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农机局
□ 李 尧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象山县跻身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获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建设国家(省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32家、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3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6家。
“农机发展,安全先行”。象山县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荣获2017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达到8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26家,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1人。
1.建立农机安全保障体系。设立农机安全宣传牌、警示牌、减速带,建成镇村“平安农机”示范路,实现“平安农机”创建镇、村全覆盖;成立县拖拉机安全检测中心、县农机安全教育中心、县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升级改造检测线,提升了农业机械安全检验和执法水平;加大农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了农业机械事故应急处置反应能力。
2.规范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每年集中检查车容、车况,杜绝问题车、病态车上路;免费检验拖拉机、烘干机、饲料粉碎机等危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整改安全隐患,报废肢解无法排除安全隐患的机械;公开、规范拖拉机所有人申请报废补偿业务流程,落实保险惠农措施,报废拖拉机1900余台,纯农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持证率、挂牌率、检审率”水平均达到90%以上。
象山县耕地面积41.7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占总28.7%。其它如小麦、油菜等均不足25%。因此,确定水稻纳入创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考评范围。
从2018年开始,象山县围绕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以粮食产区为重点区域,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形成了一整可行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通过政策扶持、示范推广和营造氛围等措施,象山县水稻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发展。截至2018年底,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3%,其中,机耕率92.92%,机种率58.09%,机收率92.37%,高效机械化植保100%,谷物产地机械化烘干94.06%,秸秆处理机械化率92.2%,圆满完成了创建目标。到2020年底,象山县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已提升至88.72%。
在推进林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以果园、茶园、药材园、菜园、花木园“五园”机械化生产为抓手,从“选机型、配技术、强主体”三方出发,大力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大适用机型推广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培养新型农业机械化主体,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林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作业模式。
2019年,象山县成功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其初衷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创建过程中,带动了农机装备加快向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其一,重点突破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和瓶颈。重点柑橘、紫菜等种养殖(植)机械化,引进“红美人”柑橘自动化无损选果机,安装单轨山地运输车,创建紫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截至2020年,橘园机耕、高效植保、肥水一体等环节机械化率达90%,紫菜采收、清洗、烘干等环节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茶叶炒制、烘干和食用菌加工也走上“机器换人”道路。
其二,统筹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农业项目资金。在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中,先后扶持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购机创建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镇(乡)街道探索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截至目前,全县7个镇乡(街道)获评省级示范乡镇,17个基地获评省级示范基地。
其三,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生产作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机智能装备水平。
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象山县着力推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建设,实施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通过开展全托保姆式作业、订单式作业、跨区域服务作业等社会化服务,现代农机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提供各类农机化服务的主力军。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再局限于水稻耕种收环节,而是进一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的育秧、耕种收、肥水管理、植保、烘干、秸杆处理、烘干加工、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从粮食向蔬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特花卉、茶叶、农产品初加工和销售等领域延伸,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截至2020年,全县发展了5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6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效覆盖全县范围,基本实现了耕、种、收、烘全程机械化。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