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成人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1 例

2021-12-23 10:22蒋丽君马燕萍陈俊敏魏玉萍李叶琼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淋巴细胞

张 伟 , 蒋丽君 , 包 慎 , 马燕萍 , 陈俊敏 , 魏玉萍 , 智 峰 ,李 荣, 李叶琼, 田 娟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银川 750021;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老年病医学中心,银川 750021)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嗜人类淋巴细胞的γ-DNA 疱疹病毒,可侵及B 淋巴细胞、T 细胞及NK 细胞。世界上约90%以上成人血清EBV 抗体呈阳性,大多呈潜伏感染,当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时,有罹患EB 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EBV-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EBV+LPD)的风险,其中极少数成人表现为罕见的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1 例成人CAEBV 患者,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1.1 第一次就诊

患者,男,59 岁。患者于2019 年8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淋巴结肿大,以双侧颈部、腹股沟为主,无发热、咽痛及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我市某医院。

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4.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7.42×109/L,淋巴细胞计数 5.64×109/L,血红蛋白(HGB)119 g·L-1,血小板计数(PLT)229×109/L;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液凝固全套示:纤维蛋白原(Fib)4.175 g·L-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2 聚体(D-Dimer)均正常;骨髓涂片示:骨髓粒红巨增生活跃,未见形态异常;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示:镜下多见淋巴细胞、少见NEUT,其中部分淋巴细胞核大、深染、畸形,核分裂像可见,呈异型改变,不能排除恶性淋巴瘤的可能。B 超示:脾大;胸部CT 示:纵隔、双侧腋窝及背部脂肪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影,淋巴瘤待排。因不能明确诊断,建议患者转外地诊治。

1.2 第二次就诊

2019 年9 月3 日患者就诊北京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期间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5~41.0 ℃,持续 1 周。

查血常规示:WBC 7.99×109/L,NEUT 4.16×109/L,淋巴细胞计数 3.52×109/L,HGB 125 g·L-1,PLT 298×109/L;末梢血涂片示:未见原始及异型幼稚淋巴细胞;生化示:γ 谷酰转肽酶(GGT)153 U·L-1(正常 10~60 U·L-1),碱性磷酸酶(ALP)137 U·L-1(正常45~125 U·L-)1,乳酸脱氢酶(LDH)253 U·L-1(正常 109~245 U·L-1),a-羟丁酸脱氢酶(a-HBDH)184 U·L-1,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正常,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正常;血清铁蛋白(SF)1683 ng·mL-1;EBV相关抗体:EBV 衣壳抗原(EBV-CA)IgM(-),EBV-CA-IgG(+),EBV-CA-IgA(可疑),EBV 早期抗原(EBV-EA)IgG(-),EBV-EA-IgA(-),EB病毒核抗原 1(EBNA1)IgG(+),EBV 脱氧核糖核酸(EBV-DNA)1.39E+3 copies·mL-(1正常<5E+02)。

骨髓涂片示:骨髓有核数不少,粒系增生活跃,可见7%的淋巴细胞形态异常,胞体偏大、核染色质较粗、核型不整或有切迹、浆深染,可见噬血现象;骨髓病理示:骨梁间脂肪组织中可见灶状骨髓成分,可见三系成分及少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PAX5(少数+),CD3、CD5(散在),CD23(-),CD10(-),bcl-6(-),CD138(散在+),MPO(+),Ki67(60%),未见肿瘤成分。骨髓流式细胞术示:淋巴细胞占9.16%,比例减低,CD3+CD56-T 细胞占淋巴细胞63.58%,CD4+/CD8+为0.75,CD3-CD56+NK 细胞占淋巴细胞20.39%,比例正常;CD20+B 细胞占有核细胞0.34%,Kappa/Lambda=1.31,比值正常,表型未见异常;髓细胞占79.70%,比例正常,单核细胞占0.56%;CD34+CD117+幼稚细胞占0.17%;CD38+CD19+浆细胞占1.31%,比例增高。

行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示:1)淋巴结正常结构不清楚,淋巴组织增生活跃,细胞中等大小,可见“星天”样结构;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PAX5(局灶+),CD3(+),CD5(+),CD23(FDC+),CD10(-),CD30(-),CD15(-),Bcl-2(+),CD138(部分+),cyclinD1(-),CD2(+),CD7(+),Lambda(-),Kappa(-),IgG(散在+),IgG4(-),CD4、CD8(部分+),CD56(-),TiA(+),GramB(+),Ki67(70%),原位杂交检测:EBER(+),诊断:EBV 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Ⅱ级)。TCRδ 基因重排阴性,IgH基因重排阴性,实时定量RT-PCR 检测TP53基因cDNA 外显子4-10 序列和MYD88 L265P 未见突变。

PET/CT 检查结果:(1)全身多发 FDG 代谢增高灶,累及隔上下多个淋巴结区、皮下软组织、鼻咽、扁桃体、颌下腺及脾,符合淋巴瘤表现;(2)富含红骨髓区骨FDG 代谢欠均。

该院明确诊断为EB 病毒感染相关性T 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给予静滴甲泼尼龙40 mg·d-1×5 d 后体温正常,周身浅表淋巴结明显消退。

1.3 第三次就诊

2019 年10 月2 日患者周身浅表淋巴结再次肿大,10 月18 日以“EBV+LPD”入住本院。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全身淋巴结肿大,以右耳后、右颈部、双侧腹股沟为主,可触及枣样至鹌鹑蛋大小肿大淋巴结,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

查血常规示:WBC 7.76×109/L,NEUT 5.58×109/L,淋巴细胞计数 1.11×109/L,HGB 119 g·L-1,PLT 295×109/L;末梢血涂片未见异常;生化示:GGT 84.2 U·L-1,CRP 63.64 mg·mL-1,LDH379 U·L-1,a-HBDH 227 U·L-1,ALT、AST、TBIL 均正常,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血脂正常;血液凝固全套正常;SF 503.00 ng·mL-1;抗结核抗体阴性;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谱阴性;肿瘤标记物正常;EBV-DNA 定量:血浆 2.1E+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2.0E+05;

骨髓涂片及活检示:粒系增生活跃。外送查NK 细胞活性 2.87%(正常≥15.11%),sIL2/sCD25 6985 U·mL-(1正常223~710 U·mL-1);CD107a 激发试验:NK 细胞(NK)△CD107a(%)6.17%(正常>10%),细胞毒性 T 细胞(CTL)△CD107a(MFI)1.6(正常≥2.8)。外送感染EB 病毒的淋巴细胞亚群回报:CD4+、CD8+细胞未检出,CD19+细胞4.8E+04,CD56+细胞 3.1E+03。

淋巴结增强CT 示:双侧颈部、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腔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多增大,肝脾不大。

入院后给予静滴甲泼尼龙 80 mg·d-1×5 d 后停药,全身浅表淋巴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1 周后复查NK 细胞活性18.86%,CD107a 激发试验:NK △CD107a 26.55%,CTL △CD107a 10.3,均恢复正常。此后患者不定期来本院科室治疗,先后给予 CHOP、CHOP-E、CHOP 联合西达本胺、来那度胺等治疗,均治疗有效,但治疗后缓解期逐渐缩短,并反复出现感染,期间曾建议再行淋巴结活检,寻找淋巴瘤证据,被患者及家属拒绝。2020年8 月2 日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高热、嗜睡等,患者拒绝前往医院救治在家中去世。

2 讨论

EB 病毒属于γ 亚科一种线性DNA 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及临床综合征。以EBV+LPD为主,包括非肿瘤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前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CAEBV、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后者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Burkitt 淋巴瘤(BL)、NK/T 细胞淋巴瘤等[1]。

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淋巴结病理和基因检测等明确EBV+LPD 的具体类型。而对于该患者的诊断难点在于EBVHLH 和CAEBV 之间的鉴别。依据HLH-2004 诊断标准[2],该患者无持续性发热表现,仅发病中期出现1 周高热;体征主要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未触及;血细胞仅表现为轻度贫血,Fib及三酰甘油正常,SF 轻度增高,NK 细胞活性明显减低,sIL-2/sCD25 明显增高;既往骨髓检查曾提示噬血现象存在;淋巴结增强CT 提示全身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脾不大。未达到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需在8 项指标中满足5 项的诊断标准。且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病情较惰,亦不符合HLH 的临床特点。HLH其本质为免疫失控后继发的炎性风暴,高细胞因子血症导致全身系统损伤,尤其肝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研究[3]发现,92 例HLH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参数包括LDH 水平升高(89.13%),AST 水平升高(64.13%),TBIL 水平升高(59.78%)和白蛋白(ALB)水平降低(90.22%),此外分别有76.09%和67.39%的患者出现APTT 和PT 延长。国外研究[4-5]亦发现80%以上的HLH 患者肝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发生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为常见。而该患者ALT、AST、TBIL、ALB 正常,ALP、GGT、LDH 轻中度升高,血液凝固功能正常。综合分析后排除EB-HLH 的诊断,考虑可能为CAEBV。

CAEBV 从早期概念的提出到目前诊疗的逐渐完善,经历了数十年的临床研究。2005 年Okano等[6]完善了 CAEBV 诊断标准:(1)持续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伴发其他系统并发症,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眼、皮肤和心血管系统;(2)异常的EB 病毒抗体,包括EBV-CA 和EBV-EA 抗体的升高,EBV-CAIgG≥1∶640,EBV-EA-IgG≥1∶160,EBV-CA-IgA(+),EA-IgA(+),或检测受累组织(包括外周血)中EB-DNA 拷贝数增高;(3)慢性病程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同时满足以上3 条标准才能诊断。该患者间断发热,反复淋巴结肿大,EBV-CA-IgG(+),EBNA1-IgG(+),淋巴结活检提示 EBER(+),外周血EB-DNA 拷贝数明显升高,排除了结核病、寄生虫、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符合CAEBV 的诊断标准。

CAEBV 是一种罕见并致命性疾病,预后不良,其发病机制[7]为:(1)宿主免疫缺陷。增殖的EBV除感染B 细胞外,还感染CTL 及NK,感染的细胞能逃逸机体正常CTL 免疫监控同时获得增殖能力并伴功能受损;(2)穿孔蛋白基因突变。该患者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T 细胞EBER 阳性及NK细胞内检测到大量EBV DNA,行EBV CD107a激发试验:NK△CD107a 6.17%(正常>10%),CTL△CD107a 1.6(正常≥2.8),同时 NK 活性2.87%,为EBV 感染NK/CTL 致功能缺陷。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后NK 细胞活性恢复正常,EBV CD107a 激发试验提示NK/CTL 脱颗粒功能恢复正常,进一步证实EBV 感染NK 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CTL),导致其功能缺陷。当NK/CTL被EBV 感染致功能缺陷,EBV 不能被及时清除,体内持续存在的EBV 会使机体免疫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从而导致抗原特异性 Th1 细胞的增殖失控,进而使CTL 持续收到活化以及增殖信号,同时Th1 和NK、CTL 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持续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最终免疫系统持续失控性活化而爆发EB-HLH。另有研究[8]认为,EBV 感染NK/CTL 细胞后使其扩增,选择性地上调TNF-α、IFN-γ 及其他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反过来刺激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大量活化的T 细胞和组织细胞在各器官大量积聚,所以该患者存在爆发EB-HLH 的风险。

国外学者[9-10]认为,异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根除 EBV 感染的 T 或 NK 细胞的唯一有效策略。allo-HSCT 不仅能消除EBV 阳性免疫细胞,也能重建EBV 特异性细胞免疫,但allo-HSCT 相关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该患者因经济问题放弃行allo-HSCT,先后给予甲泼尼龙、CHOP、CHOP-E、CHOP 联合西达本胺或来那度胺等治疗,肿大淋巴结消退,症状暂时缓解,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降低了并发EB-HLH 的风险,但最终因放弃治疗死亡,分析死亡原因与爆发EB-HLH 或感染相关。

综上,成人CAEBV 临床罕见,早期诊断需注意与EB-HLH 的鉴别。由于该病易并发EB-HLH,预后不良,allo-HSCT 是治愈CAEBV 有效的策略。

猜你喜欢
淋巴瘤骨髓淋巴细胞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