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帮助,而不是替代

2021-12-22 11:19张学亮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孩子

张学亮

当下,许多老师都抱怨自己工作太累,每天像鸡一样早起,如狗一样累趴,忙得团团转,为学生操碎了心。

为此,我曾经这样劝慰他们:教育比天大,可这片“天”,不该只由老师撑着。诚然,对学生的发展,学校起着主导作用,毕竟,学校是特设的专门教育机构。尤其学校中的教师,是承担教育学生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与此同时,学生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而言,起着基础作用,这是何等重要。孩子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和全家的未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间,厘清边界,是一种珍爱、一种尊重。

此时,只见这些老师听得一头雾水。我抿着嘴唇,沉思了片刻,继而接着说:好了,不讲大道理了,还是先讲个故事吧。

记得几年前的一节语文课,讲课过程中,我隐约发现教室后排一个男生不认真听讲,而且一直低着头,好像在拨弄着什么。我悄悄踱过去,一看——原来,男生正痴迷地玩着手机游戏。

后来呢?面对老师的制止,不承想,那男生一脚把课桌踢翻,一只手紧握成拳,另一只手拎起板凳,就要朝我砸过来。见状,我不动声色,转身走回讲台。

竟敢这般猖狂,他是谁?

原来,这男生平时仗着其父为村支书,对同学颐指气使,倘使有干预者,他轻则怒目叱骂,重则拳脚相加。听说有一晚,他把姐姐的面膜偷来,贴在自己脸上,躲在路边吓唬女生。还有一次,他邀约一帮人,半夜翻围墙进入校园,摸到一位老师的宿舍外,狂敲玻璃窗,还用棍子顶着烂塑料布,晃来晃去吓老师,一边晃,一边捏着鼻子学鬼叫。听说他曾屡次辍学,混迹社会多日,最终又被家长找到送回学校。每次回来,他都会阴阳怪气地对某些女老师说:“老师,我又回来了,你上不成课了。”何其可怕的话语,女老师听得小腿哆嗦、后背发凉。

接下来,这男生依旧不认真听讲,且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辱骂我,意欲让我“活活气死”。只是,我暗暗紧握拳头,极力压制住内心的怒火,仍旧不动声色,坚持上课。

甚至后来,那男生变本加厉,居然把语文课本拿到手上,慢慢地撕了起来,一边撕,一边阴笑地望着我。他整整撕了半节课,故意撕得极慢,一页一页,一丝一缕,随手一扬,纸屑满教室飘飞。

见此情形,我咬紧牙齿,心宛若被撕个粉碎。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我立刻下课。

恰逢周末,怀着满腹憋屈与愤懑,我驱车回家。一路上,我心乱如丝,觉得天空阴沉,就连路边的花草,看上去都是灰色的。

最大的海,是老师的心。这不,后来,我回到学校,若无其事地上课,上干干净净的课。然后,我费尽周折,问遍所有朋友,好不容易借到一本新语文课本,忙不迭地,送到那撕书男生的家中,送到其父手里,嘱托其父把书转交给男生。

终于,男生被唤醒了,由其父相陪,送来一封信,写满整整三页纸。信中写有27个“对不起”,还写有这么一句话:“捧着老师送来的课本,瞬间,我就长大了。”没过几日,那男生竟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了,由“陈威扬”改成“陈改好”。现在,那男生已考上了高中。假期,他常常来看望我,不时聊到我对他的“帮助”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永远感恩。

“感谢”开的花,是清雅的花。

故事讲到这儿,看到老师们若有所思的模样,我趁机开导起来:其实,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学校只不过是帮帮忙。譬如老师,是专门帮助孩子成长的。其间,我特意在“帮助”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听到这重重的“帮助”,这些老师似乎又迷惑了,只见他们一一低着头,陷入了思索。

后来,我又跟他们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梅芳叔是村里的竹器编织巧手,无奈老伴先他离去,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对这个儿子,梅芳叔一口一个“心肝”、一口一个“宝贝”,有求必应,要啥买啥,就差上天摘星星了。甚至,有时儿子骑在他背上乱揪头发、抓脸,梅芳叔就算疼得龇牙咧嘴,也任由儿子嬉闹,手里继续编织竹篮。

长此以往,乡邻委实看不下去,私下里劝导梅芳叔:

“老哥,趁来得及的时候好好管管小娃,不能任其像荒草般成长。”

“不可以溺爱孩子,一味地娇生惯养,那不是爱他,是在害他呀。”

“养小娃,不是养老虎,如果越养越凶,那叫什么事呢?”

“赶快想办法送他去学校,让老师帮着教育。老师才懂教育,懂真正的教育。”

……

可惜,梅芳叔什么都没听进去,一边织竹篮,一边嘀咕孩子命苦,假使他照顾不周,如何对得起地下他娘呢?顿了一会儿,梅芳叔对大家说道:“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懂事的。”

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们曾多次来到梅芳叔家,动员他送孩子去上学。始料未及的是,这被惯坏了的孩子一个劲儿地摇着头嚷道:“不读,就是不读,死也不读……”他一边嚷,一边狠狠地向梅芳叔和我们扔拖鞋,扔扫帚,扔柴刀,以示抗议。受到惊吓,我们赶紧夺门而逃。

后来,送教上门时,那头发蓬乱得像鸡窝的男孩,不但不领情、不听讲,反而把我们送去的书包、文具、作业本,一并扔到猪圈里。并且,趁我们不注意,男孩从地上抓起一把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撒在我们头发上,然后撒腿朝门外跑了。他边跑,边用手晃着那断了线的风筝,其状,肆无忌惮,泼猴儿一般。自始至终,梅芳叔没吭一声,若无其事,依旧低头编织竹篮,任凭拖鞋、扫帚、柴刀散落一地,任凭书包、文具、作业本散落在猪圈里,任凭满头灰泥的我们在他面前局促不安。

故事讲到这儿,突然,一位老师“刷”地站起身,眼镜都震歪了,他握紧拳头,不禁咆哮起来:“哼,如果我是家长,几耳光就把他打趴下了。小兔崽子,太气人了!”我微笑着解释道:“问题是,你不是他的家长。清醒一点,千万不要把角色搞混了,不可随意越位,避免好心办了坏事。家长都不急,你急什么?”

一下子,老师们豁然开朗,他们依稀明白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需要抓实,必须抓好。因为对老师来说,这既是使命,也是天职。但同时,对孩子的发展起基础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学校也好,老师也罢,可以做的,只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而不是替代。重要作用、基础作用,应该厘清,家校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邊界。

2021年暑期新一轮“家庭大走访”活动又开启了,怀着“清澈的爱”,我和其他老师打点好行装,迎着金色的朝霞,迈着轻盈的步伐,踏着山间牛羊的铃铛声,向藏在云雾深处的大山走去。蔚蓝的天空下,习习和风向我们问好,飞舞的蝴蝶在前面引路,我们沿梯田旁侧的山坡石道拾级而上。

美景无声。一路上,吮吸着野花馥郁的芬芳,追逐着蝴蝶翩跹的舞姿,我们早已卸下心中曾经的“包袱”。馨香环绕,我们知道,要去帮助,而不是替代。

世界上最睿智的两个字:放下。教育在于心自由。

(作者单位:云南省泸西县金马中学)

(插图:谭晓青)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