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聪 夏文倩 顾鑫宇 陈楠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综合治疗对非阻塞性口呼吸错颌畸形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确诊为安式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不良习惯,进行肌功能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睡眠质量、口呼吸改善情况、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SNA角、SNB角、ANB角、Y轴角、MP-FH角、U1-SN角、L1-MP角),及治疗前后模型前牙覆合、覆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患儿睡眠质量改善,鼻呼吸方式基本恢复。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显示,SNA角减小,SNB角增加,ANB减小;MP-FH角减小,L1-MP角变小,U1-SN角降低(P<0.05),Y-AXIS角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覆盖明显变小,覆合无明显变化。结论:早期肌功能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对安式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不良习惯矫治,不仅能改善患儿侧貌,更利于咬合关系及生长趋势的改良。
关键词:口呼吸;非阻塞性;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综合治疗
导致儿童气道阻塞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慢性鼻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受以上因素影响,儿童会反射性采取保护性张口呼吸,如果长时间采取这一呼吸方法,将导致口周肌肉力量变化,牙齿发生移动,对颌骨生长动力平衡造成影响,进而导致错(牙合),不利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协调生长,甚至对患儿睡眠和呼吸系统造成影响[1]。本研究对安式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不良习惯矫治进行综合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正畸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为安式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不良习惯。男21例,女29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9.26±4.03)岁,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替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经耳鼻咽喉科医生检查气道无阻塞、或气道阻塞手术畅通后仍保留口呼吸方式;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深覆牙合、深覆盖>5 mm,轻度拥挤,无严重错位牙。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具有语言、认知障碍者;不能佩戴矫治器者。
1.2 研究方法
(1)佩戴肌功能矫治器。进行患儿口腔模型的制作,制作前庭盾矫治器或者软硅胶材质成品训练器。患儿佩戴矫治器至少10 h,如果患儿依从性较差需要采取贴口呼吸贴闭唇治疗,治疗周期为9个月。(2)单纯口面肌功能锻炼。首先进行唇肌功能锻炼,将上下唇及唇红卷入口腔,闭唇保持,时间为5 min,每日进行至少3次训练;其次进行唇颊肌功能锻炼,指导患儿进行鼓腮动作,确保颊肌紧张,每次5 min,每日进行至少3次训练;最后进行舌肌上抬训练,将患儿舌肌上抬,口香糖向上顶至和上腭接触,通过舌肌力量压迫口香糖,使其呈薄饼状,展开扩大面积,不弄破;之后在口腔中将口香糖揉挤为团状,继续碾压,反复进行,时间为10 min,每日进行4次以上,治疗周期为9个月。(3)牙列治疗。通过下唇挡进行矫治或2×4片段弓矫治,对上颌中切牙倾斜度和下切牙唇倾斜度进行矫正,治疗周期为9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通过儿童睡眠质量(CSHQ)调查量表和呼吸习惯戒除情况调查量表对患儿睡眠质量和口呼吸戒除情况进行评估。(2)比较治疗前后模型测量指标:覆(牙合)(OB),指上中切牙切缘在下中切牙唇面垂足和该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覆盖(OJ),指上中切牙切缘到下中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3)比较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底角)、ANB角(上下齿槽座角)、MP-SH角(下颌平面角)、U1-SN角(上中切牙-SN角)。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之后上交角)、Y-AXIS角(蝶鞍点和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之前下交角)。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则说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口呼吸习惯戒除情况
全部患儿夜间均佩戴前庭盾睡眠,口呼吸睡眠方式得到有效控制,40例患儿完全戒除,成功率为80%。
2.2 治療前后患儿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患儿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渐进性改善,鼾声逐渐减低或消除,鼻呼吸方式回复,能够沉睡。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为(5.42±1.33)分低于治疗后(12.37±0.58)分(P<0.05)。
2.3 治疗前后牙颌面组织形态和牙列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显示,SNA角减小,SNB角增加,MP-FH角减小,L1-MP角、OJ、ANB角、U1-SN角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OB、Y-AXIS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患儿在解除气道阻塞后,可能仍然存在不良的口呼吸习惯。若口呼吸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会导致牙颌面发育异常、错颌畸形,使口呼吸更加严重,因此患儿发育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
有研究显示,日间清醒状态下患儿可以采取自主性鼻呼吸方式,但是夜晚睡眠、放松状态下需要使用口呼吸方式,因此加强对患儿的疏导,特别是需对低龄患儿采取强制性措施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本研究结果可知,佩戴肌功能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患儿口呼吸习惯戒除效果较好[2]。
口呼吸患儿呼吸方式与气流通道变化明显,对生理状态的颌面肌平衡造成破坏,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平衡情况。另外在以上基础上采取片段弓,内收上前牙、下唇挡等装置,能够减小前牙覆盖,避免咬下唇加重口呼吸,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患儿的SNB角明显增加,SNA角、ANB角、L1-MP角、OJ角、U1-SN角明显降低,这也说明早期肌功能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面型,促进牙弓和颌骨的发育,舒适性较好。
综上所述,早期肌功能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对安式Ⅱ1错(牙合)畸形伴非阻塞性口呼吸不良习惯矫治,不仅能改善患儿侧貌,更利于咬合关系及生长趋势的改良。
参考文献
[1]蒋昕怡,高轶昳,陈建军,等.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口呼吸的临床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8):802-805.
[2]杨远芳,贾莹,刘娟,等.非阻塞性口呼吸错(牙合)畸形儿童的口腔综合治疗[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6):7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