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于巴西国博火灾中的南方“猛禽”
—— 水妖龙与半鸟亚科

2021-12-23 06:48王然巍
化石 2021年4期
关键词:类群猛禽化石

王然巍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是一类中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因电影《侏罗纪公园》,使之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明星级恐龙。这种敏捷而凶猛的掠食者,具有锋利的牙齿和特化的第二趾爪,是与鸟类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非鸟恐龙之一。2021年8月,学术刊物Papers in Palaeontology报道了一个驰龙类新物种——洛氏水妖龙(Ypupiara lopai)。这种新驰龙类恐龙属于驰龙科中的半鸟亚科(Unenlagiinae)——一个无论是地理分布还是形态特征,都与其他驰龙类存在巨大差异的类群。

来自巴西的“猛禽”

这次新命名的驰龙类成员来自巴西南部的乌贝拉巴市郊区。化石材料非常少,仅包括一块不完整的右上颌骨和右齿骨,以及与之关联的若干牙齿。非常遗憾的是,即便是如此稀少的材料,也已经在2018年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遗失,幸得古生物学家及时对它进行了研究,才使这种来自远古时代的奇特生物能够与更多的人见面。

水妖龙复原图(图源:A.S.Brum等,2021)

古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恐龙命名为洛氏水妖龙。属名“水妖龙”,来自当地神话故事中的一种水生生物,参与研究的学者们认为,这种新驰龙类是一种在水环境周围以鱼类为食的恐龙。种名“洛氏”则是为了纪念化石的发现者——阿尔伯特·洛帕(Alberto Lopa)。保存水妖龙化石的地层名为马里利亚组,该地层目前还缺乏精确的年代学数据,但地层中的微体化石表明其时代应该是晚白垩世的马斯特里赫特期,介于7200万-6600万年之间。

兽脚类恐龙头骨(图源:网络)

水妖龙的化石虽然保存不完整,但是相关骨骼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驰龙类的特征。需要了解的是,在兽脚类恐龙中,眼眶前方存在一个名为眶前窝的结构,在眶前窝下方的颌骨边缘,通常具有神经和血管穿过的微小孔洞——滋养孔。水妖龙的上颌骨仅保存有眶前窝前方的部分,但这部分骨骼上的滋养孔数量极少,仅存在一个,而其他大部分驰龙类以及兽脚类通常具有数量较多的滋养孔。再结合其他种种差异,参与研究的学者相信这是一个新物种。最终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水妖龙属于驰龙科中的半鸟亚科。作为半鸟亚科中的一员,水妖龙具有与其他半鸟亚科成员相似的特征,例如牙齿较小且间距较大,牙齿形状呈圆锥形,齿冠光滑,缺乏隆脊和锯齿,表面具有纵向凹槽。除此之外,上颌骨的形态表明,水妖龙似乎具有一个宛如“鸟头”一样的细长头骨。

水妖龙的上颌骨

驰龙类谱系中的水妖龙与半鸟亚科

驰龙类恐龙可能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已经存在,但保存下来的化石都是一些零散的牙齿。到了白垩纪时期,驰龙类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并演化出6个主要支系。哈兹卡盗龙亚科(Halszkaraptorinae)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驰龙科类群,成员包括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胡山足龙(Hulsanpes)和大黑天神龙(Mahakala),化石产自蒙古国南戈壁省的晚白垩世地层。小盗龙亚科(Microraptorine)大部分生存于早白垩世,成员包括中国辽西地区发现的小盗龙(Microraptor)和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等,加拿大晚白垩世的西爪龙(Hesperonychus)是该类群唯一已知东亚以外的成员,且生存于晚白垩世时期。真驰龙类(Eudromaeosauria)则代表了驰龙科中最衍化的类群,由蜥鸟盗龙亚科(Saurornitholestinae)、驰龙亚科(Dromaeosaurinae)和伶盗龙亚科(Velociraptorinae)三大支系组成,分别以斑比盗龙(Bambiraptor)、犹他盗龙(Utahraptor)和临河盗龙(Linheraptor)为代表。不过蜥鸟盗龙亚科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分类群仍存在较大争议。驰龙类的最后一个类群就是以水妖龙为代表的半鸟亚科。

半鸟亚科是一个靠近驰龙科基干位置的类群,在哈兹卡盗龙发现以前,不少学者认为它可能是驰龙类家族中最原始的一个亚科。除了水妖龙以外,半鸟亚科家族的成员还包括鹫龙(Buitreraptor)、半鸟(Unenlagia)、内乌肯盗龙(Neuquenraptor)和南方盗龙(Austroraptor)。新的系统发育表明半鸟亚科与哈兹卡盗龙亚科属于同一个支系,二者互为姊妹类群,并将这个新支系命名为“半鸟类(Unelagiinia)”,较长的头骨和缺乏锯齿的牙齿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水妖龙则与半鸟亚科中的南方盗龙构成姊妹类群的关系。

半鸟亚科的谱系位置(图源:自制)

独特的南方“怪龙”

半鸟亚科在驰龙科家族中是一个另类的族群。大部分驰龙类成员来自于北美和欧亚地区,这些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属于劳亚古陆的一部分。而半鸟亚科则只分布于另外一块超级大陆上,即劳亚古陆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除了巴西的水妖龙,已知确切属于半鸟亚科的恐龙全部来自阿根廷北部的内乌肯盆地,如鹫龙、半鸟、内乌肯盗龙和南方盗龙。马达加斯加岛的胁空鸟龙(Rahonavis)是否属于半鸟亚科仍有争议,但它所在的地理区域仍属于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

鹫龙生存于晚白垩世的早期,因化石产地位于阿根廷的拉鹫地区而得名。鹫龙仅有一种,即模式种——戈氏鹫龙(Buitreraptor gonzalezorum),其化石也是半鸟亚科中保存最完整的,包括一具几乎完整的成年个体骨骼。鹫龙是一种小型驰龙类恐龙,体长约1.5米。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头部,牙齿特征与水妖龙相似。半鸟则是半鸟亚科在晚白垩世中期的代表,这个类群目前已经发现了两种,分别是模式种——科马约半鸟(Unenlagia comahuensis)和佩氏半鸟(Unenlagia paynemili),但二者的化石均不完整,仅保存有少量四肢骨、带骨和椎骨等骨骼。与半鸟处于同一地层层位的半鸟亚科恐龙还有阿根廷内乌肯盗龙(Neuquenraptor argentines),其化石更为稀少,仅有一些跖骨和趾骨,其骨骼的尺寸及比例与半鸟几乎相同,因此不排除内乌肯盗龙是半鸟同物异名的可能性。到了晚白垩世的晚期,半鸟亚科的体型演化到了顶峰,体长超过5米的南方盗龙不但是最大的半鸟亚科,也可能是已知最长的驰龙类恐龙。这种大型驰龙类也具有较长的头部以及与水妖龙相似的圆锥形牙齿。

阿根廷地区的半鸟亚科恐龙(图源:自制)

上图:南方盗龙齿骨;下图:水妖龙齿骨

综合看来,低而长的头骨,以及表面具有凹槽、间距较大且缺乏锯齿的锥型齿,可能是半鸟亚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在驰龙科家族中极为少见。相比之下,很多其他驰龙类的牙齿扁平宛如刀片,边缘锋利且具有锯齿。同时,鹫龙和南方盗龙的下颌齿骨的外侧存在一条沟槽,内部发育有滋养孔结构。由于水妖龙的齿骨不完整,因此是否具有同样的特征不得而知,但该特征在其他驰龙类中从未发现,但却是驰龙科的“近亲”——伤齿龙科(Troodontidae)的重要特征。

驰龙类家族中的食鱼者

半鸟亚科的食性,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和恐龙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学者认为,半鸟亚科是一群以鱼类为食的恐龙,或者鱼类至少是它们的猎物之一。但是有关半鸟亚科食性的推测,大部分来自形态学的分析。主要依据包括牙齿的形态、牙齿的数量,等等。

鹫龙(半鸟亚科)与恐爪龙(真驰龙类)

南方盗龙的装架(图源:网络)

棘龙(Spinosaurus)和一些鳄类具有与半鸟亚科相似的牙齿形态。对于体长可达15米的棘龙来说,大部分化石表明它是一种半水生动物,以鱼类为食,特别是2020年棘龙尾部新化石的发现更加支持了棘龙适应水环境的观点。其次是较高的牙齿数量。由于水妖龙的上颌骨保存极不完整,因此学者们无法推测其牙齿数量。鹫龙和南方盗龙的下颌骨可能具有25枚牙齿,一般来说,兽脚类恐龙的下颌齿数通常不会超过20枚,大部分驰龙类一般在11-16枚左右,较多的牙齿虽然不一定反映食鱼习性,但这种特征在具有食鱼习性的四足动物中比较常见。

在驰龙科家族中,被认为具有食鱼习性的类群除了半鸟亚科以外,还包括哈兹卡盗龙亚科中的哈兹卡盗龙和小盗龙亚科中的小盗龙。与半鸟亚科一样,哈兹卡盗龙的食鱼习性也是基于骨骼特征推算而来,例如,同样缺乏锯齿状构造的牙齿、较多的牙齿数量(下颌齿数在25枚左右)和较长的头部,等等。小盗龙的食鱼习性则具有明确的化石证据,该证据来自其胃容物中的鱼类残骸,但另外一些小盗龙化石的胃容物中含有反鸟类和蜥蜴类的残骸,表明小盗龙是一种不局限于鱼类的“全能”捕食者。

由于半鸟亚科的食鱼习性是根据形态特征推测出来的,因此争议较大。有些学者根据后肢骨骼的比例,认为相比于一些后肢相对粗壮的真驰龙类,后肢纤细的半鸟亚科在陆地上奔走的能力更强,因此可能会捕食一些小型陆生动物,例如哺乳类、鳄形类和鳞龙类,等等。但是,一些现代涉禽类显然与该假说不相一致。通过同样具有半夹跖型的小盗龙也许可以推测,半鸟亚科的食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也许鱼类仅仅是其“食谱”中的一部分,也许它同样也是个“全能”捕食者。

猜你喜欢
类群猛禽化石
售价68.68万元,全新一代福特F-150猛禽正式上市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SpaceX火星殖民计划的核心:“猛禽”火箭发动机
4000只猛禽的就医之旅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1990年代文学时尚:类群命名的无差别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