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2021-12-24 03:20段艳菊牛喜平谢亚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肺气支气管炎肺部

段艳菊,牛喜平,谢亚丽

(1.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愈率低等特点[1]。该病长期存在,可影响呼吸道功能,增加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心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以减轻症状、降低肺功能损伤为主[2]。常规西药治疗可达到控制感染、祛痰、止咳的目的,短期效果明显,但用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用受限[3]。基于中医理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确切[4]。本研究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33.48±5.7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62±1.33)年;基础疾病:糖尿病13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14例。治疗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34.79±5.85)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92±2.01)年;基础疾病:糖尿病15例,高血压14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经检查诊断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5],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咳嗽、气喘;X线检查见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呈条索状,见斑点状阴影。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主症:咳嗽痰多,黏稠不易咳出,胸闷气喘,夜间或受寒时加重;次症:面潮红,口渴,胸脘满闷,舌体胖大,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疾病反复发作,每次发病持续时间≥3个月;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合并急性发作者;合并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1.5 脱落标准

中途不耐受治疗退出研究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出血、高血钾等。

1.6 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0.5 g/次,1次/d;盐酸氨溴索片,30 mg/次,3次/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1吸/次,2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苓甘五味姜辛汤药物配方:桔梗10 g,荆芥15 g,紫菀10 g,百部10 g,白前10 g,甘草15 g,陈皮15 g。根据患者中医症状加减:伴风寒者,添紫苏15 g,干姜12 g,前胡10 g;伴咳嗽痰稀者,添细辛15 g,干姜10 g;伴痰黏稠且黄者,添枇杷叶10 g,黄芩8 g;伴惊风、盗汗者,添防风15 g,白术10 g。水煎服,早晚各1次。穴位针刺:取患者足三里、定喘、肾腧、肺腧、膻中、尺泽、天突穴位、翳风穴,针刺取患者坐位,调节室内温度为适宜,注重患者隐私的保护;直刺天突穴0.2寸,针尖朝下,沿气管前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刺入0.5~1寸;在定喘穴位上使用刺络拔罐法治疗;采用泻法治疗尺泽穴位;采用补法治疗足三里、膻中、肾腧、肺腧穴位。留针20 min/次,1次/d,7天为1个疗程,30天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

1.7 观察指标

免疫球蛋白:用药前、用药2个月后,抽取患者静脉肘血4 mL,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40(成都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定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IgE、IgG水平。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购自同一公司。

肺功能指标:用药前、用药2个月后,采用日本CHEST捷斯特肺功能测试仪HI-801(成都柏威斯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呼气末肺内功能残气量(FR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呼吸频率(RR)。

血气分析:用药前、用药2个月后,采用西门子血气分析仪RAPID Point 500(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

1.8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X线检查,肺部无阴影,肺部听诊,湿罗音消失;有效:临床体征好转,肺部阴影减少;无效:临床体征持续存在,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及湿罗音明显[7]。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G均上升,IgE水平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IgM、IgG、IgE水平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RC、RR均下降(P<0.05),PEF均上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FRC更低,RR、P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均上升,PaCO2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PaO2更高,PaCO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抗菌、消炎、止咳等综合手段为主,但单用西药效果不佳,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作用不明显,故考虑联合中医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由于肺部位置比较特殊,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肺根包绕覆膜,均与肋骨、脊柱、膈肌相连,当支气管、气管与肺脏偏离正常位置时,解剖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其换气与通气功能也会降低,调节呼吸的功能也会下降,从而表现出咳嗽、咳痰等症状。故在治疗时需调节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恢复换气、通气功能。

中医将慢性支气管炎归于“喘咳”“咳嗽”范畴,肺、肾、脾三脏相互连通,肺为气之主,脾为生痰之源,肾为气之根,肺阴虚内燥,肺失治节,脾失濡养,肺气上逆,肾阴脾损,经血不畅,气不归元,诸证滋生[8]。故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以宣肺健脾、止咳散痰、祛风解表为主。苓甘五味姜辛汤源自《儒门事亲》卷十五,由桔梗、荆芥、紫菀、陈皮、百部、白前、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表邪、止咳嗽、宣肺气、化痰涎等功效[9]。方中紫菀、百部为君药,属肺经,可润肺化痰、止嗽宣肺。桔梗可宣肺化痰;白前可降气化痰,二者共为臣药,可复肺气,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荆芥可祛风解表、解除外邪、宣解肺气;陈皮可理气化痰,二者均为佐药。甘草缓急和中,可调和诸药,配合桔梗、荆芥,可发挥利咽止咳功效。诸药合用,温润而不燥,散寒解表不伤正[10]。肺主气,司呼吸,气为血帅。肾腧、肺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止痰祛痒、消炎止喘作用;足三里属足厥阴肝经,是肝风停留之处,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清热作用[11];定喘属于肺经腧穴,是气血运行通道,具有散化肺经湿气,强化肺气运输作用;膻中穴属任脉俞穴,可改善肺部气机,宽胸理气,止咳平喘[12]。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肺部功能及血气指标均较对照组好,与既往研究[13]类似。苓甘五味姜辛汤内服配合穴位针刺,可发挥标本兼治作用,将苓甘五味姜辛汤研磨成粉后,黄酒调和,利用透皮吸收原理,直接作用于穴位,使药效经经络传导,内病外治,调节肺功能,减轻肺部炎症[14],改善肺部病理状态,配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内服,有效通肺气、固肌表、营阴阳,从而祛邪扶正,达到增强呼吸功能,增加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咳嗽次数等作用。

综上所述,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肺气支气管炎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中医四看判断肺部好不好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