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现奎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 273200)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一直都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尤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虽然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但是对于农业的发展依然不容松懈。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极易导致农产品有毒有害残留物质超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致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干扰。为了更好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就农产品质量把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时代的发展让社会进入到一个人人重质量的阶段,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农产品质量的把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衡量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农业的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并非简单停留于农业生产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农业领域,产地环境、田间管理、生产技术、产品加工、收货储运、商品包装和过程记载等诸多环节都需通过农业标准指标予以衡量、指导,如人们所熟知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都是通过农业标准指标进行的农产品质量分类,是农业标准化的具体体现[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而我国农业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标准化体系的逐步探索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标准的制定对农产品的种植土壤、农业用水、农产品金属指标等内容予以规范和约束,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生产、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保障了农产品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追求已经不再停留于基本生存需要,而是将自由理念、健康标准等多内容纳入到农产品种植生产中,打造优质农产品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能够衡量农产品质量优劣,分析农产品中所隐藏的安全隐患的指标便是农业标准。通过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让市场经济下的参与各方在规范约束下进行生产和交易,对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使农产品生产种植更为安全可靠;消费者也能够通过农产品标识了解农产品的各项指标,引导消费者建立农产品安全意识[2]。
农产品质量的优化离不开安全措施的落实,只有切实保障监督农产品安全的各项规则的有效落实,才能让农产品质量上升到更高水平,才能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按照当前农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依然较为明显,深度剖析农产品质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农产品质量的优化。
虽然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整体看来,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依然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一些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新产品还未进行标准制定,尤其一些地区的特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未予建立,影响农产品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导致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滞后。此外,一些农业标准结构不合理,如对于初级加工产品的标准较少,农产品优质衡定标准、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等还未完全构建,依然是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漏洞。只有让农产品质量标准跟着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才能让标准的制定更具可操作性。
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及农药、肥料等的使用,只有保证生态环境的清洁,才能实现农业种植的安全可靠,才能让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符合质量安全的要求和标准。而结合当前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环境来看,生态污染已经造成部分农产品的污染。例如,农药使用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药、饲料、化肥等虽然使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但也会给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而农产品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又导致农产品受到二次污染,如此恶性循环也让农产品质量堪忧。
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都能够让政府在农产品种植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上下联动、多部门合作等方式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把控,也能够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实现统一管理。但是,就当前我国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较小,很多农产品种植、生产都是以家庭或小型农业合作组织为生产单元,缺乏标准化制度,质量安全意识薄弱,设备设施、加工技术落后,厂房破旧、加工环境差等都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标准化生产基地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也让农产品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把控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也逐步向更加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农业高品质发展不仅要表现在经济效益上,还需要表现在生态效益上,这是我国农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情况来看,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度不高,很多农产品的种植并不能实现集约化发展或产业化发展;很多农产品种植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资源的浪费;部分农户、农民为了追求农业增产、增收而放任生态环境于不顾,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还未真正与农产品种植生产相结合。这都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构建农业标准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结合当前农业标准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标准化生产及充分实现废物利用等方面的共同推进,才能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通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能够使农产品种植、生产质量得到保障,能够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合格,并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坚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抓手,强化标准的宣传和细节的构建,做好农业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才能让农业标准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例如,广西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政府牵头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 萝卜生产技术规程》(DB45/T 968—2014)、《绿色食品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386—2016)。通过一系列地方标准的制定推动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加工产品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污染物监测标准、农产品检测方法、农产品包装标准及农产品运输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形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流通等全流程实行系统质量把控[3]。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让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条件更加优越,使农产品的生产种植获得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例如,山东省邹城市在进行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坚持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为中心,注重自然资源的监控管理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打造,打造生态自然环境与农产品种植生态发展基地,并获得人们的充分认可。其中,蘑菇种植和加工更是在打造自然野生蘑菇种植基地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要求,全方位、立体化跟进蘑菇种植,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对食用菌生产原材料、环境等要素,提前介入进行指导、控制、检测,大力推广专用培养料、二次发酵和绿色标准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让蘑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都做到了绿色无污染[4]。
注重农业生产规模的拓展,做好不同生产单位的沟通交流工作,加强生产单位与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能够保证科技成果得到较好转化,也能够让农产品生产规模得到合理扩大。例如,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认定容县德勤沙田柚产业示范区等13 个示范区为玉林市第4 批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在征集了农户的农田基础上打造农作物的规模种植根据地,并形成《养育基料》《农作物种植规范》《高温灭菌操作规范》等多个技术标准。同时,政府与高校等研究组织合作,创新培养新型农作物,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附加值,也让很多农作物产业链得以建立,为农民、农户的增产增收开辟新的路径。此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给农民、农户,既让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农户紧跟时代发展做好农作物种植,又让先进种植技术推动生产规模的拓展延伸。
农业生产种植本与生态资源条件紧密相关,在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打造农业示范基地,在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发展。例如,山东省打造了烟台市农产品种植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在该示范区内,将农作物的种植与动物的养殖结合在一起,农作物收获的秸秆可制成青贮饲料作为动物口粮,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则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中,让传统农业与畜牧业结合在一起,基本实现了污染零排放、农药零残留、疫病零发生的新型农产品种植模式。且因为农作物与动物养殖的结合,也促使农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现代化、标准化技术的引入更是让更多可利用资源应用到农产品种植中来,带动了一方地区的经济建设,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5]。
制定农业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和方向。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建设,形成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需要;建设国家级、省市级示范农业区,加大农业标准推广力度,既要做到农业标准知识的普及,又要做到标准化细节工作的实施;一边部署、一边推进,一边考核的方阵路线,才能让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好,才能让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真正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面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