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来做客

2021-12-22 08:00苗艳婷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蝌蚪王明矫正

苗艳婷

故事缘起——突发事件巧处理

那年,我来到一所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交流,担任三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这个班级中,孩子大多乖巧、懂事,只是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普遍存在漫不经心的松懈感。比学习更令人着急的,是班级糟糕的卫生状况。其中有一个叫王明的孩子最令人头疼,他责任心挺强,就是调皮、散漫,经常不写作业。这不,马上就开始下午第一节课了,教室里却一片狼藉,王明的桌子上还摊放着没吃完的午饭。

踏着铃声,王明冲进了教室,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原来,中午吃饭时,一个孩子说起了蝌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吃过午饭后,王明就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去池塘捉蝌蚪了。我一听,十分后怕,这池塘是万万不能让孩子再去了,这惹祸的蝌蚪也应该马上放生。正当我准备大讲道理、严厉批评时,王明却先站了起来,央求我将蝌蚪留下来。王明的恳求没有激怒我,反倒激发了我强烈的欲望:我要借此机会来矫正这个调皮大王,并转化班风,帮助孩子们养成主动学习、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于是,我灵机一动,答复王明道:“蝌蚪可以暂时留下,但是今天晚上,捉蝌蚪的同学的作业改成写一篇日记,要在日记中写清楚捉蝌蚪的前因后果,以及将准备怎样照顾它们。”孩子们见蝌蚪有望被留下,都连忙点头。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次相对齐整又令人满意的作业。王明更是破天荒地写了好长一篇日记,还表示自己愿意担任一直空缺的劳动委员,承担起照顾蝌蚪的任务。我心底暗暗高兴,矫正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于是,我上课时表扬了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然后装作“十分不得已”的样子答应留下蝌蚪。教室里顿时欢声一片。

规则跟进——养成习惯促常规

趁机,矫正计划的第二步立即跟上。作为条件,我与孩子们约法三章:第一,大家得为蝌蚪的成长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第二,大家需要自己安排好值日表,及時给蝌蚪换水、喂食;第三,大家要认真观察,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孩子们当然同意了,大家还通过了王明担任劳动委员的申请。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瑟提出的现实治疗法指出,人本身具有自然向上的生长力量,应协助有“失败的认同”的人,改变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其学习通过现实的、负责任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要,逐步迈向“成功的认同”,做心理健康的人。于是,我的第三招,就是充分利用王明的积极性,调动他内心积极向上的力量。课后,我鼓励王明要好好干,身为班干部,要保证作业按时完成等。之后,我又组织了全体班干部会,请班干部们以身作则,及时提醒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教室良好的卫生环境。

蝌蚪终于在我们班的窗台上安了家。每天一下课,窗台前就围满了小脑袋。那几天,教室里的卫生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可好景不长,还没到一个星期,地上又开始有垃圾了,王明的座位底下也出现了纸屑。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这一点我早有预料。于是,我利用一节班会课,总结情况,并且带走了窗台上的一罐蝌蚪以示惩罚——这是我的第四招。孩子们都有些伤心,王明眼圈都红了。第二天晨会上,孩子们自我反省,并一起约定,若谁再不讲卫生、不按时值日,就剥夺他看蝌蚪的权利。

提升认知——关注生命育情怀

有一天,王明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发现蝌蚪昨天是23只,今天只剩下22只了,却没发现尸体,怎么回事?”自从蝌蚪来做客,王明的变化可真大。他平时日记几乎不写,现在不但按时完成,而且观察细致、内容丰富。后来,有孩子发现一群蝌蚪在撕咬着一只蝌蚪的尸体。大家才明白了,原来王明的观察是对的,莫名其妙不见了的蝌蚪其实是被同伴吃掉了。真相大白后,王明气得不得了,他说:“蝌蚪太坏了,怎么能吃自己的同伴呢?”好几个孩子也都义愤填膺。

蝌蚪间的“自相残杀”触犯了孩子们心中的道德底线。见机,我又实施了第五招——展开“蝌蚪是不是坏蛋”的大讨论。在探究蝌蚪这么做的原因时,有的孩子认为是蝌蚪本性凶残,但更多的孩子认为是投喂的食物不够,蝌蚪无奈之下只能同类相食。这样,孩子们便更加用心地照顾蝌蚪,投食更加及时,教室的卫生环境也一天天好转。在蝌蚪的吸引下,孩子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蝌蚪日记”也记录得有声有色。蝌蚪哪怕有细微变化,也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每天回家也会将蝌蚪的变化一一讲给家人听。

尽管孩子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可蝌蚪还是接二连三地死去。大家商议,决定把蝌蚪放生。王明万分不舍,可大家说服他的理由非常充分:蝌蚪不适应教室的环境,我们爱它,就应该让它回到大自然。终于,王明被说服了,他埋着头趴在桌子上,无声地抽噎着。

孩子们最终还是没有看到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但他们付出了自己深深的爱。虽然蝌蚪离开了,可是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已基本养成。为了巩固教育效果,我使出了第六招:进一步规范班级的卫生制度、奖罚制度,让良好的卫生习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有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我们不能一味地以排斥的心态来面对发生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品德”和“纪律”的层面来处理问题,应该看到其中孩子们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沿着心理干预和提高认知水平的路线进行矫正、转化,才是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应该具有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

(插图:谭晓青)

猜你喜欢
蝌蚪王明矫正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走过318
追问高原
蝌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青蛙和蝌蚪
龙门这边(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