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远
【摘要】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小学语文是必修课,班主任承担着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语文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在传授知识之际还可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文内涵,强化学生品德教育。同时身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品德教育是关键部分,将品德教育理念渗入语文教学,可有效培育学生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进而促使小学生道德素养及其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正可谓学语文,即先做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小学语文;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推进教学工作之际,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语文教师更需不断提高自我素养,以便能有效应对教育改革不时之需。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落实,学校品德教育地位日渐增强。为此,教师应紧紧跟随教学目标,有系统、有秩序、有目的地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培养工作,令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品德教育认知,在生活中体验品德教育、践行品德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全面发展的美好品质,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一、精选可创造更多品德教育机会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不同的教学方式蕴含的品德教育资源及产生的品德教育效果均会截然不同。相比虚拟式道德故事,真实性道德事件往往更能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品德教育价值。面临真实性道德事件,学生会直接面临利益考验。一旦学生通过了眼前的利益考验,在处理道德冲突之际,便能“如鱼得水”,进而在道德成长路上收获更满意的成绩。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并且由学生自愿划分小组。在这种状况下,有一些学生组别的划分不尽人意,甚至还会有一些学生无法组成小组,进而不能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一旦遇到问题冲突,就会出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与不同类型的同学加以合作,在新合作关系内寻找有效的合作方式,进而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那些找不到组别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指引其反思自己找不到小组的原因,并督促其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立即加入某一小组,或者找寻更合适的解决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明白“合作如此重要”。然而,若想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受欢迎的人,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行为,不计个人得失,多为小组奉献力量。根据行为实践证明,通过这次分组合作,对学生品德教育产生了很明显的效果,促使大部分學生在心中都认知到了团体的力量,以及如何快速加入团体,并立志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好同学”。
二、选取更能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重中之重。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取向应更倾向于民主、富强、文明、自由、平等、敬业等。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采取对话、讨论、合作等教学方式,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观念[2]。例如,语文教师在选取语文课代表时,应通过班级内选举方式产生课代表,并由教师任命课代表职责。通过学生自愿申报、他人推荐等形式,最终以投票方式获取选举活动结果。在选举过程中,既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令班内教学管理工作更加顺畅、有节奏。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是树立学生民主意识、完善品德教育取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
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在落实道德教育工作之际,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在面对各班级中突出的道德问题时,应选取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以便能收获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例如,如果一个班级内部不够团结,教师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进一步助力学生解决团结方面的问题。在解决班级内部团结问题时,通过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学方式,可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进而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真实性道德行动。
三、教师恰当点拨巧妙唤醒鼓舞
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也是一门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语文中话语使用的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不同。在“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下,教师要巧妙运用语文,让语言文字发挥出恰当的价值,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培养,对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情感态度进行唤醒和鼓舞。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教师进行提示与点拨,才能发挥出品德教育的价值。应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语文学科品德教育举措, 实施对学生的唤醒和鼓舞,落实有效的品德教育。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有时候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或者分析问题并不能非常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提示、点拨,促进深入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辅助资料、语言等,提示方法、点拨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从各个方面思考与探究,品味文本的内涵和主旨,也辩证性分析问题,理解文本。
如开展《小猴子下山》阅读教学时,因为小学学生没有太多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这个故事中传递出来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恰当提示与点拨,引导学生领悟理 解文本的含义。教师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再扮演小猴子,表 演它下山的经历。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表演添加一些旁白。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小猴子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它空着手回家了。”“是呀,小猴子什么收获也没有,生活中,我们做出了努力,就希望有收获,但是,如 果三心二意,不能有始有终,没有明确目标,就会和小猴子一样,没有收获哦!”说着,教师再借助几个生活小例子来解释。 教师提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契合生活感悟和理解,即促进学生领悟了文本内涵,巧妙渗透了品德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明确品德教育取向,积极探索与应用行之有效的品德教育方式。在反复实践中累积教育经验,促使小学品德教育更高效、高质。只有当语文教师自觉形成健康的学科品德教育取向,才能在授予知识之际增强学生品德教育智慧,真正实现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瑜.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00(002):1.
[2]杜红梅.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2019,000(0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