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婧 朱晶进
(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2249;2.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610065)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旅游资源挖掘的不断深入,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脱贫的一种重要途径。2018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文件,要求切实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支持力度。乐长虹同志在《奋力推进民族经济工作迈进新时代》中也指出,要聚焦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民族贫困地区脱贫任务。[1]
根据1993年国家民委发布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划。本文所指的民族乡与法律意义上的民族乡的内涵一致,而民族镇则采用更为广义的界定,包括民族乡撤乡改建的“民族镇”和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镇。(1)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乡被撤乡改镇或者撤乡并镇。然而,1992年7月17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停止审批民族镇的通知》明确规定,“民族镇”的划分不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各地应当停止审批建立“民族镇”。由此可知,“民族镇”在法律上不被认可,但事实上却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在法律的意义上,仅存在经过合法程序批准建立的民族乡,不存在民族镇。特色旅游业主要指旅游地以其较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的一种发展模式,如民族特色旅游、生态特色旅游以及古文化特色旅游等。本文讨论的川西民族乡镇特色旅游业,则是指以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业。
川西民族乡镇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较大。一方面,众多川西民族乡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较小,民族旅游资源没能得到重视,即使有所挖掘,开发程度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相较于边疆省区,川西民族乡镇也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譬如,在短期的节假日或周末双休,人们没有足够时间去边疆体验民族风情,那么川西民族乡镇便能够成为其可能的选择。此外,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乡镇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创造了许多机会。四川宝兴硗碛藏族乡是四川西部较有特色的民族乡之一,其独特的藏族文化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特色,当地居民旅游收入逐渐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有借鉴意义。同时,由于硗碛地理、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有所限制,如何在此限制下进行旅游开发,也是川西民族乡镇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共通性问题。
已有研究对宝兴硗碛乡当地的旅游扶贫开发、节日文化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发展、民族文化和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2-5]。这些研究已总结出硗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但它们成文时间较早,和现在硗碛旅游业发展状况有出入。例如,硗碛已引入企业进行管理开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同时也有不少新问题出现,如企业管理模式与当地的调适性、硗碛旅游容载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等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多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缺少对政府、企业等管理层面的调研。
本文试图分析硗碛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未被强调的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探求川西民族乡镇特色旅游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本调研的田野调查点分别为宝兴县穆坪镇博物馆、宝兴县旅游局、宝兴县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硗碛夹拉村、硗碛咎落村。调研时间为2018年2月。穆坪镇博物馆介绍了硗碛藏族文化和神木垒,夹金山等硗碛生态旅游资源;夹拉村和平藏寨入围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是硗碛的特色旅游资源,或成为未来旅游打造的重点对象。咎落村的神石园和五寨园是上九节节庆的主要地点,多声部合唱、锅庄和天鹅抱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此地举行,体现了游客数量和主要客源以及政府组织的旅游服务、后勤保障等情况。
笔者对负责宝兴县旅游局和文新广电局硗碛旅游开发或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也以游客身份实地参与上九节的民俗文化节目表演,细致考察节目的准备排练、表演和散场整个过程;同时,从政府部门、当地居民、游客等三个角度来开展访谈,对政府部门的访谈侧重对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规划问题,对居民和游客的访谈则侧重从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对旅游现状予以反馈。受访者概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概况
通过观察和访谈所得信息和相关文献,笔者总结出硗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如表2所示。
表2 硗碛特色旅游业的态势分析
2.1.1 民族文化特色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硗碛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多声部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锅庄和上九节是省级非遗,天鹅抱蛋是市级非遗。二是特色藏家饮食。当地的物产丰富,有从西藏引进的藏香猪,硗碛高山的牦牛、羊群,当地的土鸡、蜂蜜、腊肉和野菜等,极具藏家特色。此外,吹壶、酥油茶也是典型的藏式餐饮。三是特色藏寨。硗碛藏寨屋顶由一组或多组3个三角形的拱架构成“众”字,底层用石头垒砌,二楼俗称“锅庄”房,三楼为全木结构,内套多个房间,三楼之上阁楼作粮、油、肉储藏室。四是特色民族形态。硗碛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多穿本色麻布或褐色长衫,外套羊皮背心。
2.1.2 红色历史特色
从硗碛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后可达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这里是1935年红军一、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留下许多革命文物。红军长征纪念碑于1989年修建,碑座刻记着革命领袖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路过此地的史实。[2]目前,该地已经准备开发“朱毛旧居”锅庄楼,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旅游景点。
2.1.3 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
宝兴县处于北纬30度附近,海拔高度逐层递增,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如银杏、莲香树、水青以及各种杉树等珍惜的树种;也有虫草、领木春、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此外还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雪豹等珍稀动物。这些丰富的动植物生态资源不仅构成了藏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3]
2.1.4 区位优势
宝兴县城、雅安市区和成都周边的市民是旅游景区主要的客源地,因此硗碛藏乡距离县城和成都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硗碛藏乡距宝兴县城仅仅57公里,351国道修建之后交通更加便利。其次,虽然硗碛距成都相对较远,但它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乡,具有区位优势。此外,硗碛有多个村落,每个村几乎都有一些已初步开发或准备开发的景点,硗碛周边景区如邓池沟和蜂桶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硗碛旅游起到带动效应。
2.1.5 古迹文化特色
当地有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嘎日工喀遗址,位于硗碛龙神岗山梁,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制品残片。该遗址可追溯至商周。二是古寨堡遗址,位于硗碛乡凉水井后山梁,为数个方型石雕独立寨堡,是古代部落活动的重要实物依据。[2]此外,在宝兴全县11个乡镇中,大多数发现有以石凿为主的古遗迹、石棺墓,五龙乡厄尔山则发现凿石器。[4]
2.1.6 气候条件适宜避暑
硗碛乡居民聚居带海拔2 300米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据中共宝兴县委宣传部资料,宝兴全县年均降水量993毫米,年均无霜期319天,年均日照789小时。水库建成后,当地小气候有所改变,湿度增加且早晚温差变小,适合夏季避暑。[5]据硗碛乡干部杨×介绍,夏季是硗碛旅游的旺季,2017年前来硗碛避暑的人数很多。部分居民提供的住宿便宜,最低有30元一天包三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能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避暑。
2.1.7 旅游业已初具雏形
硗碛神木垒景区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点,在四川省境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宝兴旅游部门公职人员介绍,硗碛乡已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硗碛乡咎落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咎落村、泽根村、夹拉村3个村入选第一批雅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2.2.1 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硗碛统筹、组织和协调的意识不够强。2018年春节期间,不少外地游客前来硗碛旅游,但有游客反映当地没有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实际上,硗碛各村村民在当地自行组织举办了晚会,只是未向游客宣传,且游客集中居住于咎落村新场镇。另一方面,文旅集团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文旅集团主要负责硗碛的旅游产业开发,当地政府也起着推动作用,但从2018年上九节的调研结果来看,双方统筹开发和联合深度开发的新兴项目较少。
2.2.2 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硗碛的旅游业发展仍停留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追求满足餐饮需要的阶段,产业结构略显单一。已建景区内旅游氛围不浓厚,可观、可游的景观景点不多,缺乏特色游览景观和深度体验产品,旅游开发的创新意识不足,致当地收入单一。此外,文旅集团融资平台尚未发挥有效作用,对当地旅游招商工作的政策限制仍然存在,所以硗碛神木垒景区仍采取原始的生态观光及门票经济运营模式。前期研究也认为,硗碛藏乡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5]
2.2.3 乡镇体量小,承载能力弱,知名度不高
四川三州地区的民族旅游开发是以县为单位,而硗碛是以乡为开发单位,宝兴县的其他景点仅能起到带动效应。虽然硗碛在宝兴县内是人口大乡,但综合来看,硗碛仅5 000余居民,占地面积也不大,作为特色民族旅游开发的对象,体量很小,知名度不高。尽管在上九节开幕当天,到场的新闻媒体自中央级直至县级,但新闻报道和旅游推广没有形成联动效应,融媒体在助力当地旅游发展方面仍处于试验阶段。
2.2.4 旅游业本身投入大,回报缓慢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具有前期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旅游在硗碛当地得到回报,填足成本,达到营利的周期非常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硗碛当地居民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
2.2.5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根据笔者观察,2018年上九节期间,部分游客由于没能找到空地,将车辆随意停在路边。当地由于地形原因,平地较少,多用于修建居民楼和广场,唯一的停车场地方不大,故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且道路两边的垃圾桶很少,也缺少专门用于垃圾处理的场地。
2.3.1 政策支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7]《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要求: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8]2017年,硗碛乡嘎日村已经脱贫,当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旅游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9]政策机遇有利于硗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3.2 周边品牌景点的带动
宝兴县大力挖掘开发大熊猫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夹金山风景名胜区于2006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此外,宝兴县还设有邓池沟天主教堂、熊猫古城、东拉山大峡谷、空石林等其他旅游景点,对游客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可通过旅游换线的规划设计,于宝兴游览多处景点。因此,周边景点的发展对于硗碛的旅游业发展会有一定带动作用。
2.3.3 当地经济转型需要
目前,宝兴县90%的面积都成为限制开发区。因此,宝兴县的石材、木材资源的开发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些产业恰好是长期以来宝兴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知,宝兴全县的经济结构急需从石材、木材产业转型为旅游业,并大力发展。
2.4.1 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首先,2018年时,硗碛新场镇没有垃圾处理场,垃圾或直接倾倒在新场镇口的公路旁,或堆积起来集中燃烧,难免污染当地空气与水环境。其次,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存在张力。硗碛亚西拉姆神山和帕格拉神山自然风光非常优美,但是一旦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即需重新修建与完善,对生态环境或造成消极影响。硗碛某干部在访谈中证实了这种开发与保护之间的两难。
2.4.2 地质灾害威胁
宝兴县地处龙门山地震带,曾发生过不同震级的地震。根据宝兴县防震减灾局提供的资料,硗碛在芦山地震中也遭受了损失,当时专家对硗碛的5个村进行了灾害危险评估,认为所有村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安全隐患和滑坡隐患,当时的旅游业一度因此遭受了严重打击。尽管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由于硗碛地处山区,旅游旺季多雨,易引发地质灾害。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硗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4.3 省内其他景区的竞争
四川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民族大省。四川少数民族聚居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占地面积大,自然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同时,省内其他著名景区也有极强竞争力。省内其他景区无论在特色民族文化,还是在生态旅游文化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
首先,需要完善硗碛乡政府相应的负责统筹管理的协调机制,利用硗碛各个村的资源,将各类资源结合成整体,吸引游客,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其次,文旅集团应更积极地与宝兴县政府、硗碛乡政府就旅游的开发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融资,联合打造硗碛的各类旅游景点。同时,应当加强对当地旅游业的规范性管理。例如,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可适当规范当地的住宿定价,避免给游客留下负面印象。
来硗碛游玩的项目多为一日游,除非夏季避暑或其他特别情况,至多三日游。据笔者调研了解,当地政府在努力打造旅游环线:将咎落村和嘎日村打造为生态观光和民俗风情游,将勒乐村打造为民俗风情体验游,将嘎日村和夹拉村打造为红色文化及民俗文化体验游。这种因地制宜发挥每个村的优势做法值得肯定和坚持。同时,也可适当统筹民俗节庆活动时间,增加游客逗留期。如将上九节下午部分文艺表演活动安排在正月初八,吸引游客提前一天抵达硗碛。
为缓解硗碛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可观可游的景观景点较少的问题,一方面,硗碛旅游从业居民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考察、专题培训等方式了解旅游营销、深度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文旅集团可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融资,深度开发体验类项目,发展硗碛的“体验经济”和“文创产品经济”。例如,开发酥油茶制作、腰带制作等体验式项目;销售当地出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或其他文创产品;对当地的食物类土特产进行再加工等。此外,创建传统民俗研习班的方法也值得尝试。[10]
在开发打造的同时,也应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尽快修建垃圾处理场,减少对垃圾不经处理的直接焚烧。在旅游旺季可适当增加环卫工人,招募志愿者以维护当地的秩序和环境。在进一步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规划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瓦更扎为例,目前游客多是开车上达瓦更扎的顶部欣赏美景。行车过程中,游客将见到大批牛群、羊群、猪群和马群。然而,一旦游客增多,牛羊的四处走动会导致交通堵塞,若将牛羊赶出,又会使沿途的风景失色不少。针对这种情况,可借鉴稻城亚丁开发模式,规定部分路线只能徒步或者骑马。
一方面,宝兴和硗碛当地政府应当更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引进更多的人才,将旅游和扶贫建设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应当加强对旅游发展潜力的认识,以长远眼光看待旅游业的投入回报周期,重视当地旅游业发展,争取为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有学者考察当地嘎日村情况后建议,可加强与外界的公益组织合作,由公益组织来对贫困户进行帮扶,促进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5]
宝兴县防震减灾局可在硗碛当地指定出相对安全的范围,供当地居民和游客避险,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硗碛当地居民也应积极学习与灾害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学习灾害应对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灾害应对能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扶贫是社会民生的热点话题,国家政策对这类村镇积极地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有着很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随着人们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旅游业呈现出逐渐兴盛的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选择出外旅游,这也是民族乡镇旅游业借以发展的良好机遇。
因此,川西民族乡镇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将民族文化和深度体验式项目以及文创产品相结合。同时,结合当地的各类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旅游项。然而,川西民族乡镇多面临着体量和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困境,管理机制和旅游整体设计还未成型或者仍比较稚嫩。政府和企业的配合不力导致旅游业管理机制方面不完善,缺乏统筹规划,配合机制发挥的作用不佳。川西其他民族乡镇在发展中对于这类问题应予以重视,扬长避短,将当地的旅游业在合理限度内进行最大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