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融合

2021-12-22 19:47田静萍李克周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田静萍 李克周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融合,认为可从国家维度中民本思想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个体维度中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生态维度中生态智慧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等三个方面,让优秀传统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089-02

高校教師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和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国家维度:民本思想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每当面对困难和危机,激励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取得胜利的力量,源自民本思想理念的价值追求。根深才能叶茂,而民本思想之根正是根植于中华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

(一)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读先秦典籍,早在《尚书·五子之歌》中记录了夏朝大禹之孙太康失德而失国的故事,出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最早期的朴素民本思想,而《诗三百》收集了《七月》《硕鼠》《伐檀》等大量反映百姓疾苦的现实主义民歌。读先秦典籍,从《左传》中的“视民如子”,到《论语·学而》中的“节用而爱人”,再到《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可以说,先秦典籍记载了早期民本主义思想。之后,从汉代贾谊提出的民为万世之本的安民思想,到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具有民主启蒙的民本思想,都对中国的民本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资源。

(二)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任何时代,人民都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提出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的国情和人民切身利益需求出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创新。2020年面对困难和危机,中国共产党首先考虑的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对高龄老人的不离不弃,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济困,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面对危机和灾难时的基本道德准则。

(三)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从国家维度考察,中华文化强调国家观念,古代中国逐渐形成天人相应的天下国家观。《汉书》中提到“国富民安”一词,民富和民安是国富和国泰的源泉和目的,国泰和民安紧密相连。从国家维度考察,特别是“民惟邦本、民本仁政”的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价值观念,对应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基于天下安定的目标提出的,重视民生,最终维护国家秩序。“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民本思想对历代帝王的警示警醒,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历史唯心主义,无法摆脱历史阶段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智慧,也赋予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特色,使之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新时代把民本思想贯彻在各项工作中,让民本思想发扬光大。工作中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执政为民成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重要法宝。

二、个体维度: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每个中国人面对国家困难和危机时,个体服从集体,是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公共利益,而这种家国情怀,正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

(一)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传统文化中的个体修身之学

从个体维度来看,传统文化中讲述了加强个人修养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及途径。《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学生“学做大人”之学。《大学》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道德的主体内容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的,《中庸》中的“好学”“力行”“知耻”是成人之学“知”“仁”“勇”的具体途径。

(二)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

传统文化突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性,修己以安人,齐家以为先,治国平天下,天下为己任,形成了“修齐治平”的人生价值逻辑。可见,传统文化中虽然注重个人修身,但更注重个人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家国同构”,国家是所有人伦关系的总和,是中国古今社会的一个共同基本特征。“家”与“国”紧密相连,形成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的社会价值逻辑。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利益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国家的振兴或衰亡与每一个普通人的关系,近代中华山河支离破碎,国家遭遇千难万险,无数国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弃小家为国家,“家国同构”成为国人处理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重大危机面前的当代家国情怀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家国情怀”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2020年面对困难和危机,战斗在一线的有医生护士、军人警察、社区人员、快递小哥,无数平凡的人舍小家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驰援。中国普通的老百姓主动戴口罩,少聚会,自觉在家中隔离,邻里守望相助,社会尊老爱幼。面对困难和危机,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公共利益,展现出高度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这种家国情怀不仅有温暖的胸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的体现,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成长和进步,困难过后,中国一定会更美好。

三、生态维度:生态智慧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面对危机,人类开始反思,要倡导尊重自然,这些都来源于中华传统生态文化。中国自古以来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都是应该去遵循自然规律。

(一)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中国在数千年的延绵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蕴藏着能够解决时代难题的历史智慧,包含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独特创造的丰富生态智慧。人与万物是一体的,宇宙自然中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那就是天、地、人。万物各有时,万物皆自然。天、地、人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和谐统一的宇宙自然。从生态维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对宇宙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节,“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这些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人类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程要为大学生解读重大危机面前的中华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的大家园已经千疮百孔。人类近几百年消耗的资源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高消耗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地球土质退化、淡水缺乏、森林锐减,人类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包袱。维护生态平衡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治国方略,《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得登斧”,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极为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律令就是以法令的形式限制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智慧,也为今日的生态法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依据。面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2020年中国通过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法律。人源于自然,属于自然,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理性的生物體。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万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对自然、对万物要有敬畏之心、关爱之心、和合之心。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观念形式,它以“基因”的方式存活于当下社会之中。传承文化基因,就是有目的地利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进行滋养和培养文化自觉。可以说,传承文化基因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借助现代科技,创造性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博、丰富的内容融入今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才能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传承经典著作、诗词歌赋、语言文字等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中的理论形态。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还包括世俗形态,例如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民间音乐舞蹈等。只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活在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中,才能形成现实的精神力量,才能使其变成大学生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明洋.转化与发展:走进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

[2]邵汉明.传统的反思与超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

[3]田学斌.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任者春,等.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5]南大伟.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

注: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冠疫情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研究”(SZJYY-2003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齐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研究”(YQ202008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静萍(1973— ),女,法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李克周(1967— ),男,法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