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旭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 100035)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 提出要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合作探究式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家庭种植蔬菜、花卉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课外活动。但植物“浇水、施肥的体积、频率”“家中长期无人时水肥的补给”等问题却让人困扰。本课程围绕“如何更好解决植物的水肥供给”这一问题,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1-4],设计并进行了STEAM 课程,共3 课时。
1)知识目标:熟悉植物的根对水、无机盐、空气的需求特点[5],识别“公道杯” “欹器”现象。
2)能力目标:可利用母液自行配制营养液[5];可制作“公道杯”或“欹器”实现一次性定量浇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分析问题、将其拆分逐一解决的态度,养成用“科技和实践”改善生活的价值观。
4)课程重点及难点:通过分析植物对水的需求,进行定时、定量补水装置的设计、制作及调试。
2)材料:自制储水箱、自制控水箱、直通阀(小型水龙头)、纸杯、硬铁丝、凤尾夹、营养液母液(大量元素A、大量元素B、微量元素)、吸管、珍珠岩、泥炭土、定植篮、定植棉、豆苗。
3)营养液配方:
①大量元素A:硝酸钾0.6 g、硝酸钙1 g、水100 mL。
②大量元素B:硫酸镁0.5 g、磷酸铵0.4 g、硫酸钾0.2 g、磷酸二氢钾0.2 g、水100 mL。
③微量元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0 mg、硫酸亚铁75 mg、硼酸30 mg、硫酸锰20 mg、硫酸锌5 mg、硫酸铜1 mg、铝酸铵2 mg、水50 mL。
3.1.1 发现问题 当你需要外出较长时间,家中的植物却无人照顾、面临枯死如何解决?
3.1.2 要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1)灾害点密度指标量化及归一化。通过统计和计算单元格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数量和规模,得出地质灾害点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高。在GIS平台内对灾害点密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归一化图(图3a),归一化数值越高,说明地质灾害分布越密集,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学案: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无机盐和适宜的温度。在日常照看植物中,需要花费精力定时、定量补充的是______(液体)和______,其中,对后者的要求是:种类______、比例______。(答案:水、无机盐、齐全、恰当)
3.1.3 该如何为植物补充水、肥?
学案:①浇水应做到定时,应在______时;②浇水应做到定量,即做到______;③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浇水的间隔要根据植物的习性适当调整;④如果要做到同时为植物定时、定量地补充无机盐,可将装置中的清水替换为______。(答案:待植物干透、浇透、营养液)
相关讲解:分析植物对水的需求和正确的浇水方式。
事实1:浇水过于频繁:植物烂根甚至死亡。
事实2:浇水间隔太久: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事实3:仙人掌和油菜需要浇水的频率不同。
推论:应根据植物自身特点确定时间浇水。
事实4:每次浇水的量太少:少而频繁导致植物烂根、少而间隔太久导致植物枯萎。
事实5:每次浇水的量太多:浪费、烂根。
推论:植物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定时、定量浇水。
3.1.4 制定计划 ①制作定量浇水装置;②控制自动浇水定时触发装置;③连接—调试。
3.2.1 配制营养液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配制标准营养液:①量取100 mL 清水;②加入10 mL 大量元素A,混匀;③加入10 mL 大量元素B,混匀;④加入微量元素1 mL,混匀。
3.2.2 制作定量浇水装置 学生观看学案上公道杯和欹器的图片(图1),教师讲解相应的原理知识。学生按照虹吸原理(公道杯原理)和重心原理(欹器原理)依次制作2 种定量浇水的装置,并选择一种用于自己的装置。
图1 定量浇水装置
学案:公道杯(毕达哥拉斯杯)向外流水的触发条件是______,流出水的量由______的高度决定。欹器之所以能“满则覆”,主要是因为水满之后______高于支撑轴。(答案:水面高于曲管的最高点、曲管入水口和最高点间、重心)
相关讲解:
1)公道杯的原理:公道杯主要利用了虹吸原理。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发生虹吸的基本要求是水管密闭、连通且出水口低于入水口。在公道杯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装置的密封性和曲管内部的通畅。
2)公道杯制作要点:①将纸杯底部扎一小孔,可穿入吸管;②将弯曲吸管较长的一端从杯内小孔穿出,要保证小孔与吸管之间紧密贴合不漏水;较短的一端位于杯中,管口贴近杯底;且使吸管弯曲部位顶端接近并低于杯口。
3)欹器的原理:如图2所示,欹器在不满时保持直立是因为其重心低于支撑轴,欹器“满则覆”是由于水满后整体重心高于支撑轴,装置无法保持稳定。
图2 欹器装置原理图
4)欹器制作要点:①将纸杯的杯身两侧相对位置各扎一个小孔,小孔高度略低于纸杯重心;②用铁丝从2 个小孔贯穿而过,作为支撑轴,要保证两处密封不漏水;③纸杯底部夹一个小凤尾夹,以保证装置稳定。
3.2.3 控制浇水间隔(定时) 通过直通阀调节进入公道杯(欹器)中水流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定时间隔浇水的目的。
相关讲解:直通阀相当于水龙头,可控制流经它的水流的速度。将直通阀连接在水箱的出水管和公道杯(欹器)的进水位置,通过旋转阀门可控制水流流速。公道杯和欹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有当容器中的水达到一个极值时才会触发其向外排水,且每次排水都会排净容器内的所有的水。
3.2.4 装置的组装和调试 将水箱、直通阀、定量装置和植物连接并进行调试(图3)。在课上进行模拟实验,要求每间隔3 min 为植物定量浇1 次水,装置调试完成后画出装置设计图。
图3 植物水肥自动补给系统
相关讲解:通过直通阀控制水从水箱中流入公道杯(欹器)的流速,使公道杯(欹器)中的水在3 min 时达到触发值;触发后公道杯(欹器)中的水一次性流出并流入到“被浇灌植物”处,实现定时、定量的浇水。如果需要定时5 min、7 min 乃至1 h 等时间,只需通过直通阀控制水流注入公道杯(欹器)的速度,使其在指定时间触发装置自动排水即可。
3.2.5 装置的实际应用 学生利用定植篮、定植棉、纸杯、棉线等设计并制作水培装置培养植物,或利用珍珠岩、泥炭土、纸杯制作植物基质培养装置培养植物。进一步调试自动补水装置至3 d 浇一次水 (每次一杯)。将营养液放入储水箱中,将栽培好的植物放置在装置相应位置培养,观察植物生长状况,适时调整浇水频率和量,实现为植物自动定时、定量补充水和无机盐、让植物在无人照顾时也能健康成长。
针对已成功完成上述任务并学有余力的学生,为其讲解雾培植物的原理和基本技术,组织其设计、制作雾培装置。
本课程2015—2019年借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初中开放课平台”面向全市初一、初二学生开放,累计5 000 余名学生完成了课程。据该平台匿名调查显示,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STEAM 课程和生物学的兴趣,好评率达99.8%。
本课程方案获北京市创新大赛二等奖(2017年),在北京市科技节闭幕式上展示时(2016年、2018年),获得一致好评。学生作品(张宸溪、郑乐仪、马雨欣等)获得多项区二等及以上奖项(创新大赛等)。其中马雨欣的作品《家庭化蔬菜雾培无土栽培装置》获得国家专利(2017年)、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北京市一等奖、全国铜奖,2017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2017年)、北京市创新大赛二等奖等优秀成绩(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