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2 03:17:53宁关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子女中职家长

宁关连

一、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进入大城市打工,他们没有能力把子女安排在身边读书,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如果夫妻双方均进城务工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代为照顾,由此,他们的子女就成为留守儿童。经过几年的留守生活,这些留守儿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读书,这些群体称为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群体。留守学生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不多

很多家长为了生计,到大城市打工,为了省下车费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一年才回家一次,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亲情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方法缺乏,对孩子疏于管教和约束,部分留守学生坚守“读书无用论”,纪律散漫,出现行为偏差。现在很多家长为了与孩子沟通交流方便,给每个孩子都配备手机,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对手机进行合理的使用。很多孩子手机不离身,打网络游戏成瘾,甚至通宵玩游戏,睡眠严重缺乏,导致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睡觉,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而这些情况,除非教师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不然在外打工的家长是不知道的。

2.家庭教育弱化,监护主体变更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监护的主体由孩子的父母变为其他的抚养者,这些抚养者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一般比较疼爱自己的孙辈,对孙辈有求必应,在生活上嘘寒问暖,不舍得对孙辈的顽劣行为严加管教。更有甚者,有些留守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他们养成了任性、放纵、自私自利的性格。

3.亲子情感缺乏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以自己的言行身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孩子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父母的联系可能仅限于电话或者微信,这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心里有委屈也不会向父母倾诉,有困难也不会找别人帮助,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焦虑不安、孤独抑郁、自卑敏感的心理感受,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父母的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心里就想着如何远距离管理自己的孩子。他们大多以金钱为诱饵,学习成绩好或者表现良好就有物质的奖励,如果学习成绩差或者纪律差就一顿痛骂,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这也导致一些孩子为了取悦父母,不惜以说谎为代价来取得物质奖励。

5.家庭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以为培养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以平时工作忙为理由,和学校的沟通交流比较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有甚者认为孩子还没到年龄去就业,就把孩子放在学校“养大”,只要孩子平安无事就没问题,完全不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感。另外,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中,政府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够,社会关注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资源不多。

三、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政府方面:强化政府职能,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要加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放宽户籍迁移政策,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改善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就目前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福利待遇,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城学习的限制,进一步加快实现医疗、教育以及就业等权益的公平。此外,地方行政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构。成立关心留守学生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二)家长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多与子女沟通联系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真诚沟通交流,聆听孩子的需求,与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在健康和睦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如果学不了什么技术,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或者不用读书就直接到社会就业。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将自己在外工作的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经历告诉孩子,这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有利于孩子远大理想信念的建立,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2.家长应多与子女联系

父母在外打工,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父母多鼓励孩子心里有什么想法要积极与父母商量,有什么高兴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和父母分享。当孩子取得比较大的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赞扬,当孩子心里有委屈时,家长要积极进行开解,家长除了满足自己子女的物质需要外,还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让子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3.家長应多与老师联系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学习教育子女的方式,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校方面:以学校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系,关爱关注留守学生

首先,班级尝试建立温馨的班级环境和同学关系,为孩子构筑一个“温暖的家”,孩子就是这个家的一个重要成员,每个孩子都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些孩子感觉到亲情缺失的时候,孩子不被关心和重视的时候,学校和老师要承担起关爱学生的任务,让这些孩子感觉到关爱。在寄宿学校,学校老师要关心每一位留守学生,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要互帮互助,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当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找学校和老师帮忙。

其次,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打下基础。

再次,在班级活动中,举行寻找最美家庭的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氛围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父母。

最后,建议学校每年举行两次家长会,要求家长必须参加,老师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表现,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父母和孩子之间通过家长会,能互相了解,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2.丰富学校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学生心有寄托

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与人交流沟通,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温暖,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更加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在一年一度的学校、省市技能大赛中,学生们努力拼搏,勇于挑战,他们在比赛中收获更多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中,勇洒汗水,秉承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他们在比赛中收获的是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学生可以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比如点钞社、古筝社、电商精英社、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圈,能够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要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把孩子的状况告诉家长,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也可以把孩子以前的一些经历告诉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四)社会方面:开展各种社区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也是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制约和影响着家庭教育。社区应该在社区教育组织的带领下,定期开展各种互助社区活动、关爱活动等,使留守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四、小结

外出务工是广大农民工改善生活条件的一个主要途径,他们进城打工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所以留守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也将长期存在。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仅仅靠父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家庭、学校、社會教育是一个整体,只有四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子女中职家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