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增茹
“从小到大,我所有的老师对我的评价都是:这个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老师,不是我凡尔赛,考到Y中我真的没有怎么努力,很轻松就过来了。倒是那些我们班特别努力的同学,费了半天劲,结果却是成绩平平。学习这件事,还是靠天赋的。”
这是有一次我指出小沛学习不努力时,他的回应。
第一次考试出结果的时候,向来以学霸自居的小沛变成了学酥。所以,找到我时,他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的,这和往日里神采奕奕的他很不一样。
“老师,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居然会考这么差!老师,你能想象吗?就连我同桌考得都比我好,你说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
“感觉自己跌下神坛了?”我反问他,然后让他分别评价一下自己和同桌高一开学以来在学习上的表现。小沛说自己在课堂上很活跃,特别喜欢回答有挑战的问题,喜欢一题多解,也经常因为自己精彩的回答、独特的思路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佩服。而同桌的表现就像是班里的小透明,她就是那种典型的纪律好、发言少、很少被老师和同学注意到的学生。她经常说作业难、老师讲的听不懂。可打脸的是,同桌的成绩要比自己好很多。
小沛是个一点就透的学生,他一下子就找出来同桌和自己比,同桌的优势在努力。他不努力,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沒有努力的习惯,同时对努力又有着很大的偏见。然而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之前初中的学习,自己一直是这个样子啊,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于是我们两个开始了初中、高中找不同——从学习的科目、难度、任务量,到学习时间、竞争对手。小沛发现高中和初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意识到应对这些变化需要自己调整策略。如果自己只是聪明而不努力,就能被努力的同学超过,就更别提那些既聪明又努力的了。
我请小沛就“聪明不需要努力”“努力是因为不聪明”这两个不合理信念辩驳,小沛认可了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又将努力具体化,列出什么样的行为是努力,什么是有效的努力。小沛离开辅导室的时候对我说:“老师,看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我一定会找回属于我的闪闪发光的成绩!”我说:“小沛,我相信你,天赋不能被辜负,期待能看到属于你的闪闪发光的努力!”
辅导后记:其实,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需要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成绩。考好的同学从不确定中建立学习的自信,考砸的同学从不确定中产生对自我的质疑。这个时候,找原因、找方法、找自信便是考后的必修课。小沛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许还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固守初中的学习方法,有同学是因为适应问题影响了学习状态,有同学是因为课堂听课效率……但问题解决要比问题本身更有意义。
学霸也好,学渣也罢,这只是一次或者一个阶段的成绩。而相信自己、不断努力、反思调整,你就在变得更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