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葵
摘要: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全面落实推进,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完成优化创新,不再单纯围绕学科成绩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高举现代教育大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學中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习主体性体现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主体性教育;实践
主体性教育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比较强调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在通过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深入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彻底打破“唯教师论”教学理论的束缚,让教师懂得“如何教”,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真正围绕学生开展各项理论教学和实践与实验教学活动。为此,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着重对如何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在预习阶段体现主体性教育
高中生必须要有独立自主预习新知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改给高中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渗透主体性教育时,应当着重开展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在课前自主完成课程预习的良好学习意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有详细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地参与下一阶段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有更为准确的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微课,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微课,一边思考相关问题,确保学生课前自主预习阶段的学习质量能够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为了更加体现课前预习阶段主体性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预习后所学知识和见解在微课平台上进行反馈,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和判断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或者哪些问题集中存在,这样教师便能够准确把握教学侧重点,避免教学方向出现偏移。
二、在教学阶段体现主体性教育
对于新时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是教师应用极为广泛的教学手段。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既可以发散主体思维,又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教师“填鸭式”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教学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绘制出内容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章节内容教学完毕后,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度回顾本章节核心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细胞的结构”为核心,将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内容,然后再细分出液泡、中心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的主要分布、结构和功能。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记忆这些关键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利用思维导图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
三、在实验探究体现主体性教育
生物学科有很多实验探究性内容,这些生物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在生物学科中渗透主体性教育时,教师可以围绕生物实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实验操作的机会。例如,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课教学时,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随后让学生自主完成“葡萄酒”以及“豆腐乳”的制作。通过动手亲自实践探究,能让学生更准确地发现实验现象,确保学生更加懂得传统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不仅会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的全面培养,更能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积极构建主体教学体系,将其作为教学创新的关键一环,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当确定“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做好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冀陈刚,刘松磊.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