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

2021-12-22 20:17王兰盛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运动技能篮球

【摘 要】本文论述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认为功能性训练在康复领域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和教练员的关注和重视,尝试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生篮球教学与训练之中,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其对大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提出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原则,即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重点包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功能性训练体系、探究功能性训练与大学篮球课程的融合点。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 大学生 篮球 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153-03

大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篮球技能培养过程中积极引入科学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训练效率和效果,实现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的持续提升。功能性训练在众多领域得到推广,众多研究者围绕其应用展开了深度研究与分析,功能性训练的显著优势使其在运动训练和教学领域得到重视和关注。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引入功能性训练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功能性训练概述

(一)功能性训练方法与手段

功能性训练最早诞生于美国理疗和康复领域,其核心目的是借助系统性训练方式,帮助接受理疗康复的特殊群体逐渐恢复基本运动功能,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库克在1997年率先提出了功能性训练概念,他认为功能性训练有助于探究不同运动项目的共同点;美国运动委员会则认为功能性训练同时涵盖了平衡性、稳定性、核心力量、动态运动等多种训练活动。

功能性训练主要是为了在训练过程中实现运动技能的最大化作用和表现,注重身体运动链与核心区的多维度整合,有效实现克服自重的目的。例如,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运球变向能力发展就需要踝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共同参与,同时联动肘关节、肩关节和腕关节,这些关节完成协调运动的同时还需要有效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和变速运动。功能性训练在整合这些能力的同时,针对本体的感觉与运动链的薄弱环节,展开目的明晰的全面训练。功能性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包括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软组织再生训练等。具体到大学篮球项目之中,可以选用平板支撑、纵向军步走、分腿姿起跑、简式反向飞鸟、过顶推举、静态拉伸等。

(二)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关系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训练系统,随着研究的成熟与实践的丰富,它开始在康复、竞技、大众健身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功能性训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训练,而是应该从辩证分析角度选择两种训练的融合途径。功能性训练秉承持续性“训练刺激—康复”过程,重点关注个体的健康体魄培养,引导运动者在竞赛活动中正确运用最佳运动技能,功能性训练可以作为传统训练的重要补充。功能性训练和传统训练均是为运动技能培养和发展提供支持的训练体系,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控制能力对身体素质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而身体素质优势是基本运动技能提升的保障,将二者的优势全面整合才能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二、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目的

教学实验重点关注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教学实验将两个平行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分别采用功能性训练和常规篮球课程教学,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一致,通过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功能性训练带来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学院大一年级两个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学生人数均为30人,在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运动能力进行筛查,确定所有学生均能够适应篮球运动项目和功能性训练要求,保证实验样本的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

功能性訓练在国内外的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学院篮球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试验周期为16周,每周授课1次,每次授课时长为90分钟,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篮球场或篮球馆展开教学活动,在实验前准备好教学和测试所需的各种器材。

(四)实验步骤

1.在教学开始前课题组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教学方案,对比组学生依据常规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实验组学生则以功能性训练方案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2.正式教学开始之前,课题组对两组学生的篮球基本运动技能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并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育者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重复训练法、循环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方式,展开循序渐进的篮球教学训练,实验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先进行徒手训练,逐步增加小机械运动。

4.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课题组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测试,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形成情况。

三、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实验分析

(一)实验前运动技能结果对比

教学实验开始前,课题组对两组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情况进行测试,统计测试数据并展开分析。课题组根据学院篮球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运动特点,选择了3项基本运动技能作为评价依据,分别为三角侧滑步移动、篮下30秒连续投篮、全场往返运球上篮。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数据统计对比能够发现,实验组与对比组学生在3项测试数据方面的平均成绩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生在教学实验开始前的基本运动技能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学生的运动技能保持在相同水平线。

(二)实验后运动技能结果对比

在完成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之后,课题组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运动技能情况进行测试,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数据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3项测试数据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实验组学生的测试结果提升幅度高于对比组学生,两组学生3项数据结果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角侧滑步测试结果能够发现学生在快速攻防转换中的能力,籃下30秒连续投篮次数能够反映学生的快速投篮能力,全场往返上篮能够反映学生的运球能力、人球结合水平和快攻得分能力。数据对比方面存在的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功能性训练对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的促进作用,实验组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形成优于对比组学生。

(三)教学效果增幅对比

课题组在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展开全面调查,确保所有实验样本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在教学实验正式开始前,告知学生在教学实验实施的16周时间内,学生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并控制油脂和碳水的合理饮食,尽快能按照课题组提供的标准食谱进食,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并暂时停止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社团活动,避免其他因素对教学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测试结果对比显示,两组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均得到了提升,具体提升幅度如表3所示。

通过增幅情况对比能够发现,两组学生的基本动作技能均出现了较大增幅,而实验组学生的增幅情况明显高于对比组学生,特别是在篮下30秒连续投篮和全场往返运球上篮两个项目中变化更加明显。三角侧滑步移动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身体核心区域及功能控制,同时根据运动需求做出快速转变和调整;篮下30秒连续投篮需要学生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保持上身与躯干的稳定性;全场往返运球上篮要求学生在高速和高强度运动状态下,保证身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这些篮球基本运动技能所需要的身体运动能力及关键素质与功能性训练理念不谋而合,有助于实现运动技能的最优化。

四、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原则与重点

(一)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时要秉承科学性的原则,深入探究功能性训练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及发展目标的差异,制订针对性更强的训练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方案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基本运动技能情况,借助功能性训练体系实现从简单技术动作到复杂技术动作的循序掌握,逐渐提升强度的同时由徒手训练向小器械训练过渡,在训练时注意控制频率与间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标。

2.有效性原则

功能性训练引入篮球课堂应该根据篮球课程特点制订训练方案、目标和计划,明确地制定训练方案。功能性训练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有效提升,只有结合篮球项目的运动特点才能够更好地探究训练切入点,尽可能选择与功能性训练契合度高的训练动作,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3.可行性原则

功能性训练引入篮球课程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特别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及发展潜能,在方案制订和落实过程中要确保能够更好地达到运动目的并适应不同群体的能力水平。此外,功能性训练的引入还受到场地设置、运动设备、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教育者既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影响因素,制订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训练方案。

4.趣味性原则

很多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得并不积极,缺少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意愿,教育者应该充分考量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以及运动技能形成需求,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成为关注重点。功能性训练的引入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乐趣,目标的实现与自我的突破都能够带来较强的喜悦感,因此,功能性训练的引入必须要关注趣味性。

(二)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的重点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功能性训练引入大学篮球课程,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逐渐进入发展成熟期,身体机能的提升非常显著,这个阶段学生拥有旺盛的精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功能性训练活动应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活动,实现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此外,还应该对学生意志力、凝聚力和拼搏意识培养保持高度关注。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进入巅峰期,这个阶段他们拥有非常旺盛的精力,渴望不断地超越自我和挑战自我,例如上肢力量的训练对学生核心力量与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功能性训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首先进行3~8分钟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随后进行俯桥训练和站姿训练,训练初期可以选择20秒×3组的频率,当学生逐渐适应训练后可以增加每组的时长与总组数,最终达到40秒×5组的频率,训练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2.优化功能性训练体系

相较于传统训练模式的高强度和大负荷特征而言,功能性训练更加关注动作模式的优化改进,特别是核心区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控制能力,功能性训练很好地契合了人类生理学和解剖学特点,多维度与多关节联动训练模式的构建实现了人体动作模式的有效完善。以动作模式为基础并结合核心区域稳定和灵活的控制,将有效强化神经对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实现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功能性训练强调动作练习、运动链作用、平衡力训练和多维度训练,在以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形成为目标的功能性训练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四层“金字塔”模式,将身体协调性、稳定性与柔韧性作为竞技能力底层,随后展开身体功能动作训练;再上一层为力量、速度、爆发力和耐力训练,在最顶层展开篮球动作技能训练。

3.探究功能性训练与大学篮球课程的融合点

篮球运动同时涵盖跑、跳、投、抢等基本运动技能,强调激烈快速的集体对抗,神经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赛场表现,特别是核心区域在速度变化时的控制能力。教育者主动探究功能性训练和篮球课的融合点,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运动变形、体能消耗过大和运动损伤等情况。在教学之中笔者密切观察学生的运动技能表现,结果发现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展示优秀的技术动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运动技能存在代偿现象,运动技能的能量无法有效传递,进而出现了动作变形和体能消耗过大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运动损伤风险,在后续的教学之中应该持续优化改进,进一步把握功能性训练的动作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小飞.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普通高校篮球队员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2).

[2]李金鹏,赵健.大学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及建议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

[3]范斌.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运动,2017(18).

[4]丁广鹏.软梯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提高课中的实验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5(5).

[5]薛海涛,党飞.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7).

[6]陈杰,陈月亮,王沂,等.功能性训练及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注: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功能性训练对篮球选修课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研究”(2021KY1281)

【作者简介】王兰盛(1984—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运动技能篮球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阳光体育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
基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特征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思路论析
浅析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