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玲
荷尔德林曾在诗中写道:“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忙碌与劳动使我们功绩赫赫,闲暇时光亦能让我们体味生活的本真。或许,人生的忙与闲,并非“割袍断义”;忙该忙之事,享应闲之时,两者“邂逅相遇”,方显生活之智,人生之味。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般栖栖遑遑,终其一生,不过为蜗角虚名,并非真正值得忙的事情。而某中学班训要求学生“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恰好为学子们阐明了什么事是该忙的,是值得忙的,“卓荦全凭弱冠争”,正值风华正茂,就应该远离闲适、安闲,做个“忙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奔跑,永不停息。
周公一沐而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辛弃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毛泽东回到阔别的故乡韶山,只能解鞍少驻初程;周恩来每天只睡三小时,日理万机……或戎马倥偬,或席不暇暖——他们忙得充实。
他们的人生,也精准得像钟表一样。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习近平主席的新年寄语,抵达每一位国人内心深处;9月30日的日落时分,他们会庄重肃穆地默哀,祭奠革命烈士与人民英雄。一个人,如若像钟表一样,驰而不息,即使再忙,也会忙而不乱,那么,他的每一天,都在急促的脚步中、不停的思索中赋予了壮丽和庄严。
因此,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是一种勤勉、积极的人生态度。
纵然奋斗是人生常态,如若只顾低头负重前行,终有一天会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诚如简媜所言:“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
纵使人生的跋涉路遥万里,山高水长,适时地放慢脚步,回首遥望来时路,矫首遐观身边景,忙里偷闲,也别有情致。
或是静卧幽谷,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净幽清,或是枕上诗书,享受“門前风景雨来佳”的清闲恬淡,又或是雨夜待友,体悟“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怅然闲愁……无论是拥抱自然之趣,还是独处一室之乐,都让我们得以释放终日囿于忙碌日程的疲惫,松弛久居快节奏之下紧绷的心态,在那些不相干的事中,发现“人生所谓的生趣”,在难得的停顿中,抓住冷静的缝隙,反省自身,洞察自我。
然而反观现实生活,人们往往将“忙”与“闲”对立,甚至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人终日如蚂蚁般忙碌,对自然之美熟视无睹,反以肉体和心灵的疲态为充实;另一部分人以“佛系青年”标榜,实则消极避世,追求“躺平”人生。由此观之,一味追求忙碌而不享受闲暇,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贫瘠,而只乐于休闲不勤于奋斗,亦不利于个人与社会的长足发展,唯有“忙”与“闲”相辅相成,张弛有度,方能奏出和谐乐音。
浮华三千,人之立于世,诚当有忙有闲,学会拿起懂得放下,于喧嚣尘世中品得人生至味!
评点:徐建华
文章结构精致,具有建筑之美。开篇“人生的忙与闲,并非割袍断义,而是‘邂逅相遇’”,堪为“微剧透”,提领全文行文思路;中间主体,分别论述“忙”和“闲”,两部分泾渭分明,不蔓不枝,而又过渡自然;最后总结,简洁收束。典型“总—分—总”结构,疏朗清晰,圆合自如。
其次,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能辩证分析,指出忙不是盲目,不是忙碌,而是充实;而闲,不是“躺平”“佛系”,而是学会生活,是一种“稍息”的智慧。
另外,文章语言文采蕴藉,句式灵动。大量整句的运用,使文章如行云流水,精致整饬。引用诗文名句贴切自如,意到笔随。语言风格变化自如,尽得其妙。如“忙”这一部分,如疾风骤雨,赋予奋斗的人生以充实、壮丽和庄严,而在阐述“闲”这一部分时,则如清风明月,令人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中,品味生活之美。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