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切入,以北海侨港侨越疍家节俗文化活动为观察点,对其语言、服饰、传统食俗、咸水歌、祈福文化等风物人情展开实地调研,深挖侨越疍家的节俗文化内涵,提出节俗文旅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节俗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承载节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侨越疍家节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为打造“美丽侨乡、疍家产业”的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关键词】 文旅融合;侨越疍家;节俗文化;传承创新;调研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6-006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北海侨疍节俗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体系研究”(2020KY46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海疍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北海半岛海岸线上的外沙岛、地角港到侨港镇。生活在北海外沙、地角的疍家人,普遍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而生活在侨港镇的疍家95%是从越南北方海防、婆湾(吉婆岛)、青仑山、姑苏群岛等地归国的华侨,多为广东疍家后裔,侨港镇也因此成了中国唯一的越南归侨疍家聚居的建制镇。[1]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当年联合国在中国设立最大的难侨安置点——侨港镇,历经四十三年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是驰名全国的渔业重镇,还是富饶美丽的海洋文旅特色小镇。疍家人属于汉族,有着汉族主要的节俗习惯。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侨越疍家传统节俗既保留了疍家“水上族群”的原生态,又有旅越文化、壮乡文化与本土渔家文化互融共生的特征,独一无二的侨越疍家节俗文化,是侨港镇极具吸引力的文旅特色资源。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走文化内涵式旅游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旅游业特色化可持续发展,传承、保护、创新乡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因此,以北海市侨港镇近年来举办的节俗文化活动为观察点,深挖侨越疍家的节俗文化内涵,提出节俗文旅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节俗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承载节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对传承保护北海侨越疍家节俗文化,促进其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侨港侨越疍家节俗文化资源实地调研
(一)侨越疍家话与节俗服饰文化
1.侨越疍家话
侨港归侨早年在越南北方诸岛谋生,因多在海岛间疍家船上劳作,与外界交往少,生活环境相对单一,保留了较为典型的北海白话、疍家话①和钦州防城一带的白话口音。据侨港镇政府提供的档史资料上显示,侨港疍家话比北海白话更接近广州话。疍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咸水歌,而侨港的咸水歌特指旅越婆湾岛疍家人用疍家话唱的歌。由于长期受包括北海客家话、合浦廉州话等方言土语影响,侨港疍家话的语音与广州话也存在着一些差别。一部分侨港华侨早年在越南读越语学校,与当地人有密切的生意往来,或因嫁娶通婚等,越南话也是其日常的生活用语。近年来,节庆假日到侨港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各种语言的沟通更是丰富多样,好客、淳朴、善良的疍家人偶尔也学着飚几句“咸淡水”普通话(本地人俗称的不标准普通话发音),与游客们边说边打手势辅助表达,言语交流趣妙横生。
2.侨越疍家节俗服饰文化
疍家人的传统服饰,原则上要利于海上作业和遮蔽风日,上衫宽短、窄袖,宽裤,便于海耕劳作。原生态的疍家衣着源自蓝天和大海的图腾,以蓝色为基调,疍家女上衫短身马蹄袖,与旧时唐装大襟衫相似,宽档阔腿及于足踝之上,裤脚黑布斜襟样式,精致的狗牙毡布绣花包头,手工精细,颜色错落有致,喜穿金戴银;疍家男裤多宽大短筒颜色深,赤脚。[3]不论四季,疍家人喜戴垂檐式竹制铜鼓状海笠,当地人称疍家帽,受越南文化习俗的影响,疍家人也喜戴尖顶圆锥形、内饰八卦状的竹制越南帽,既凉快通透又遮阳挡雨。时逢民俗節庆,疍家人身着传统疍家服,头戴疍家帽,或穿上婀娜多姿越南奥黛服(越南旗袍)搭配越南帽,脚踩木屐(越南拖鞋)出行。越南奥黛上衣长而修身,纤细动人,与中国旗袍外形静、雅、美的韵致相似,但衣侧开叉在女子腰线,下身配长裤,衣着颜色有年龄之分;疍家旗袍是中国传统旗袍的样式,两侧开裾至腿部,内衬裙装。中国旗袍与越南奥黛服均历经演变,加入了不少现代曲线审美的立体剪裁元素,但高竖立领、侧系布纽、长袄收腰、两侧开裾的内修外敛,凹凸有致的服饰基本元素是一样的。如今,侨港疍家人上岸安家,年轻一代疍家人接受教育,顺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时尚、潮流的衣着打扮,与邻村渔民的风俗习惯渐渐接近并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发展。
(二)侨越疍家食俗文化
1.侨越疍家酒席食风食俗
(1)婚礼酒席食风
侨港镇是广西的渔业重镇,北海最大的海产加工区。品种繁多的海产,为侨越疍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鲜食材来源。靠海吃海的侨越疍家,把叶落归根“家”的味道与当年在越南谋生时留下的“越式”味蕾印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侨港镇蜚声内外的“侨越美食”。归侨黄永珍②说,侨疍传统嫁娶,除了在疍家船举办的“颠船”等海上婚俗仪式外,还喜搭建临时大棚做酒席宴请亲友。为了制作一桌桌丰盛的海鲜宴席,婚家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请本镇最好的侨越厨师把关。原材料选取鲍鱼、鱼胶、鳝肚、龙虾、大虾、青蟹、花蟹、石斑、沙虫等海鲜,特别讲究食材的“生鲜”,烹饪技法、菜肴设计、调味的处理上,力求原汁原味,既有“粤菜”的特点,又有地道“越南菜”的独特风味,厨师们互相切磋厨艺,忙碌而有序地筹备每一桌菜,力求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疍家以烹制海鲜见长的精湛手艺往往得以承继和补充,宴席上大家举杯共饮、齐声祝福,酒菜香味尽化乡亲乡情。
(2)生育酒席食俗
侨越疍家添丁有做“三朝”(孩子出生第三天)和满月酒习俗。瓜皮醋,原为疍家女坐月子必吃滋补品,有祛风、护腰、补血、补钙的功效,中、越瓜皮醋的制作方法略有不同,多为瓜皮、猪脚、醋、红糖、姜、酒等食材的添减。侨越疍家“三朝”后开始备制瓜皮醋,孩子满月酒席必上,与亲邻好友一同分享,意喻添丁吉祥,抒发喜庆之情,现已为疍家节庆餐饮的特色菜之一。节庆宴席,其实也是侨越疍家百姓餐桌的日常,合席共餐、咸水歌助兴、分享美好,起着情感交流、维系疍家族群邻里团结的重要作用。
(3)侨越疍家籺文化
除了蜚声内外的越南风情街美食外,侨港菜市对面,有个不太起眼的籺仔街。侨疍妇女手工制作的各种“籺”,如碗籺、粟米籺、白子籺、椰丝籺、艾籺、梢叶籺、虾仔籺、越南煎堆等,于每天早晨五至六时便出锅摆摊售卖,这个时间点,正是前一天下午三时出海,第二日凌晨渔船归港靠岸的时间,通宵劳作的疍家男人上岸后吃上一口热乎的籺,感受到了平安回家的味道,而香甜软糯的籺,也是哄疍家娃按时起床上学前的营养早餐。可以说,渔港码头和籺仔街的早市,是侨港人一天生活的开始,散发着疍家百姓浓浓的烟火气。原有着节令特征的籺小吃,如春节的大笼籺、清明的发籺、三月三的“鸡屎藤”籺等,如今都已成为侨港旅游必尝的摊档籺小吃之一。
(三)侨疍渔家祭祖祈福文化
1.侨越疍家祭祖祈福文化
侨港疍家是以舟为室的水上人家,传承着祭祖、祭海(港)、祭龙王、拜“船头公”等祭祀祈福习俗,与仅一条马路之隔的电建、亚平村村民的祭祀形式略有区别,但吉祥文化中谐音忌讳的祭祀习俗却是共通的。早年以船当家,侨港疍家祖宗牌位供奉船舱龛阁上,祭品为鸡、墨鱼、猪脚(粤语“猪手”寓意发财就手),也有用猪舌(粤语谐音“舌”为“利”,意为大吉大利),供品还有生菜(粤语谐音为“生财”)、葱(寓意聪明伶俐)、蒜(寓意会算计持家)、红萝卜(粤语“菜头”谐音为“彩头”)等。疍家禁忌很多,不准覆置碗碟等食具,不能有两脚悬空的坐姿,日常忌说翻、沉、慢、逆等话语,他们认为这些言行会有舟船搁浅、不靠岸、翻沉等不吉祥的征兆。如今越来越多的疍家人告别舟居生活,在岸上家中祭祖,也入乡随俗祭拜当地神灵,但更信奉据说能保佑他们平安航海的神灵,出海前祭拜“船头公”,端午及开海节祭拜龙王、海港神以求降福免灾的习俗从未改变。
2.渔家礼佛祈福文化
《北海市地方志》有载,北海古代属于合浦郡管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之一,曾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因此北海本地渔民佛道合一、礼佛祈福的氛围极浓。侨港电建村村民黄荣新、亚平村苏洁③表示,电建、亚平村的渔民自述为福建人后裔,建寺庙供奉“三婆婆”(妈祖)。如电建村天后宫三婆庙供奉圣母妈祖、灵清寺朝拜佛教、道教诸神;亚平村官仁庙祭拜伏波将军、官仁老爷,供奉观世音、土地公及妈祖尊神。逢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六(祈福日)、二月十九(观音诞)、三月三(上巳节)、端午、中元节、中秋、冬至、十二月初六(还福日)、除夕岁末等传统节俗,侨港疍家和渔民酬神祭祖的供品都少不了鸡,用鸡祈福符合吉祥文化的特点,北海白话、疍家话和各种方言土语,鸡与“归”近音,希望祭祖时“魂兮归来”,聊表孝心,并希冀祖先赐福,达成心愿。[4]
虽然侨越疍家渔民和村民的祭祀形式同中有异,但都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财源广进、趋利避害、子孙聪慧的吉祥心愿,祈福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利于侨港镇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侨港清明节外在表现为祭祖扫墓,内里却有外出踏青求偶、拜祖祈福求子、祭海(港)辟邪求安康的“三月三”“五月初五”端午的文化内涵,节俗祭祀文化呈现出合并混同的祈福趋向。
(四)侨越疍家“三月三”歌圩节俗文化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壮乡“三月三”歌圩节俗活动的举办,为壮、汉、瑶、侗等喜歌善唱的民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壮乡歌圩文化的繁荣发展。疍家人喜唱咸水歌,他们婚嫁丧祭时唱,平日出海打鱼时唱,织网聊天时唱,练就了即兴创编、张口便来的唱歌本领。随着时代的变迁,侨港疍家主动接纳和融合壮乡的山歌文化、越南的民歌文化和广东的粤剧文化,以咸水歌为主的侨港“三月三”歌圩文化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庆景象。据侨港咸水歌主要传承人卢瑞明④、卢瑞星⑤、周德凤⑥介绍说,“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日,也是疍家人欢歌畅唱的日子,歌手擅用疍家话即兴“叹唱”咸水歌,用北海白话对唱壮乡山歌,或用越南语畅唱越南民曲,時有市粤剧团、老年大学及民间粤剧爱好者前来助兴,一展广东粤剧唱功,歌圩节竞技场面热闹非凡,诙谐幽默,雅俗共赏。侨疍人的“三月三”歌圩节,虽方言土语、词调、唱腔多元各异,但都理直词美,对唱、串唱如流,互为欣赏,兼容性极强,驻足观看者人山人海,歌圩节俗文化氛围日盛。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侨越疍家节俗文化的保护传承
2018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利好的政策环境为侨越疍家节俗文化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北海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侨港镇政府及民间组织调动各方力量,依托侨越疍家节俗文化特色资源,通过系列节俗文旅主题活动展示侨越疍家文化特色,推进文史展馆建设普及非遗文化知识,鼓励非遗与节俗文化创意、促进节俗文化旅游与疍家产业振兴的融合发展。
(一)侨越疍家节俗文旅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
节俗旅游搭台,侨疍文化唱戏。赛龙舟是侨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疍家渔民们都自发组织龙舟赛,镇政府给予资助或帮助。除民间外,北海市各级政府还筹办侨港祭海、祭港大典仪式,助力侨港海上“扒龙舟”、游凤艇、设龙船百福宴等大规模节俗活动的开展。侨港建镇四十周年“端午文化艺术节”期间,按照疍家的习俗,演绎新郎以船代轿接亲,新人拜辞祖宗、神祇与父母等水上婚俗仪式的整个过程,疍家话哭嫁曲调的“叹家姐”、对新郎进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两大“咸水歌”系列演唱精彩绝伦,节俗活动围绕电建内港及沿岸分主次场有序进行,给游客带来的不仅是侨越海鲜美食的味蕾大餐,还是一场疍家“咸水歌”婚俗文化的视听盛宴。作为北海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咸水歌得到了北海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的传承与保护。每年侨港镇政府及各界人士都以各种形式举办咸水歌竞唱活动,划拨专门经费,解决专门的场地,积极申报咸水歌非遗项目,北海咸水歌被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侨港镇也成了以北海咸水歌为主的歌圩节俗文化继承传颂点。
(二)渔业生产与节俗文旅市场的良性互动
渔获物交易、海产加工生产是侨港渔业生产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自电建渔港获批为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后,繁忙的渔市交易码头也逐渐成了侨港文化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归侨张世光⑦说:“凌晨就有不少市民、游客到码头来‘抢鲜’了,吹海风、看日出渔船归港,顺便买点中意的海鲜回去,码头人流穿梭,好不热闹。”调研座谈会上侨港镇政府领导表示,电建渔港旧码头改扩建项目已纳入政府规划,新建侨港国际渔市和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侨港渔获码头的交易环境和旅游环境,推进了侨港渔业转型和文化旅游市场两个项目的同步升级;打造侨港渔业生产与旅游市场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节俗文旅品牌,对侨港旅游经济与文化传承可形成互促共赢的向好发展格局。
(三)侨港文史展馆筹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2020年11月,原为咸田镇管辖的电建渔村划归侨港镇管辖,为留住电建村的历史文化记忆,银海区文旅局组织施工单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旧礼堂进行重新修缮,改造建成电建村史馆。村史馆布展了电建村宗教、民俗、教育、历史文化遗迹等几大模块,从民间收集并整理陈列了牵引渔网滑轮、造船木工刨、沙虫铲、大渔网、织网梭、泡沫浮球、渔火煤油灯、竹制疍家帽及提笼等展品,为研究侨港(疍)渔家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物证。
近年来,侨港镇政府带动群众参与文物的传承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摸清村镇文物资源家底并登记在册,让文物保护成果为群众共享;大力推动非遗保护条例立法,确保了侨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法可依;利用侨港镇华侨船厂旧车间改造修建的文史展馆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践行非遗传承理念,“破旧立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史展馆、社区、侨港风情街巷的文化宣介工作渐入人心。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侨越疍家节俗文化创新
在当今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节俗文旅市场环境中,侨港当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文化创新思路,探索“兼容他山、整体考量、互促共赢”的创新路径,将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结合起来,侨越疍家节俗文化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落到实处,为打造“美丽侨乡、疍家产业”的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一)侨越疍家节俗文旅特色品牌的思路创新
1.人无我有
特色是文化存续与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旅游资源或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之一。2000多年来,北海以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与多元文化互联互通互鉴的经历,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丝路文化、南珠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等。[5]侨港是北海半岛中的半岛,地处北海银滩与北海老街至涠洲岛的十字交汇处,与冠头岭森林公园、日系流下村相隔一片海滩与红树林,是北海全域旅游的中心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使得侨港各种文化元素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侨越历史文化。苦难的旅越谋生经历是侨港疍家有别于北海外沙、地角、银滩及周边城镇疍家的地方。化苦难为财富,创设“人无我有”的节俗文旅特色品牌,凸显侨越疍家的文化气质与特性,增加侨港多元文化的色彩和感召力,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疍家乡土风情,是侨港在滨海同质化文旅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2.人有我新
据《北海关十年报告(1897—1901年)·廉州府的人口》记载,北海疍家人多以渔业、货运和摆渡为生计,北海所有渡船均由疍家人经营。侨港拥有一内一外两个海港港湾,每年五至八月都严行伏季休渔政策,渔船全部有序归港休整。此时的伏季休渔期也正是侨港的旅游旺季,如由政府牵头,文创企业抓节俗旅游契机推陈出新,以电建内港一方水域创设“海上”展演的百姓舞台,码头劳作的挑夫、摇艇摆渡的疍家渔民就是群众演员;小巧灵便的疍家三角艇,就是内港海上展演优选的交通工具;桅杆林立的渔港码头,就是真实、自然的港湾舞台背景。疍家艇仔货运小买卖,加上码头艇摆渡的体验,还原当年北海疍家舟楫生计的风貌,再现中越民间互贸互利的场面,与内港西畔“侨港风情街”的越式美食呼应,别具“侨越味道”。休渔期电建渔港的巧妙利用,将在增加疍家百姓旅游收入的同时,也能成为侨港继疍家海上婚俗、龙舟赛后又一内港节俗文旅品牌的新亮点。
3.人新我变
侨越疍家文化中含有大量推动侨港旅游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资源。《周易·系辞下》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旅越谋生不易,九死一生归国不易,荒滩上白手起家更不易,历经苦难岁月的磨砺,侨越疍家形成了多谋善变的经营策略观。调研中了解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热带水果如菠萝、椰子、芒果、榴莲、山竹、莲雾、鸡蛋果、红毛丹、越南小柠檬等悄然走上了侨疍百姓的餐桌上。风情街美食餐饮店各显身手、善抓机遇,对北海当地疍家风味及侨越传统海鲜美食结构进行改良,以“海鲜+热带水果”的巧妙搭配,对老菜品做出新尝试,菠萝海虾瑶柱饭、榴莲海鲜酥、越南小柠檬与鸡丝蟹仔粉、芒果虾球等佳肴应季而出,色、香、味、形俱到,新鲜且价廉物美,让体验东南亚风情、感受渔港之乐,品尝北海侨越特色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侨港端午节“龙船百福宴”活动的创设,是侨越民间大排档酒席文化的延续与锐意创新,实现了传统民间节俗向现代节俗旅游的转型。[6]“秉承传统,变易求通”的经营策略观,大大丰富了侨港侨越美食的文化内涵。
(二)侨越疍家节俗文化网络宣介平台的构建
利用网络良好的互动性,扩大文化宣传媒介服务,提升侨越疍家节俗文化旅游的影响力。1.加快村镇文史展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推出网上文博展馆系统,提升参观展陈服务质量,營造良好的观展环境,引导游客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语音导览”景区二维码,获取侨港节俗文史图文资讯;2.创新举办北海市全域旅游文化节之侨港风情篇、“魅力银滩·浪漫侨港”篇和北海市开海节、侨港渔货交易中心开市仪式、“疍家+奥黛”服饰文化创意展演等活动,利用新闻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形成文化节的线上线下互动,扩大疍家文化宣传的辐射面;3.注册推广侨港侨越美食、电建虾米等一批特色商标,推进渔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建设电子商务水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渔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海洋捕捞体验等特色渔业旅游[7];4.借鉴旅游行业融媒体的成熟做法,提炼侨港独有的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宣传口号,着力加大节俗旅游品牌推介的宣传力度,如拍摄侨越疍家形象文化专题片、讲述旅越历史和疍家文化的系列画展“印象·1979”、创作侨港节庆旅游歌曲等,树立侨越疍家文旅外宣品牌形象。
(三)“侨港镇+渔村”文旅资源整合的开发与利用
侨港目前有侨南、侨中、侨北三个居委会和亚平、电建两个村委会。三个居委会住的都是归侨,而电建、亚平两个村是原来就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是一个由“归侨+村民”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特色小镇。[8]整合、开发与利用“侨港镇+渔村”的文旅资源,能更好地引领侨港的文旅产业发展。1.侨乡文旅资源。侨港的归侨侨眷大部分都有海外关系,镇政府配合市侨务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华侨华人恳亲会和各类传统节俗文旅活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勾起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眷属共同形成的集体记忆,立足侨情,打好“侨牌”,大力宣传北海的文旅投资环境,鼓励侨胞参与、支持家乡的文化旅游经济建设,在重视与利用侨乡资源上发挥积极的作用;[9] 2.渔村民宿文旅资源。民宿业是侨港渔村重点培育的文旅产业。“美丽乡村”暨最美文艺渔村改造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时尚元素与疍家渔村文化融合巧妙,盘整渔村现有村舍资源,着力打造具备旅游打卡的网红文艺渔村。从事多年民宿业的村民黄荣带⑧表示,侨港大小“双孖”海港千帆竞发及早市渔获码头的独特景观,是多年来吸引各地游客逗留侨港住宿的主要原因之一。电建、亚平村改造而成的民宿客栈集群,将较好地弥补侨港街区民宿文化旅游的缺憾,与侨港风情街形成业态互补的文旅发展之势,“兼容他山、整体考量、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路径,是推进侨港乡村文化振兴的务实之举。
四、结语
北海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广西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侨港是北海“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具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侨港精神”和多元并举的侨越疍家历史文化。期待侨港伴随着北海节俗文旅业的发展一起壮大,成为国内知名的疍家风情节俗活动品牌和发掘地域文化、传播城市精神、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疍家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注释:
①白云:《桂南疍家话的归属》,《方言》2007年第3期,第274-281期。
②黄永珍,1978年越南婆湾岛归国华侨,侨港镇节庆酒席大排档厨师。
③黄荣新,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村天后宫三婆庙护庙人;苏洁,北海市侨港镇亚平村官仁庙首事。
④卢瑞明,1978年越南归国华侨,北海市侨港镇老年人协会会长,侨港镇“咸水歌”主要传承人。
⑤卢瑞星,1978年越南归国华侨,“2018年广西山歌擂台赛”歌王,北海市侨港镇“咸水歌”主要传承人。
⑥周德凤,1978年越南归国华侨,北海市侨港镇老年人协会“山歌队”队长,侨港镇“咸水歌”、北海白话山歌主要传承人。
⑦张世光,1978年越南婆湾岛归国华侨,原北海市侨港镇富华捕虾公司员工,现为浅海捕捞船员。
⑧黄荣带,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村村民,民宿老板。
参考文献:
[1]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年鉴2019[Z].北京:线装书局,2019:5-6.
[2]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资源发〔2018〕98号《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S].2018-11-15.
[3]蒋均.独特的疍家服饰[J].文史春秋,2018,(8).
[4]方文.话说老钦州(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276.
[5]冯心广.图说北海——纪念北海解放70周年[M].北京:线装书局,2019:1.
[6]任旭彬.“壮族三月三”节庆创新研究[J].桂海論丛,2020,(1).
[7]北海市银海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银海年鉴2019[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36.
[8]熊志灵.北海侨港镇归侨社区网络和认同建构探究[J].八桂侨刊,2016,(3).
[9]李莫娴.第四次“广西侨乡文化研究”座谈会综述[J].八桂侨刊,2021,(1).
作者简介:
潘春燕,女,壮族,广西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