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赞红
晚上6:30,中午预约的男生小李如期而至,他头发蓬乱,神情紧张,双手不时搓裤子,好像不知如何摆放。坐下后,我先给他递上一杯温水,让他平复一下情绪。我刚开口“今天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痛苦。“老师,我快受不了了,我太孤独了。”说着用手把自己的头紧紧抱住。小李话语不多,每说一句话都要皱下眉头,似乎很费力。在像挤牙膏似的断断续续的表达中,他讲出了缠绕心头的困扰:小时候村里人不多,几乎没有玩伴;上学后没什么朋友,感觉一个人挺好;直到高中,发现自己没有朋友太孤独了,有时想交朋友,可是大脑中的另一个“我”会阻止他交朋友。妈妈也很努力地帮助他交朋友,周末把同学请到家里吃饭,可是他却感到不自在,匆匆扒几口饭,就跑开了。
想交朋友却怕交朋友,小李内心的困扰与纠结,背后肯定有着他的故事。如何让小李了解自己的内心,化解自己的困惑,这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鉴于沙盘游戏能够让来访者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宣泄情绪,处理个案的挫败感和心灵创伤,我初步考虑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是否可以采用沙盘游戏辅导。沙盘游戏可以让来访者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模型、玩具摆出心灵的故事,使来访者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情绪感受。申荷永说过,无形的心理内容以某种适当的象征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获得改善和调节,创造与发展,以及自性化的体验,便是沙盘游戏的无穷魅力和动人的力量所在。此外,小李在言语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沙盘游戏对来访者个体运用准确的言语表达自身问题和事件的能力依赖性并不强,小李可以通过沙盘游戏缓解当前的杂乱无助的情绪,发现隐藏在事情背后的原因,进而实现自己的成长。综合来看,沙盘游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小李心理困惑的辅导方法。
为此,我向他介绍沙盘游戏,他欣然同意。
在第一次体验沙盘游戏前,我告诉小李:“你可以感受一下细细的沙子流过指缝,沙盘底部是蓝色的,可以代表天空、河流、大海,你可以拿任何你喜欢的沙具,摆放在沙盘上,创造一幅沙画。”
小李看了看架子上的沙具,并没有挪动脚步去取,而是仔细地抚平沙盘中的沙子,3分钟后,报告说:“老师,我做好了。”沙盘上什么也没摆放,就是平整的沙子。我请他给作品命名,他说:“荒远的沙漠。”我问他:“为什么有没有摆放沙具?”他说:“我希望沙漠上不要留有人类的痕迹。” 初始沙画,投射出了小李的潜意识情绪,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外界抗拒如此强烈?我没有解释,也没有询问,只是问他:“你下个星期会再来做沙盘吗?”他点头同意。
一个星期后,小李直接走到沙盘活动室,他把沙子仔细地抚平后,拿了一个有很多孔的塔,放在沙盘中间,塔的两边放了两棵小树,他给作品起的名字是“沙中的孤楼”。在分享沙盘作品时,我问他:“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孤楼的最顶端,我在孔里悄悄地往外看。”“你能从孤楼里走出来吗?”“不行,我必须呆在孤楼里,外面不安全。”“别人可以进去吗?”“这里是沙漠,他们进不来。”“怎么会想到摆放这样的树呢?”“我希望从楼里看出去,还能看到一些绿色。” 在这次沙盘游戏中,小李的潜意识打开了一个扇窗户,一个孤独、自卑、封闭又渴望交流的男孩向我们走来。咨询中,小李讲述了他的心灵故事:妈妈是江西人,爸爸有精神病史,小时候就靠爸爸做小工维持一家生活,村里和他同龄的孩子不多,有一次玩耍时和一个孩子打起来,对方的妈妈就不让两人在一起玩,其他孩子也都不和他玩了。妈妈就一直在家带他,陪他玩,直到7岁他上小学,妈妈才去田里帮爸爸干活。全家最担心的是他会不会遗传精神病。近段时间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病,我建议他去精神科就诊。第二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医生诊断没有精神病,语气很开心。我建议他试着和同桌及附近的同学交流,晚自修下课期间去操场跑步,让自己融入人群中。
第三次咨询,小李一进来,没有说一句话,直接开始创作沙画。他在沙架上拿了很多带枪的士兵和一些动物,专注地在沙盘上摆放起来,这是一幅战争的画面:有的士兵倒下了,有的士兵在射击,有的士兵在指挥,还有一些体型庞大的动物被打死后东倒西歪地躺着,沙盘的左上角有一个湖泊和一片树林,湖泊里一只鳄鱼咬住一只想逃上岸的鸵鸟的腿。他给作品取的名字是:沙漠中的战争。他解释说:沙漠上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我问他你在哪里,他说在指揮。
第四次咨询,他在沙盘上挖海,挖得很专注,面积很大,用刷子把沙盘底部仔细地清理干净,并在他站的右侧筑起堤坝,然后在顶端放上三棵柏树,再把堤坝加固一下,接着在柏树的旁边放上一棵大树,树的前面放了一只鹅和一只鸡,海里放了两只鸭子,沙盘的左上角放了一个风车,海的中间是一块陆地,他说这是一座岛屿,岛的中央摆放了一个开着门的帐篷,旁边是一棵柏树。他给作品起的名字是:岛。并解释说这是一个春天,他喜欢站在正对着帐篷门的这个角度看沙盘,此刻心里感到很安静、很轻松。这次沙画反映出来的信息如此丰富完整,令我欣喜。小李打开了通向外界的通道,自我修复的能量被激活,已走出了孤楼,正朝着富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的世界走来。
偶尔小李还会来心理咨询室,会咨询一些如何与同学相处的问题。一次路上碰到他妈妈,她高兴地对我说,儿子现在回家笑容多了,还能和她说说学校的事,他说心理老师帮助他搬走了心中的巨石,人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沙盘作品的主题是对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概括,反映来访者内在心路历程的变化,主题包括受伤和治愈两大类。小李在“问题呈现”和“对抗斗争”两个阶段的作品中,展现出受到的创伤和内心的冲突,而在“成长治愈”阶段则表现出内在的积极变化。“不让人类的足迹留在沙漠上”“我躲在孤楼的最高层看外面”“沙漠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我在岛上的帐篷里休息”,这些活动场景的呈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负面情绪得以宣泄,自我愈合的潜力得到了激发。四次沙盘游戏,让我深刻地见识了来访者就是自己“沙世界”的专家。
编辑/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