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涛(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现如今,中国实现早日脱贫的关键就是教育扶贫。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指出了有关教育扶贫的相关策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很多农村贫困家庭都能够接受教育,掌握相应的社会技能,提升了农村贫困地区百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使很多贫困家庭都摆脱了困苦的处境,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教育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有效提高了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同时,职业教育助推扶贫工作的进行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然而在教育扶贫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少职业教育宣传、职业教育推动扶贫重视程度不足以及特殊贫困人群的重视程度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得到解决,这样才能够彻底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职业教育培训对象角度来看,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培训对象,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应用型理论知识教学,对教育对象的文化知识水平要求不高。此外,大多数农村贫困地区的人群一般都拥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家庭温饱是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没有富裕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而职业教育的灵活教育特点能够满足贫困农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结合社会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技术,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弥补自身的缺点。其次,从职业教育特点来看,职业教育重点侧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通常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职业教学培训通常时间较短,这样的特点对于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贫穷家庭现状的人口十分合适。同时职业教育的范围特别广泛,教育层次多样化,能够满足各种类型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农村地区不同的贫困人口提供丰富的培训项目。最后就是从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果来看,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很强,所以职业教育培训下的人才就业率都相对较高,在岗位中的适应能力很强,进而满足了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自身具备产学结合的特点,灵活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职业教育还能够利用对口人才的输出方式,如定向委培等,以此来为贫困人口提供可靠的保障,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发挥扶贫助困的作用。职业教育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教育投入以及产出的周期,让教育培训的效果十分明显,对于农村贫困受教育者以及用人单位企业都享有一定的保障。
现如今,由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不高,同时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并不是低端教育,更不能成为升学失败的被动选择。而是应该为更多的适龄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为他们日后的高质量就业提供技术支持,使其成为高质量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各界也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积极引导,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的氛围能够广泛传播。为日后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农村贫困人群的角度来看,只有从思想上实现脱贫才能够真正摆脱贫困,如果只注重提升工作能力,忽略综合素质提升,那么培养出来的只是为社会工作和服务的机器。对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纳入人文素养教育,以此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职业教育推动农村脱贫的过程中,部分贫困地区对待扶贫工作形式主义思想严重,对于贫困调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调查。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都是短期资助式扶贫策略,没有将智力扶贫的作用渗透其中。而通过智力扶贫能够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彻底改变穷苦的生活,最终走向富裕道路。
中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够过上小康生活,包括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在对待特殊人群的扶贫工作中,职业教育必须要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利用职业教育能够让这些特殊人群掌握一项或多项基础技能,进而解决就业问题,如此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现如今,对于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相对较少,对此,扶贫工作要有义务确保特殊人群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共同享受社会带来的美好。
为了使职业教育有效推动扶贫工作,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馈,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同时国家以及当地政府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心中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偏见,加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员改变择业的观念。例如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群宣传鲜活的脱贫事例,让他们意识到职业教育也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也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进而改变生活品质。以此来使职业教育的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让社会能够充分尊重技术劳动者。
首先,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利用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在贫困家庭学生和职业教育之间建立通畅的桥梁,当地区内的师资力量不足时,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去教育发达的地区接受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职业教育,不会因为特殊原因而断开教育资源。其次,相关人员要深入了解农村贫困地区人员家庭受教育情况,探索扶贫工作的重点针对对象,了解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个人长处等,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推荐他们接受合适的职业教育并对未来做出相应的规划,这样也对未来职业院校的招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多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或者对当地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进行改善。加强职业院校的单独招生比重,为农村贫困学生创造良好的入学条件,进而实现精准扶贫。
为了能够使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相关教育部门要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育扶贫体系,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而减少贫困地区的家庭经济压力。例如:可以帮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申请助学资金,适当增加资助名额,将优惠政策积极下达发放。为更多的农村贫困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渠道,使他们都能够接受到职业教育,学会一技之长,促进自身成长进步,进而开发自身的优势。
首先,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其次,职业院校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标准,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来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展开,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再有就是要重点关注实践教育,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而实现真正的脱贫。此外,还要确保贫困地区学生在经过职业教育之后能够稳定就业,对农村贫困地区毕业的学生优先照顾,大力提倡并扶持贫困学生自我创业。例如: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外出岗位实习机会。最后就是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将职业教育和社会劳动有效衔接在一起,使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
综上所述,利用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让农村贫困学生都能够接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中国在教育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战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中国现存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对此,国家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扶贫方案,各地政府要明确划分扶贫对象,学校要充分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就业单位要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探寻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方法,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