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素梅
摘要: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组成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表演游戏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来说都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不重视,因此在开展此类表演游戏时,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游戏性”和“表演性”等特征,会出现幼儿只顾玩闹,而忘记了表演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在表演过程中还出现幼儿没有多少表情、发言不积极、反应迟钝等问题。在表演游戏中需要教师对幼儿适当地、积极地引导,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关键词:幼儿;表演能力;策略
一、表演游戏及其特点
表演游戏指幼儿按照作品或教师指定内容中的情节装扮成某一角色,用语言、对话、动作、神态,包括所需要的服装、道具等来进行表演,从而再以游戏的方式将作品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语言能力、想象力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创编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可以成为故事也可以成为表演游戏的素材。幼儿在游戏中按照自己对作品的了解来扮演相应的角色,自主开展游戏活动。表演游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具有游戏性,以文学作品为依托,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二是表演游戏的选材主要来源于故事。三是表演游戏是一种结构性强的游戏,有明显的规则。四是表演游戏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的特点。我们在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游戏性、适宜性、自主性和理解性原则,只有把握好这几个原则,表演游戏的开展才能变得更容易。
二、表演游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通过表演游戏再现文学作品内容,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记忆,而且使他们养成对周围事物正确地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通过听故事、童话、喜剧等,不仅使他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还能记住作品的主题,无形中促进幼儿模仿作品中任务的对话、神情、神态、动作等的能力。
(二)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发展
表演游戏进行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想象的过程。因为幼儿所扮演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模仿的神情、一举一动,都需要幼儿以假乱真,把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表演中的对话独白的改变,语音、语调的加强,词语的替换等,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力才能进行。
(三)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文艺作品中那些比较特别、生动的语言最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对作品了解得很透彻,还必须要会准确地发音,表演时的说话的语调和动作表情,因为这些都必须是所表演的人物身上特有的特征,必须要做好这一点,这些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调动孩子的积极自主学习能力
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积极投入到表演中,自己对角色有一个理解,会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去想怎么做,做到了有主见、有见解、有想法,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孩子能够自主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热衷于他所做的事,因此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五)有助幼儿丰富情感及形成良好品格
表演游戏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积极的情感。表演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表演能力和社会交往的发展,更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并使之得到提高,同伴交往能力也会得到促进,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的。一个孩子要多接触到表演游戏,这对于他与人交流、交往方面说话时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让幼儿参与到表演游戏中,不是要培养幼儿在某方面有多大的成就、多大的发展,而是让他们学会一种本领,一种在社会中如何与别人交谈、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所以,表演性和游戏性应该得到重视。
三、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表演游戏中,由于幼儿行为不一,将幼儿角色行为分为目的性角色和嬉戏性角色两种。嬉戏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来行动,和同伴玩耍,这是一种没有目的地玩。目的性角色即带有目的的角色,这个角色开始时幼儿只关注故事内容、情节等,目的性较强;接着幼儿会逐渐理解作品内容,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嬉戏角色行为也慢慢多了起来。如,幼儿会因布置场地和装扮自己而忘记了“表演”。
(二)以一般性表现为主
游戲时语言简单明了、幼儿表情单一木讷,没有表现出作品内容的活泼生动的特点。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动作与平常活动没区别,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动作,几个固定的表情,就完成了一个表演游戏。其他行为表现不突出,整个活动较平稳。
(三)唱歌、跳舞小游戏等区角表演等活动被当作表演游戏
在幼儿园中很难看到表演游戏正确地呈现出来,即使有,都不太符合表演游戏本身的定义。作者在其所在幼儿园观察到,教师所指的表演游戏是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小活动,如过家家,玩耍,扮演理发师、厨师等这类都算是表演游戏,像我去看医生、我去超市、小熊请客等都只能是作为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表演游戏。
四、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策略
(一)主动性策略
表演游戏不同于别的游戏,因为表演游戏是以故事开始,游戏能否顺利继续开展下去的关键是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但是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因有些剧本修改过,很多教师就会以单一讲述故事形式进行,这样就容易出现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学”的现象,幼儿就失去其学习的主动性。追究其根本是因为“兴趣”,对于幼儿来说画面越是动感跳跃越是受孩子欢迎,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图片的方法、触摸实物、教具等形式让孩子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可以主动学习,有了对学习的自主性,幼儿才会主动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这也符合表演游戏的自主性原则,因为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能自主选择,可以自己做主,自己决定某些角色的对白、神情等。在幼儿对作品进行理解,展示自我以及选择即将要表现的方式方法时,幼儿拥有自己的权利,以此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提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二)积极大胆策略
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表述、猜测角色对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但可以使幼儿对角色的特点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幼儿的说话流畅程度,与人交流说话的能力。如:可组织幼儿讨论角色的性格特点等,大胆地进行想象。这符合表演游戏的理解性原则,因为在自主表演游戏的初始阶段,就要让幼儿对整个故事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幼儿能充分理解故事的情节及人物角色之间的性格特征等,这样才将作品内容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三)自主选择策略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以组为单位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提高角色之间言语对话表达的完整性。对表演游戏的开展来说,角色游戏是一定要开展的,但怎样选择才是最适合幼儿的,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由于幼儿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加强,我们可以采用自主分组的形式,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在集体中,幼儿更能表现自己,通过竞争的形式,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得到加强。
(四)想象模仿策略
让幼儿彼此之间模仿、想象,进一步提升角色的动作、神情、神态、使人物之间的表达与交流更加的饱满与丰富。会模仿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提问、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借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畅所欲言,幼儿之间彼此模仿学习,丰富角色的神情、动作、对话等。这符合表演游戏的理解性原则,因为只有在理解了的基础上才能将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
(五)辅助性策略
根据角色特点增加表演的辅助材料,比如道具、对话独白等,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的丰富。提升动作、神情的生动性,使角色的表现更加的灵活。即这也符合理解性原则。如幼儿在进行美食售卖游戏时,教师应提前为其准备所需的场地、美食(美食应接近真实),物品展示架、收银台、用于流通的货币、衣服等
(六)即讨论性策略
提供幼儿充分的时间自由讨论,让大家在讨论游戏的氛围中提升表演能力。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非常重要,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相当于一位启发者、引导者。教师需要做的是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积极地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去解决它,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这符合表演游戏的自主性和理解性原则,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七)对话讨论策略
采用“对话”的形式可以让幼儿的表演更具真实性,感受儿童文学的丰富和优美。对表演游戏来说,对话学习在生活中对话无处不在,通过对话情景,让孩子走进表演的世界。在有情景下的对话更重要,因为幼儿对对话的理解可以通过情景有进一步的理解,整个表演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样的对话学习才是有益于幼儿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表情的表现力。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一是图片展示,明确对话角色;二是彩色布景,渲染情景;三是采用头饰道具,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四是创设心理情景。
为了让表演游戏更有效地开展下去,作为教师在选材时特别要注意,应认真进行筛选,也应该做到重视作品的年龄适宜性,作品的主题、风格应多样,突出剧本的灵活性,同时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表演游戏是一个极具创造性与想象性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好表演游戏的含义、组织表演游戏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每个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年龄特点,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表演游戏中适时地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水平和表演能力就一定能取得极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宝霞.幼兒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1.
[2]方娅萍.关注活动细节 培养探索能力[J].长三角.教育,2009(4):2.
[3]李柳.浅谈教师激发中班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积极性的策略[J].才智,20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