年续试,平均产量10.005 t/hm2, 比对照黄华占增产10.3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 年区试平均产量9.518 t/hm2,比对照黄华占增产7.17%。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

鄂香优418 在湖北省作早熟中稻种植, 一般5 月上旬至6 月上旬均可播种。大田用种量30 kg/hm2,用强氯精或者咪鲜胺浸种杀菌。

4.2 除草

播种前5 d 耕整田块,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8 L,拌细土或细沙均匀撒施,保水3~4 d 后再排水播种。 播种后 3 d 每公顷用扫弗特 1.5~1.8 L 兑水450 kg,厢面湿润喷雾除草。当秧苗3 叶1 心时,每公顷用金满地450 g 兑水450 kg,排干厢面水后,叶面喷雾,24 h 后复水。 分蘖期排干水后,每公顷用农地隆 (22%五氟磺草胺)150 mL 兑水 450 kg 喷施,24 h后复水。

4.3 水分管理

播种后到1 叶1 心期,要做到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 雨天排干水;l~3 叶期以湿润灌溉为主;3~5 叶期浅水勤灌促分蘖, 其间应多次露田;5~6 叶期轻晒田;7~8 叶期重晒田。当田间茎蘖数达到要求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孕穗期间不能缺水,扬花期间保持5 cm 的水层,后期应干湿交替,养根保叶,健秆防倒。

4.4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原则是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 一般每公顷施用纯氮195 kg,并配合施用磷、钾肥,NPK 比例为 1∶0.5∶0.8。 每公顷施用 45%复合肥 (NPK 比例为15∶15∶15。后同)525 kg、硫酸锌颗粒 15 kg、大粒硅(白色颗粒碱性硅肥, 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60 kg 作底肥。 2 叶 1 心期每公顷追施尿素 60 kg,4 叶 1 心期每公顷追尿素112.5 kg,晒田复水后看苗追施45%复合肥90 kg/hm2和氯化钾112.5 kg/hm2。

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为原则。 苗期注意对稻蓟马的防治和矮缩病的预防, 大田期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稻曲病,尤其注意在破口前7 d 及始穗期防治稻曲病,成熟后及时收获,确保丰产增收。 在稻瘟病重发年份,要注意预防稻瘟病。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父母本播差期安排

在湖北制种,花期安排在8 月中、下旬较适宜。第1 期父本一般安排在5 月中旬播种,2 期父本比1 期父本迟播10 d;母本与第2 期父本同播。 父本用种量为4.5 kg/hm2,母本用种量为22.5 kg/hm2。

5.2 育秧和移栽规格

父母本秧龄20~25 d,单株带蘖2 个,秧苗壮而不嫩,采用旱育秧、水育秧均可。 母本原则上靠插不靠发, 株行距 16.6 cm×20.0 cm, 每穴栽插 2~3 粒谷苗,确保基本苗达到180 万/hm2。父本单行栽插,每穴插 2 粒谷苗,插发并举,株行距 20.0 cm×26.7 cm,确保基本苗 12 万~15 万/hm2。 父母本行比为 1∶8,父母本间距为25 cm。

5.3 科学管理肥水

底肥一般施用45%复合肥600 kg/hm2,返青时施尿素120~150 kg/hm2促分蘖, 晒田复水后看苗追施45%复合肥90 kg/hm2和氯化钾75 kg/hm2。 水分管理做到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及时晒田、有水孕穗、花期浅水、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到黄熟。

5.4 “九二〇”施用和人工赶粉

“九二〇”总用量不超过600 g/hm2。 在母本抽穗达到5%时,开始喷施“九二〇”,连续喷施3 次,每次用量分别为 90~120 g/hm2、240 g/hm2、240 g/hm2,达到母本不包颈、父本高于母本15~20 cm 的良好授粉态势。 父母本始穗至终花前,每天坚持赶粉3 次,每次间隔30 min。 注意父母本开花动态,阴雨天要推迟赶粉。

5.5 病虫害防治、隔离除杂和后期管理

全程要重点防治稻瘟病,后期要加强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化学防治。 为确保种子质量,首先是搞好隔离(空间隔离在300 m 以上、时间隔离在20 d 以上)和清除落地谷,全程除杂,提前收割父本,并在父本收割后再检查、 拾漏, 坚决把握好纯度关; 其次是及时收获和晒干, 切实保证种子色泽和发芽率。 在收割、 晾晒和储运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黄华中稻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国稻米(2016年1期)2016-06-29 07:59:53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中国稻米(2016年1期)2016-06-29 07:59:38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种子科技(2012年1期)2012-01-23 08: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