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的“封建”之争

2021-12-21 04:32艾鑫蕊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曹魏曹植曹操

艾鑫蕊

封建指殷周以至明清列朝列代的种种分封形态,包括秦汉以降在郡县制主导下推行的封爵制。曹魏时期关于封建的争论有二:对恢复封建五等、曹操进爵魏公的争议;对宗室实封还是虚封的争论。曹魏时期关于封建争论的实质是分封与郡县之争以及宗室的安置问题,曹魏时期关于封建的争论直接影响到西晋的封建政策,并且影响后世的宗室政策。

封建,“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即古代帝王把土地、人民、爵位赐给亲戚,让他们建立邦国,治理国家和人民。广义的封建指殷周以至明清列朝列代的种种分封形态,包括秦汉以降在郡县制主导下推行的封爵制,内有实封与虚封之别。本文中的封建则指各种分封形态,包括封爵制。曹魏时期的封建有三种形态,一是王爵,二是五等爵,三是赐爵。赐爵仅有名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无租衣食税,无国土,并不能算是意义上的分封,因而不予以论述,重点论述的是曹魏时期关于五等爵、王爵的争论。

复五等、立魏公之争

两汉时期的封爵爵级主要是王、侯两等,其余基本为赐爵。封爵享有封国和食邑,有设置官署等权力,赐爵仅为名分和食邑多少的象征,并无实权。东汉沿袭西汉的政策,封爵仅有王、侯二等,其余为赐爵。汉初,西汉高祖诛杀异姓王之后,立白马之誓,“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东汉亦继承此政策,因而两汉时期,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巅峰也只是封侯。

建安年间,曹操大权独揽,被封武平侯,已达到人臣巅峰,曹操欲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王、侯两等封爵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曹操急需突破王、侯两等封爵的限制。于是在建安十七年,董昭建议曹操恢复封建五等制,“宜修古建封五等。”董昭提议恢复封建五等是为了让曹操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突破封侯等级的限制。然而董昭的提议遭到了荀彧的反对,“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认为曹操起兵本意匡扶汉室,应该心中满怀忠贞诚意,保持谦让的美德,不应该突破汉代的规定,不主张用进爵来进行赏赐,曹操因此内心愤愤不平。

荀彧不久之后便病死,而曹操采纳了董昭的提议,恢复封建五等爵,曹操进爵魏公的争议也以此告终。建安十八年,曹操被任命为魏公,后来又在三年后进爵为魏王,“后来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最终曹操突破异姓只能封侯、不能封王的限制,由武平侯进爵为魏公再进封为魏王,逐步走向权力巅峰,此时距离代汉只有一步之遥,复封建五等、曹操进爵魏公成为曹魏代汉的一个跳板。

从表面上看董昭与荀彧关于复五等、进魏公的提议以董昭的胜利告终,但董昭并不是要真心实意地恢复封建五等,提议复五等只是迎合曹操当时谋求更高地位的政治需要,主张恢复五等爵只是为曹操进爵为魏公做好铺垫、掃平舆论障碍,封建五等并没有完全实施,因为汉末魏初被封公、侯、伯的人并不多,子、男爵位更是未见记载,等到曹操成功封公、封王后,五等爵便失去了它的作用,慢慢被遗弃,因此曹魏并没有完全恢复封建五等。

虚封实封之争

魏文帝刚即王位,便对分封的王侯进行种种限制,如限制诸侯王其军队,不给予领兵、征辟王国属官的权力,设有监察官严格监察诸侯王的行为举止,无人身自由,频繁迁移诸侯王封地,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封建是实实在在的虚封,“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曹植、栈潜、高堂隆等人对曹魏的仅有封建之名、而无封建之实的“虚封”政策展开争论,分析古代封建藩卫王室的作用,又言当朝限制分封的弊端,从而提议亲近宗室、重用宗室,扩大其权力,主张实封,强调封建的名实一致,但他们的提议也遭到了一定的阻碍。

曹植 图片来源:百度

曹植是受宗室虚封禁锢较为严重的一位,因此曹植迫切希望改变虚封宗室,改为重用宗室。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改变诸侯的地位和权力,以拱卫王室。曾表达出他的意愿:“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曹植希望重用宗室,扩大诸侯权力,并对统治者疏远同族而亲近异姓表示疑惑,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重用宗室、扩大宗室权力的渴望,大臣杨阜曾配合曹植的上书,要求改善“法禁峻密”的现状,“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高堂隆从防止异姓之臣的作用来进行说明,建议重用诸王,使其统领军队,掌管军事,捍卫宗室,威慑异臣,“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峙,镇抚皇畿,翼亮帝室。”栈潜也曾上书谈论这一问题:“盖圣王之御世也,克明俊德,庸勋亲亲;俊义在官,则功业可隆,亲亲显用,则安危同忧;深根固本,并为干翼,虽历盛衰,内外有辅。”栈潜看到了曹魏异姓权臣颠覆曹魏统治的危机,于是借秦二世而亡的经验教训和周成王时期宗室辅政的经验,点出宗室的重要作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扩大封建诸王实权的意思。曹爽执政时,曹囧曾论述了分封的意义,并详述夏商周以来各代的成败得失,认为凡是实行分封的朝代,都天下稳固,历时长久,而凡是废除或限制分封的朝代,或政局不稳或很快灭亡,他指出曹魏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苛禁宗室,“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又谈到曹魏宗室的窘境、曹魏宗室政策的危害,“大魏之兴,于今二十四有年矣……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曹囧直接点明分封能使天下稳固,废除或限制分封则政局不稳,直言利弊,提议分封,主张给予诸侯实权。

曹植等人的上书,曾令魏明帝有所动摇,在魏明帝时期曾把以县为国改为以郡为国,并且这一时期诸侯进京觐见较为频繁,魏明帝甚至想让宗室辅政,“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但是却遭到刘放、孙资的反对,因为“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刘放、孙资害怕秦朗等掌权后遭到报复,于是拿先王诏令来劝阻,并以竖刁、赵高为例,“陛下忘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外内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最终劝说明帝放弃了宗室辅政。

虽在魏明帝时期,曹植、高堂隆、栈潜从不同角度阐述说明虚封宗室的弊端,提倡扩大诸侯实权,给予实封,魏明帝考虑了他们的提议,甚至想让宗室辅政,但最后在刘放、孙资的阻挠下,最终魏明帝放弃这一想法。可见魏文帝严格控制宗室权力,使其没有掌握大权的机会,且藩王不得辅政这一政令为魏明帝所继承。景初年间,诸多藩王皆以犯禁被削户。虚封实封之争最终是虚封占据上风。

曹魏时期封建的影响

曹魏时期封建争论的结果就是曹操进爵为魏公,然而复封建五等并没有完全实施,诸王的分封也是有名无实的虚封。曹魏时期的封建政策并没有发挥藩卫王室的作用,这对后来的朝代产生了影响。

曹魏时期的封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曹魏政权的灭亡。曹魏时期的虚封宗室政策使得司马氏在篡权时轻而易举,“封王在封国内仅能衣食租税,无权干预政事,这固然便于朝廷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诸王叛乱,但正由于诸王没有军政实权,当皇室有难时,他们也难助一臂之力,王篡汉、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曹魏灭亡都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曹魏统治者对宗室的虚封和苛禁政策,导致宗室权力过小,不利于内部团结。当有外敌对曹魏政权产生威胁时,宗室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不了保护曹魏政权的作用。所以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魏宗室并没有出现与司马家族对抗的势力,曹魏政权前后不满五十年即遭晋篡,其魏文帝时期的诸王虚封制度,实为要因。除此之外,对宗室严格防范,使其远离权力中心,即使是有才能的宗室也不重用,这既是人才的流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因而王夫之感慨道“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

曹魏时期的封建政策对西晋的封建政策产生影响。曹魏的灭亡给西晋提供了经验教训,西晋意识到曹魏灭亡与曹魏虚封宗室有关,因此在封建问题上吸取曹魏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听取大臣关于封建名实之争的意见,对封建问题进行矫正,让宗室诸王就国或出镇,并有统领军队权力,试图建立由近亲者屏藩皇帝的体制,但却矫正过头,等到晋武帝去世之后,惠帝愚钝,不堪重任,宗室诸王又有军权,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曹魏时期关于封建的争论激化了后世的封建郡县之争。曹魏时期的封建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对宗室虚封和苛禁,直接将宗室排除权力中心,有效防止了宗室势力过大对中央产生威胁,有利于皇权独尊,从而保证了曹魏皇权集中,也避免了七国之乱的再现,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从而为外部征战提供前提;但另一方面,当有外敌对曹魏政权产生威胁时,宗室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不了保护曹魏政权的作用。曹魏时期的封建本身就有两面性,因此曹魏时期关于封建的争论并没有解决分封与郡县孰优孰劣的问题,反而更激化了后世的封建与郡县之争。如唐朝时,唐太宗与群臣围绕“复封建”展开论述,柳宗元的《封建论》也谈到分封郡县问题,宋朝时,苏轼认为封建是祸乱的根源,因而赞同郡县制反对封建制。

曹魏时期虚封宗室为后世的宗室安置问题提供了借鉴。关于虚封的争论也是宗室安置问题的延续,曹魏虚封宗室诸王,不给宗室诸王实权,曹魏一代没有发生宗室诸王篡权的现象,从这点来看,虚封宗室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安稳,因而曹魏的虚封宗室政策得到后世借鉴。如北魏明元帝对虚封之制改进,出现遥领和虚封,他封6个儿子为王,但所封6地当时都不在魏境,不在魏境即不能实有,这有点类似于曹魏时期的虚封,此种制度能有效防止宗室子弟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唐朝亦实行虚封,诸王只有爵位名号,没有封地,仅有一定的食邑,没有实权,这样既能安抚宗室子弟,使他们衣食无忧有一定特权,又能避免其权力过大影响皇权。宋朝则基本承袭唐制,并且宋代的爵位甚至不能世袭。

曹魏时期关于封建的争论主要是对恢复五等爵、曹操进爵魏公的争论以及对虚封还是实封宗室的争论。曹操进爵魏公是由董昭提出,認为曹操功劳甚大,不应该只封侯,应恢复封建五等,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因而拉拢大臣,提议恢复封建五等,让曹操进爵为魏公,但此举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去世后,曹操还是采纳了董昭的建议,进爵为魏公,突破人臣只能封侯的限制。虚封还是实封宗室的争论,实质反映的是宗室安置的问题,曹魏对于宗室是虚封,宗室诸王无政事军事权利,并且没有人生自由权、深受苛禁之苦,曹植、高堂隆、栈潜等都从古代封建藩卫王室这一方面来说明实封的必要性,主张实封,但给予宗室诸王实权遭到了刘放、孙资的反对,他们用文帝“藩王不得辅政”的诏令打消了明帝重用宗室诸王的念头,曹魏一朝,终是虚封。曹魏时期的虚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曹魏的覆灭,并且直接影响了西晋的封建政策,激化了后世的封建郡县之争,但也为后世宗室的安置问题提供了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曹魏曹植曹操
心动杀人
山鸡舞镜
七步诗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三国演义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曹魏时期禁碑缘由考略
曹操梦中杀人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