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凤梅 赵君瑾 张亚芹 张录良
(1.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400;2.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宝鸡 721400)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原产于美州热带和亚热代地区的迁飞性害虫。该虫食性杂,尤其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以造成绝收。2017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2019年1月入侵中国,同年5月31日陕西省在汉中市洋县首次发现,7月11日,凤翔县首次在夏玉米田查到草地贪夜蛾幼虫。
凤翔县常年种植玉米1.33万hm2,其中春玉米0.33万hm2,夏玉米1万hm2。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田零星发生。2019年发生面积27.33 hm2,地点在长青镇罗钵寺村、孙家南头村、陈村镇西槐村、彪角镇上郭店村、横水镇横水村4个镇5个村。防治面积27.33 hm2,其中统防统治面积24 hm2,农民自防面积3.33 hm2,平均防效93%。2020年发生面积1.53 hm2,地点在长青镇罗钵寺村、孙家南头村2个村,防治面积46.67 hm2,均为专业化统防,平均防效95%。
2019年7 月11日,凤翔县在长青镇罗钵寺村夏玉米田首次查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面积3.33 hm2。平均被害株率1.3%,百株虫量0.6头,最高被害株率2.6%,百株虫量1.0头。虫龄1-3令,主要为害心叶和幼嫩叶片。随后7月12日在陈村镇西槐村,7月15日在长青镇孙家南头村、彪角镇上郭店村,7月19日在横水镇横水村玉米田相继查到幼虫为害,总发生面积18.67 hm2。被害株率1.42%,百株虫量0.23头,最重田块平均被害株率4.8%,百株虫量2头。虫龄2-4令,主要为害叶片。7月24日调查,发生镇、村数未增加,原发生村面积增加到27.33 hm2,也全部进行了应急防治,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7月26-30日未查到幼虫为害,7月31日开始再次在横水镇横水村原发生田块查到幼虫。至9月中旬调查,其它田块均未查到幼虫或成虫。横水村发生田平均被害株率1.55%,百株虫量0.1头,最重田块平均被害株率5%,百株虫量1.3头。虫龄3-6令,主要为害叶片和穗部。
2020 年草地贪夜蛾在凤翔县一镇两村两块夏玉米田发生。首发期7月13日,在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万达家庭农场),田块面积0.2hm2。虫龄1-4令,平均虫株率0.25%,百株虫量0.2头。8月3日,在长青镇罗钵寺村(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田查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面积1.33hm2,虫龄2-3令,平均被害株率0.9%,百株虫量0.07头。
凤翔县春、夏玉米面积共1.33万hm2,2019年发生面积27.33 hm2,占种植面积0.21%。2020年发生面积1.53 hm2,占种植面积0.01%。发生田块为点片为害,为害状零乱。
苗期以心叶受害为主,受害严重叶片丧失叶功能,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发育迟缓。抽雄期为害雄穗和雌蕊,影响授粉和结实。穗期为害取食雌穗,造成穗芯和籽粒一个或几个无规则缺失,并残留大量虫粪,为害状脏乱不堪,单株产量损失大于玉米螟。
据田间调查,草地贪夜蛾在凤翔县一年发生三代,幼虫有6个龄期,发生期虫龄不齐。第一代为7月6日—7月25日,第二代为7月31日—8月20日,第三代为8月25日—9月20日。经过两年室内饲养观察,幼虫期一般11-15d,蛹期10-12d,羽化的成虫中雄虫较多,共羽化4头蛾子,其中雄蛾3头。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路线和当地玉米种植分布情况,2019年、2020年分别在全县设立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性诱监测点9个、47个,进行成虫性诱监测。2020年在玉米种植面积大且集中的4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安装虫情测报灯4台,开展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田间调查和性诱剂监测、测报灯诱杀均未见到成虫。
据室内饲养观察,幼虫不仅取食玉米嫩茎、叶片、穗子,还取食桃子、苹果,以及自生麦苗。玉米、桃子、苹果三者相比,最喜欢取食玉米,依次是桃子、苹果。同时,草地贪夜蛾有肉食现象,大龄幼虫残食低龄幼虫和玉米上其它害虫,还有叮咬人体皮肤现象。
草地贪夜蛾在当地发生两年来,均在夏玉米田发生为害,春玉米田未见到被害株和虫子。甜玉米田发生为害重于普通玉米田。始见田块均为处于千河阶地下湿地的长青镇。
在监测过程中始终做到发现一块防治一块,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因应急防治及时、防效好,使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虫情危害损失小。2019年统防统治田采用无人机防治一次,使用3种药剂,即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长青镇罗钵寺村玉米田作药效对比试验,实验结果:甲维.高氯氟水乳剂防效最好,防效95%,其次是甲维.氟铃脲微乳剂,防效93%,再次是功夫乳油,防效90%。平均防效93%。农户自防田,采用人工防治三次。第一、二次喷施药剂为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第三次撒施药剂为辛硫磷拌麸皮,防效95%。2020年采用无人机防治一次,使用药剂为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平均防效95%。据调查了解,复配制剂或两种药剂混施效果好于单种药剂。人工防治植株受药部位全面,防效好于无人机防治,但受地势、昼夜时间和作物长势限制,防治难度大、速度慢,在防治时效性上远远不如无人机。玉米田防治草地贪夜蛾,建议根据地块面积、玉米生育期、地势、虫情和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用药品种和防治工具。
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在成虫迁飞期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成虫数量,减少成虫产卵量。在田间发现幼虫零星危害时,及时将受害植株拔除并带出田间销毁,严防害虫扩散危害。
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多杀霉素、印棟素等生物农药防治。
抓住3龄前幼虫防控的最佳时期,当玉米田百株虫量达到10头时,应及时组织群众对准玉米心叶进行全田喷雾防治。在害虫普遍发生时,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应急防治,带动群防群治。防治药剂可选用12%甲维·虫螨腈、6%甲维·氟铃脲、5%甲维·高氯氟、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等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进行适量喷雾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同时要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