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机发展促进中心
□ 乔佃春
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名单的通知》(农办机〔2020〕5号)中,认定济宁市等16个设区市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坚持“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理念,统筹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谱写了农机化事业新篇章。
济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产能,提高农业竞争力,聚焦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蒜、马铃薯六种作物,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环节,全面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济宁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的意见》,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绘就了蓝图。有了顶层设计,各市县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构建多部门配合、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创建11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其中金乡县为第五批列入,数量位居山东省前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97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6%,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按照“补短板、推全程”思路,聚焦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强化政策支持,放大政策效应,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亿多元,补贴机具6.9万多台套,深松作业补助面积近300万亩。二是支持企业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4600万,完成研发项目23个,区内企业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大蒜精量播种机,新型玉米收获机、智能植保机器人、深层施肥智能精量播种机等一批新产品投入使用并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实施农机化转型升级项目。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实施“济宁市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2018年,实施“济宁市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水稻育秧中心10个、植保中心10个、粮食烘干中心5个,全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
在示范创建引领下,济宁市粮食烘干、高效植保、水稻育插秧和大蒜播种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农业装备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农机化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需求,召开观摩会、培训班,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深松、宽幅精量播种、玉米籽粒收获、玉米茎穗兼收、水稻育插秧、秸秆综合利用、大蒜机械化播种收获等绿色高效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
水稻机械化。济宁市政府已连续三年举办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会,演示推广水稻育秧、机插秧、植保等全程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从2017年到2020年,济宁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从75%上升到88%。
大蒜机械化。开展大蒜、辣椒生产机械化试验,总结形成了大蒜机械种植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支持“东方红—玛丽亚村村通大蒜产业平台”建设,构建完善大蒜“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体系。据统计,2020年济宁市大蒜精量播种机保有量达800多台,大蒜机械化播种面积突破16万亩。
玉米机械化。济宁市连续三年召开现场会、培训班,推广应用玉米联合收获籽粒直收技术及机具。据2020年统计数据,济宁市玉米机收率达98.85%,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07%。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大力推广玉米穗茎兼收新机具新技术。截至2020年,济宁市玉米秸秆茎穗兼收机保有量突破200台,为实现秸秆畜牧产业化利用提供了装备支持。
济宁市把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按照“五有”“五化”标准,引导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全过程延伸,涌现出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作业”“土地全程托管”“机农合一”和专业化植保服务等有影响力的发展典型。
例如,高洪玉、曹正涛被评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东方红—玛丽亚大蒜村村通”综合农事服务成为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嘉祥县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735家,同比增加47家,其中,达到“五有”标准的273家;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67家,市级示范社97家。农机合作社向综合农事中心发展,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