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琴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资源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每个高校图书馆几乎无一例外地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师生提供互联网信息查询、数字图书馆服务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折叠屏和5G出现后,传统基于PC的电子阅览室利用率逐年下降。即便学生去电子阅览室,多数也是当成自习室。上座率低、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成为电子阅览室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2011年-2018年上机人数及上机时长统计见表1。
表1 山东政法学院电子阅览室2011年-2018年上机统计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资源和服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如何聚合图书馆的各种实体资源(图书、期刊)、数字资源;如何高效连接读者和资源,将丰富的资源提供给读者;如何重新引导学生回到电子阅览室学习,从而提高馆藏资源及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引入新的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场所、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是解决当前电子阅览室服务局限性的唯一有效途径。为此,不管是电子阅览室的硬件配套设施、环境布局,还是资源的配置、服务模式,都应做出根本改变。
随着可折叠屏和5G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环境需要支持PC+手机+智能终端等不同的服务方式。新模式中应该整合教师、各类资源、学生于一体,实现资源与人的有机结合,融教学、教务、资源服务于一体,打通线上与线下(网上空间+线下实体图书馆资源+学科馆员+名师工作室+志愿者+教务系统+学生),打通多屏联动的障碍,构建多屏无缝迁移和共享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构建基于电子阅览室的新型服务模式必须包含: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名师工作室+资源平台+工具支撑平台等几个重要部分(见图1)。
图1 电子阅览室新服务模式组成
CNKI专家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信息获取方式,提供专家的各种学术信息,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信息聚合度更高,信息链接更精准(同领域专家),是一种很好的电子资源聚合方式。
许多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如某某教授、某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它们一般由名师+若干成员组成,目的是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带动学科发展;开展专题研讨、学术交流、教师论坛、公开课、调查报告等活动。但这种模式存在许多不足,其成立目的单从教的角度出发,缺少学生的参与;形式单一,往往是一间房子或简单开设一个网站、甚至只是开通了一个博客,跟不上学生需求的发展。
很多图书馆也设置了名师栏目(如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的“名师印象”),但仅仅提供名师的履历、研究方向、成果展示等,没有与教师的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
整合名师工作室和CNKI专家库的优势,打造基于电子阅览室的在线名师工作室模块,如图2所示。根据本校的知名教授的教学与科研内容,生成教师的教学资源、学术成果信息、教学平台课程链接、推荐信息等内容。
图2 名师工作室模块
2.1.1 名师工作室的教学频道。以教师为纽带、聚合专业资源模块,以学科为中心,改变教学分离与教研分离的状态,提供一体化的资源服务。教师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创设符合专业教学实际的教学情景和案例,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和针对性的资源,能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且更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引入学生参与机制,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小组答辩、专题实践、案例评析等,提前让学生了解名师研究主题,学习名师的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2.1.2 名师工作室的推荐频道。名师可以筛选优秀的网络资源(图书、期刊、慕课等)推荐给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放在资源中心,让学生参照榜样的实例,提升学习效率。
2.1.3 名师工作室的沟通频道。学习离不开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名师工作室应设置互动沟通频道,借鉴腾讯会议在线交流、企业微信留言、在线视频沟通等方式,提供在线交流、视频共享、过程回放等。工作室团队成员能够实时在线指导学习、解答疑问、交流或预约线下见面、定期在实体电子阅览室面对面讨论问题,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共享。
从管理层面,可以按主题、跨专业、跨学院设置各种专题工作室,比如考研工作室、考公工作室等;作为名师工作室的补充,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室加入,形成综合能力培养资源中心。
在线名师工作室有很多的优点:①资源整合以名师为核心和聚集点,能发挥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和名师效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②知识结构打破了课程框架和学科界限,把学科群变成知识群,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③缩短了学生与名师间的距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主学习空间中应该整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功能。
B站(bilibili)是目前学生比较喜欢使用的平台之一。B站上有各类学习空间,如小白自习室,设置有学习视频、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将各类学习资源组成模块化,让学生自由定制内容。以计算机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Python的各类微课视频、慕课视频、校本资源,提供各类资源的链接,比如各种认证的考试等。参照目前这些流行的网络自习室,规划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频道,实现收藏、历史、订阅等组件化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时关注或取消。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习室,推动创新要素向学生聚集,构建研究型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引入学生协作参与机制,让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竞争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沟通平台、个性化服务平台、专业性服务平台、互动性服务平台的综合网络学习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模块
学习空间模块提供各种自主学习的模式:①名师及资源订阅。系统提供基于学科专业学习模板,后台根据教务系统的课程内容(专业、成绩等),结合图书馆的专业电子资源,组合匹配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资源、学科名师工作室、数据库资源等,形成专业自习室,学生只需输入手机号或学号即可进入相应的专业自习室学习。同时系统提供收藏、关注、订阅等自定义功能,让学生根据兴趣与需要,抽取和替换内容,从而形成自定义的个性化环境。②线上学习模式。利用视频收藏夹和订阅的名师资源,在线学习名师课堂,并可回看生成的课堂视频,实现“看书+视频联动学习模式”;教师可利用视频会议模式,组织在线辅导与答疑,同时将教师的辅导和小组的讨论过程也生成视频回放,形成答疑资源库。③小组学习模式。提供小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同一个自习室开展学习讨论和学习竞赛,设立学习积分榜、竞争排名等,打造陪伴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④学习分析反馈。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历史和对知识点掌握情况,智能诊断,难点、易错点一目了然。提供视频投稿模式、拍照提问模式等,方便学生上传个人视频、作业等内容。
名师工作室及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的目的在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利用,电子阅览室则是资源利用的最佳环境和场所。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多为线性排列的PC机或圆桌方式,由于缺少交互手段和共享,无法满足小组学习的需要。
要想适应在线自主学习与资源利用的需要,架起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资源、学生与资源联系的桥梁,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电子阅览室必须从布局、软硬件及服务模式等全方面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
2.3.1 环境布局。理想的个人自主自习模式应该是以独立、舒适、交互为主要特征,包括小的独立空间,WIFI全覆盖,计算机环形排列,大屏显示器提供讨论演示功能,设置录像录音设备,轻松实现小组的实时交互,配备打印机、复印机等输出设备等;另外,电子阅览室应分区设置,设置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可实现统一调度和组配,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学习和活动需要。
2.3.2 多屏联动与信息共享。系统应允许不同终端设备,使用学号或手机号一键登录。智能终端屏幕分辨率大小各异,还能横竖屏切换,Web网页应能自动缩放以适应终端页面宽度与使用环境效果,不同于手机App的使用效果,同时能满足不同应用界面变换,比如阅读时需要隐藏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等。
小组学习和教师现场答疑时,需要解决资源共享和手机投屏等问题。电子阅览室应提供端到端资源共享服务功能,如手机投屏到大屏幕演示的功能、小组成员间手机及手机与PC间一碰传等功能,以实现在小组成员之间、手机与PC之间的资源无障碍共享。
新型的电子阅览室自主学习模式不仅包含教师、学生和资源,还应包含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系统维护及技术支撑等功能。教务部门负责提供课程资源,聚合微课、慕课、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师精品授课范例、优秀学生学习成功案例,优秀毕业论文、获奖成果展示等。信息技术部门应提供顺畅的网络访问环境和基于各种终端的访问方式,提供教师工作室、学习空间和资源之间的无缝衔接和转移,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措施等。
硬件建设只是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电子阅览室服务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运行基于电子阅览室的在线自主学习,让教师、学生参与资源建设,不仅能提高数字资源的产生效率,而且能大幅度提高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