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邓微
2018年,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出炉:我国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同龄男性仅为6.0%,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是男性的5 倍!骨质疏松症偏爱女性?当然,骨质疏松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国50 岁以下人群的低骨量率也高达32.9%。
首先,在生命周期的任何时段,女性的骨量都低于男性。骨量是反映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娇柔似水”的女性更容易被骨质疏松所累。
其次,雄激素和雌激素都对骨骼有保护作用,可以避免骨量随年龄增长而过快丢失。但女性从更年期到绝经后10年间(围绝经期),雌激素开始波动性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随之消失,骨的破坏增加,骨量开始快速丢失。而男性的骨量一直是缓慢下降的。
除此之外,女性还要经历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过程。几乎100%的健康孕妇分娩后会有自身缺钙现象。在孕期,母体输送给胎儿的总钙量高达50g;产后,完全哺乳6 个月母体输送给宝宝的钙量亦高达50g。因此,整个孕期和哺乳期母体骨钙流失严重,约占母体自身总钙量的7.5%。生育次数越多、生育间隔越短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越高。
人的骨骼就好比一座高楼的钢架,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建造骨骼这座“高楼钢架”的材料就是矿盐和蛋白质,骨骼的结构我们称之为骨微结构。骨骼这座“高楼钢架”,无论是建筑材料少了,还是结构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就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而导致的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之时,就是发生脆性骨折之日,所以有“沉默的杀手”之称。
其实上,骨质疏松症早期身体会发出一些提示信号。比如,不同程度的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下降3 厘米以上,出现驼背等骨骼畸形,跌倒或日常活动即引发骨折等。这些情况提示骨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再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以内,约20%老年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即使手术顺利、康复不错,也约50%患者致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人体的骨量变化有一个从增加、达到高峰、继而逐渐减少的过程。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减慢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并贯穿于生命全过程,需牢记以下5个要点:
1.重视营养。日常膳食中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钙,有利于强健骨骼。建议多喝牛奶,尤其中老年人和妊娠、哺乳女性,必要时要补充钙剂。还需注意低盐饮食,因为盐摄入过多会加速骨骼钙质的流失。
2.充足日照。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 合成,有利于钙吸收。充足的维生素D 对于强健肌肉、调节心情、预防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3.规律运动。运动对于维持正常肌力和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还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和平衡性,减少跌倒风险。如果身体条件不好,也可以做一些强度低的阻抗运动(力量训练),如腿部带有阻力的屈伸、上举胳膊、腰部肌肉锻炼等。
4.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即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等。
5.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人过40 岁,最好有一次骨密度检查,若正常可5年后再测;绝经期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骨密度检查,以监测骨量丢失速度。
如果确诊骨质疏松,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 等骨骼健康补充剂,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从而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促进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