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斐臻 宫玉榕 徐丽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直肠超声联合动态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接诊的7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直肠超声联合动态三维超声检查患者盆底器官结构变化,将检查参数与患者MRI排粪造影检查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静息、力排状态下,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测量结果与MRI排粪造影得到的参数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与MRI排粪造影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得参数基本相同,并且超声检查不需要其他药物、试剂辅助,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建议加大推广力度,全面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当中。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逐年升高,为40%左右,临床表现主要为排便障碍、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性生活不愉快、子宫脱垂等,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与女性妊娠及分娩具有密切关系[1]。在女性妊娠期,随着子宫内胎儿发育及子宫重量的增加,使盆底肌肉压力过大,盆底组织松弛,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多采用MRI排粪造影检查或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两种手段评估患者盆底器结构改变的程度,本文将针对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与MRI排粪造影评估参数差异做出详细分析。
将本院接诊的7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44.32±2.44)岁。纳入标准:①有妊娠及经阴道分娩史;②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确诊标准;③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传输性、慢性便秘患者;②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仪器设备:使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RAB 4-8-D腹部容积探头,IC5-9-D腔内探头;SIEMENS Verio3.0T磁共振扫描仪。
检查方法:对所选患者均进行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及MRI排粪造影检查。超声检查:在进行超声检查前,患者应排空直肠、膀胱10min,检查时,患者需呈仰卧位,经会阴盆底进行检查,在该平面状态下启动动态三维超声模式,观察患者静息及力排状态下的盆腔组织位置情况,观察有无直肠前突、子宫脱垂等,并详细记录距离,结合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进行综合分析[2]。
完成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后进行直肠超声检查,操作者将涂有耦合剂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插人肛门,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部与肛门。插人时一边旋转探头,一边观察一边向前推进,直到直肠上段。观察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动作时的直肠前突情况,注意观察会阴下降等情况。
MRI排粪造影:在进行造影检查前,患者需冲服9~15g番泻叶,以清除直肠粪便,检查时,首先通过导管向患者肛门注射50mL钡液,拔出导管后用注射枪向患者肛门注入500g造影剂,分别取力排、静息状态下患者盆底器官结构参数,并将整个检查过程录制下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阴损伤、肛门部手术所致的便秘患者,在接受MRI排粪造影检查时,会出现排出困难、患部狭窄等征象[3]。
对比力排、静息状态下,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与MRI排粪造影对盆底器官评估参数存在的差异(前盆腔膨出距离、直肠前突距离、子宫下移距离)。
所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及四位分数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进行检验,使用分类数据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价值。
患者在静息、力排状态下,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测量结果与MRI排粪造影得到的参数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力排、静息状态下两种检查方法子宫下移和直肠前突检出率(n=72,n/n)
表2.力排、静息状态下盆底器官结构参数比较(n=72,±s,mm)
表2.力排、静息状态下盆底器官结构参数比较(n=72,±s,mm)
项目 前盆腔膨出距离 子宫下移距离 直肠前突距离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 24.91±12.52 17.22±6.12 14.52±4.36 MRI排粪造影 25.00±12.66 17.41±6.31 14.87±4.69 t 0.0429 0.1834 0.4638 P 0.9658 0.8547 0.6435
盆底主要由筋膜和多层肌肉组成,结构可分为三层,内层是最为坚韧的盆膈,外层则为深面肌肉和浅筋膜,盆底组织起到了保持盆腔器官位置正常、承托盆腔脏器、协调排便活动、封闭骨盆出口的重要作用,一旦盆底功能或结构出现异常,极容易骨盆腔脏器脱垂、排尿或排便异常[4,5]。现阶段主要通过超声检查、MRI、X射线排粪造影等医学影像检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6]。其中,MRI排粪造影虽然可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异常,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但是,这种检查方法检查耗时过长、动态观察能力弱并且费用较高,因此导致其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7]。X射线排粪造影与MRI相比费用相对来说较为低廉,但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害,患者对此检查方法存在较大的顾虑,已经逐渐被放弃使用。动态三维超声技术是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与二维超声相比具有平面成像的优势,在动态检查时可直接观测到盆底的轴平面及肛提肌,弥补了二维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具有安全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8]。因此,近年来这种检查手段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检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成果。直肠超声对于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盆底失驰缓综合征、直肠内套叠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但却无法直观评估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情况,将直肠超声与动态三维超声联合应用,能够做到获取实时盆底轴平面、观察盆底肛提肌,提高可重复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可最大限度提升检查准确性,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9]。本文通过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检查患者盆底结构变化,可以看出,此方法可有效检测到患者盆底组织、器官的结构异常,与MRI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5),表明直肠超声与动态三维超声可联合使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做出评估,同时,此方法具有极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10]。
综上所述,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与MRI排粪造影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得参数基本相同,并且超声检查不需要其他药物、试剂辅助,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建议加大推广力度,全面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