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
摘要:通过引入快速救生通道的概念,总结常用快速救生通道类型,分析建立救生快速通道的必要性,为消防救援人员在建筑火灾现场迅速建立救生通道提供一定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救生效能并对其他灭火救援中的人员营救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救生通道;快速救生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建筑火灾之所以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80%以上都是因為消防疏散通道被阻塞。所以,当建筑发生火灾,消防员无法通过疏散通道疏散被困人员时,建立快速救生通道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更为有效。
1 快速救生通道的定义
快速救生通道不同于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根据消防法释义,“疏散通道”,是指走道、楼梯、连廊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火灾时建筑物内人员逃生的关口; “消防通道”,是指供消防人员和消防装备到达建筑物进口或建筑物的通道,是消防车顺利、及时到达火场的必要保障。
所谓快速救生通道,是指消防人员不依赖建筑内部固有的疏散设施,利用消防安全绳、消防梯(六拉梯、十五米金属拉梯等)、救生气垫、云梯消防车等外部救援装备,能够在短时间内主动建立起来的用来营救被困人员的通道。
2 快速救生通道类型
2.1 攀爬类
(1)利用六(九)米拉梯建立的快速救生通道
六(九)米拉梯是登高和翻越障碍物的常用工具,可供消防员攀登至二(三)楼。在低层建筑火灾中,消防员可选择阳台、窗口等不受火势威胁的地方架设六(九)米拉梯建立快速救生通道,消防员可由此进入建筑内部,将被困人员通过由六(九)米拉梯建立的快速救生通道疏散至安全区域。
(2)利用十五米金属拉梯建立的快速救生通道
十五米金属拉梯用高强铝合金材料制成,可供消防员攀登四层以下建筑物的窗口或阳台。当被困人员在四楼或四楼以下六(九)米拉梯无法到达的位置时,消防员可架设十五米金属拉梯建立快速救生通道对被困人员实施救助。
2.2 升降类
消防安全绳作为消防员自救或救人工具,也可运送消防施救器材,但是仅限于低层建筑着火并且火势较大内部人员无法通过疏散通道逃生时使用,是用来建立升降类快速救生通道的常用消防器材。
当低层建筑发生火灾,安全出口被堵,内部人员也无法通过疏散楼梯逃生,或者架设消防梯也到达不了被困人员所处的高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防员可建立升降类的快速救生通道对被困人员实施营救。
2.3 缓冲类
在低层建筑火灾中,若被困人员受火势威胁,又无其他逃生方式亟待跳楼逃生时,消防员可在楼下铺设救生气垫,对跳楼逃生的人起到承接作用,防止跳楼人员由高空坠落后导致直接接触地面而起到一种缓冲作用。
3 建立快速救生通道必要性研究
3.1 人员救生的迫切性
(1)被困人员受火势威胁
科学实验表明,火灾初期由空气对流引起的水平方向烟雾扩散速度为0.3~0.8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高温热对流引起的水平烟雾扩散速度为0.5~3.0m/s。这表明,对于一座长约100m的建筑来说,烟气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它从一端扩散到另一端只需要2.0~5.5min。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沿楼梯间或电梯竖井的传播速度可达3.0~4.0m/s。这意味着,在一座100m高的建筑中,烟气只需25~33s就可以沿着楼梯间或电梯井扩散到顶层。室内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烟囱效应,烟火很快就会从建筑物的下层蔓延到上层,迅速形成立体燃烧。
当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火势蔓延速度非常快,内部人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疏散至安全地区,极易受火势威胁,危及生命。
(2)人员疏散困难
一旦建筑发生火灾,尤其是高层建筑,要使内部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
a)疏散距离长,所需要的疏散时间长。对于高层建筑,根据实际测量和调查,50层楼的人员通过楼梯疏散需要2h11min,实际疏散速度比烟气流动速度慢100倍以上,人员疏散方向又与烟气扩散方向相反,人们不得不在浓烟和热气中炙烤。高温烘烤、浓烟遮目容易造成内部人员心理恐慌,进一步增加了疏散难度和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疏散到安全场所之前,往往会被烟火熏烤致死。
b)内部人员多,但疏散途径少。高层建筑可以容纳数千人,高峰时期甚至可以容纳数万人。此外,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中,由于烟囱效应,普通电梯必须停止运行;同时,为防止电线设备扩大火势,非消防用电应立即切断。因此,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必经之路,恐慌时极易出现拥挤、踩踏等现象。
3.2 普通救生通道的局限性
建筑发生火灾后,在火灾初期,消防员主要通过普通救生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电梯等)疏散救人,但从实际情况看,普通救生通道存在以下局限性:
(1)管理不善,导致疏散通道被堵塞
由于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管理松散,不少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安全出口宽度不足甚至被上锁或被占用,导致建筑发生火灾时,内部人员不能及时通过疏散通道逃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2)效率低、不安全、疏散时间长
上海金茂大厦曾进行过一次利用疏散楼梯进行内部人员疏散的消防演习。在疏散楼梯畅通的情况下,125名身强体壮的男性员工被安排同时从第85层往下跑,最快的工作人员花了35分钟才走出大楼。由此可见,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大量人员通过疏散楼梯疏散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全部安全疏散。
不仅如此,在疏散过程中,新的疏散人群汇入原有的疏散人群,在两股人群的密度和速度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严重影响疏散速度。一旦发生碰撞而跌倒,就会发生拥挤,降低整体的疏散效率。
(3)弱势群体疏散逃生难
在建筑发生火灾的危急时刻,老人、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果没有他人帮助,很难迅速的通过内部疏散通道逃生。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火灾中,当电梯不能使用时,对于下肢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利用疏散楼梯逃生更是难上加难。
参考文献:
[1] 郑翔. 建筑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2016,(10).
[2] 刘琪. 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灭火救援技术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15(13):149 -150.
[3] 郭阿敏,张甲雷. 多楼梯建筑火灾烟气蔓延与人员疏散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04):46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