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2021-12-22 12:27鲁兆周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指甲小豆小手

鲁兆周

我有个习惯,睡觉前一定要浏览一遍蒲公英班微信群。今晚,我在班级微信群里看到小豆妈妈发的消息:又把熊孩子揍了一顿,打孩子是个体力活,好累……后面是班主任田老师的留言:为啥?小豆妈妈回复道:她把手指甲抠得光秃秃的。

我心里堵得慌。小豆是个很特别的孩子,性格内向、敏感,但心地善良。有一次,组长检查背诵课文,小哲没有背出来,我有点生气,批评了他一顿,要求他必须把课文完整地背出来,才能上语文课。下课了,小豆拿着小哲的语文书追到我的办公室:“老师,小哲的课文背出来了,我检查的。”小豆是小哲的数学组长,检查背诵不是她分内的事,她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况且,小哲能那么快就背出课文?我半信半疑。但是,小豆的善良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在小哲的语文书上盖上“你真棒”的印戳,还让小豆带话给小哲:小哲进步真快,明天早读课我一定要请他单独背给我听。对孩子而言,善良远比知识更重要!有时候教师还真不能和孩子太较真,得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小豆是个不幸的孩子,在她三岁时,爸爸罹患重病去世了。小豆古灵精怪,她的“和乌龟一起骑车”“给毛毛虫盖上被子”等奇闻逸事,早已成为我笔下的故事。我不知道今夜小豆还能不能安然入梦……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给小豆妈妈微信留言: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进入深秋,雨就下个没完没了。校园里湿漉漉的,潮湿,闷热,让人心生烦躁。课间,我情不自禁地捧起小豆的小手,看着她那丑陋不堪的手指甲,忍不住数落了她几句。小豆挣脱我的手,“咯咯”笑着跑开了。我心想,小豆为什么要抠手指甲呢?我曾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我,如果儿童出现抠手指甲、咬手指等情况,大多是由于情绪紧张。孩子心里紧张,往往通过抠手指甲的方式来缓解焦虑的情绪。唉,这些孩子,看起来个个像蒲公英,质朴而明丽,有时候还是让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课间,我和田老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梦晨哭哭啼啼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小姑娘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怎么了?谁欺负你了?”田老师问。

“小豆。”梦晨抽噎着。

我和田老师大吃一惊。平日里,小豆文文静静的,挺像个乖乖女,没事总拿着一本童话书翻看,怎么会……从梦晨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我们基本上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小豆和紫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梦晨要和她俩一起玩,紫萱没说什么,可是小豆不愿意。很快,言语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小豆居然打了梦晨一个耳光。田老师眼里容不得沙子,很快“押”来小豆和紫萱。我真的希望梦晨在夸大其词,没想到小豆和紫萱的陈述让我彻底失望了。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活泼的雨点儿扑向窗台,有几颗飞溅到我的办公桌上,濡湿了我的书本。我关上窗户,又一次捧起小豆的手。清秀的小手暖暖的,小指甲却“龇牙咧嘴”,看上去让人瘆得慌。我说:“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田老师接过话茬,开始上起“政治课”。三个小姑娘不住地点头。小豆认识到错了,向梦晨赔礼道歉。孩子的脸,六月的天,梦晨很快就破涕为笑了。

上课铃响了,三个小姑娘一起离开老师办公室。田老师大发感慨:“现在的孩子,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小豆为什么要抠手指甲呢?”我的话很突兀。

田老师笑着说:“你还为小豆挨揍耿耿于怀?”

我摇摇头,说:“田老师,你不觉得小豆变了吗?她最近只和紫萱一起玩,上学一道来,放学一起回。虽然她俩住在一个小区,但是从今天小豆出格的行为来看,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我和田老师都知道紫萱的妈妈给她添了个小妹妹,小姑娘最近心事重重,喜欢离群索居,喜欢和小豆抱团取暖,似乎在情理之中。可是,小豆为什么要排斥其他小朋友,甚至产生暴力倾向呢?

田老师和小豆妈妈是高中同学,她告诉我,小豆外婆性格很强势,天天唠叨着让女儿重组家庭,时不时和女儿打口水仗。或许是小豆妈妈不顺心,小豆就成了“替罪羔羊”……现在,我再次坚信田老师刚才的说教并没有驱散小豆心灵上的阴霾,要打开她的心结,还得借助一场“头脑风暴”啊!

下午的语文课上,我给学生分析单元测试卷。试卷中有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在“手”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词。学生有的说“胖乎乎的手”,有的说“红润润的手”,还有的说“美丽的手”……我问:“什么样的手是美丽的?”学生沉默不语。我张开自己的双手,循循善诱:“同学们,老师的手美吗?”梦晨说:“老师的手上沾满了粉笔灰,脏兮兮的,不美。”教室里一片哗然。小豆站起来反驳:“不对。老师的手上虽然沾满了粉笔灰,看上去很脏,但这双手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一双最美的手!”

我的心里暖烘烘的。小豆爱读书,在课堂上总能给我带来惊喜。学生们频频点头。我说:“同学们,还有哪些人的手是美丽的呢?”

紫萱说:“学校保洁员徐奶奶的手是美丽的,虽然她的手外表很粗糙,不好看,但是有了保潔员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干净整洁。我从内心深处感激徐奶奶他们!”

“真棒!”我由衷地赞叹。

“我妈妈的手也是美丽的!”小豆说,“妈妈会做各种各样漂亮的糕点,送给邻居们品尝,大家都夸她心灵手巧。妈妈是一名护士,是白衣天使,她的一双手整天忙个不停,帮助许多病人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梦晨说:“我奶奶的手也是美丽的。奶奶在老家种地,她的手很神奇,春天让田野披上绿装,秋天让田野染上金黄……”

“瞧,梦晨同学还是个小诗人啊!”我知道火候到了,连忙切入正题,“同学们,请张开自己的小手,仔细观察,夸一夸自己的小手。”

小豆白了我一眼,把小手藏进抽屉里。

秋怡说:“我有一双美丽的小手,能给爷爷捶背,能给奶奶穿针引线。”

琪琪说:“我也有一双美丽的小手,它能画出美丽的画,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还能帮蒲公英班出黑板报……我要爱护这双小手,让它更加美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

我如醉如痴。是时候了,我话锋一转:“同学们,‘美丽的反义词是‘丑陋,有‘美丽的手就有‘丑陋的手。那么,什么样的手是丑陋的呢?”

小哲说:“给别人带来痛苦的手一定是丑陋的。”

小豆低下了头。我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说:“小哲说得对。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可以做许多事,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笑,也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忧伤。同学们,请大家一定要牢记,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我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八个醒目的大字,领着大家高声朗读。我高兴地看到,小豆居然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还在句末打上三个惊叹号。我告诉学生,老师也喜欢这句话,它是美国儿童作家玛丁妮·阿加西博士写的书的书名。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玛丁妮写道:“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暴力永远是错误的,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表现出友善和关爱。这也是《手不是用来打人的》一书的主题。这些主题都与爱、友好、赞同、尊重、耐心、鼓励、坚持、荣誉以及忠诚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孩子都能学会用自己的双手照顾自己,并且关爱他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他们一定记住了“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句话,这就够了。

下课了。雨过天晴,久违的阳光让校园变得生动起来。我推开办公室的窗户,阳光像无数暖烘烘的小手轻抚着我的脸。孩子们在操场上闪转腾挪、欢呼雀跃。操场一隅,小豆、萱萱、梦晨、琪琪在做游戲,像飞舞的彩蝶。阳光真好,它就像神奇的魔术师,让校园充满了朝气和灵性。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将正确的人生观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打开蒲公英班的微信圈,将《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本书作为12月份亲子阅读课外读本推荐给家长,还写下了推荐理由:“假如孩子体验到体罚的可怕,那么在他的心里,那种内在的、自身天赋的、作为自我教育的力量就减弱了。”

很快,小豆妈妈第一个发来评论:“谢谢老师!老师说得真好!手是用来问好的,是用来帮助人的,是用来传递爱的。我们家长应该和老师一道告诉孩子们,暴力永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有积极友好的表现。”旁边还挂着三个害羞的卡通头像。我说,这不是我说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他是我崇拜的教育家。想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再联想到让人不寒而栗的网络暴力,我又情不自禁地写道:为了祖国的花朵,为了让生命更加美好,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认识到暴力永远是错误的,让他们内心充满阳光,举止温文尔雅,堂堂正正地做人。

很快,蒲公英班微信群里便热闹起来……教育真的很神奇,它能使学生、教师和家长悄然发生变化。每个人都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人类对智慧有着自然的渴望,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产生活跃的智慧,帮助人们借此反观自身,进而辨识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律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成为幸福的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团结街小学)

猜你喜欢
手指甲小豆小手
为小手点赞
魔力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
小手变变变
容易吗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咬手指
李小豆之死
咬指甲
极品小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