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营销策略探析

2021-12-21 14:37廖昳
今传媒 2021年11期
关键词:营销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廖昳

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变革着大众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它改变着选题、排版、营销等各个出版环节的运作模式。本文着眼于出版流程的营销环节,从营销渠道、营销理念、营销方式三个方面,探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营销策略的变革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74-03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深刻变革着出版行业的发展路径。“互联网+”以信息丰富、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互联互通等为显著特点,为图书营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使图书营销渠道、营销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出版社、营销平台、读者之间的关系。

在营销渠道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知乎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营销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自媒体平台即时、互动、开放、便捷等特点,弥补了以往线下营销活动受众范围窄、成本高、传受双方缺乏有效沟通等缺陷。为图书营销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营销理念方面,图书售出不再是营销活动的终结,出售后的受众反馈对整个营销活动也至关重要;营销主体从冷冰冰的物化客体出版社转向“暖色调”的作者。在营销方式方面,所有有共同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聚集在一起,这就使社群营销成为了可能。

Web4.0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用户爆发式增长,短视频、直播软件强势兴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自由发表观点,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这就为口碑营销创造了条件。在传统营销模式中,出版社很难为大部分的读者提供试读样本的机会,而互联网则使之成为可能,其在各个图书销售平台提供试读章节,这种体验式营销方式既无需很高的成本,又为将受众的购买欲望转变成实际购买行为提供可能。而大数据技术,使每个目标受众的特性逐渐清晰,为个性化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营销理念

互联网时代下,营销人员要根据网络传播环境的新特点,改变传统营销理念。在营销流程方面,不能把图书的售出看作是营销活动的终结,应重视出售后的受众反馈及售后服务。在营销主体方面,要发挥作者的粉丝效用,通过作者与粉丝之间的长期互动建立情感联系,培养粉丝群体对其作品的忠诚度。

(一)图书售出不再是营销活动的终结

在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图书售出可以被看作是一场营销活动的终结。而互联网时代,图书售出后的受众口碑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进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也就意味着,图书出售后的受众反馈对整个营销活动也至关重要。例如,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受众可以对所购买图书的印刷、内容、装帧设计等进行评论,各种书评也会在豆瓣等自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

Web4.0时代,相比于广告,消费者更信任消费者之间的口碑,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的评论信息会直接影响目标受众的购买行为。因此,营销人员更应该注意图书出售后的受众反馈情况,积极应对负面评价,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将打造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忠诚度放在首位。

(二)营销主体从出版社转向作者

传统出版业态下,整个营销互动的传受众主体分别为出版社和读者,图书跟读者的联结渠道是由出版发行方管控。而自媒体的出现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发声通道,作者的粉丝往往是他的潜在读者群。“相比专门短期的图书营销活动而言,作者在微博、微信与粉丝的频繁互动相当于一项长期的情感投资,买书不过是日常信任的变现”[1]。

罗振宇认为,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推荐,二是信任。“相比冷冰冰的物化的客体出版社,暖色的人更易在人际传播的社交媒体时代获得信任”[1]。韩寒在微博上与其粉丝的长期互动,为其图书和电影的出版发行积累了庞大的受众基础,既节省了营销成本,又建立了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巩固了粉丝对其本人及其作品的忠诚度。

二、营销渠道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图书营销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社交网站、電商平台、APP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渠道层出不穷,网络营销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营销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线下活动,很多案例表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模式形成优势互补,更易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一)营销渠道呈多样化态势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图书营销发行的主要渠道。据行业监测机构开卷数据统计,2020年网店渠道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占总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的79%,较上年增速7.27%。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前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网络渠道仍然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种变化除得益于网络开放、互动等特性外,也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多样化选择。营销人员可以根据图书的目标受众定位,选择与之受众群体契合度较高的渠道进行精准营销。“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能够为图书营销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在推荐算法的辅助下,借助用户显示图书浏览、评价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靶向推送,从而提升用户图书浏览-购买的转化率[2]。此外,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催生出多元的营销策略,为图书营销带来变革型发展。

例如,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的AR儿童科普书《科学跑出来》,其在京东商城的售价为235元,由此可以推断,其目标受众为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父母。此书在首发期与“罗辑思维”合作,并在后期继续与“罗辑思维”合作,举行开学礼和摄影拍照大赛与粉丝进行互动,1个月内销售了25万册;同时,还与“凯叔讲故事”合作,举办摄影比赛,并在多个母婴平台上推广,实现了70万册的销售目标。

“罗辑思维”可以看作是一个精英社群,而精英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凯叔讲故事”、母婴平台的受众大都为人父母,这就与此书的目标受众高度契合,达到了精准营销的效果。而传统的营销渠道较为有限,受众的界限较为模糊,很难将营销方案精准投放。

(二)线上线下融合

虽然,越来越多的营销活动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但这并不是完全否定线下渠道的作用。例如,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除在微博、知乎等自媒体平台上进行话题营销外,还在线下举办了作者签售会等活动。

得益于自媒体平台即时、开放的特点,相关话题的快速传播炒起了图书的热度,这就为签售会的开展奠定了受众基础,签售会作为作者与读者无缝交流的一种渠道,不仅是提升图书销量的一种手段,还进一步巩固了受众对作者及其作品的忠诚度。自媒体的即时、开放性弥补了传统渠道传播速度慢、受众范围窄的缺陷,线下渠道则弥补了网际关系的虚拟性。二者优势互补,更易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三、营销方式

营销渠道的多样化直接带动了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口碑营销、话题营销、个性化营销、社群营销等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下文主要针对个性化营销、口碑营销、社群营销三种方式展开讨论。

(一)个性化营销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把营销分为三个阶段:营销 1.0 时代,是以产品为中心,属于卖方市场的时代。“营销的功能限于产品生产出来后进行促销和建立渠道;营销 2.0 时代,特征是以顾客为中心,强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全球逐步进入买方市场,营销逐渐上升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战略;营销 3.0时代,更专注于人类的情感需求,强调个性化、精准化”[3]。

在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对于营销者而言,受众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将受众细分进行精准营销并非易事,而了解每一个受众的喜好并进行个性化营销更是难上加难。但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营销成为可能,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受众的每一次浏览、点击、购买、评论等信息,都被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受众的喜好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个性化营销提供了条件。同时,针对受众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营销,降低了受众的信息搜集成本,会相应减少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抵触情绪。

(二)口碑营销

莫梅锋、徐灵提出,“图书市场正从‘一次营销’向‘二次营销’演进”。根据其定义,图书的“一次营销”,是图书产品从出版社经发行商到达读者手中的过程;“二次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一次营销”中的营销客体(读者)将产品信息传播给新的客体(潜在消费者),从而影响潜在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也就是“口碑营销”。网络低廉的营销成本、高效的传播速率,已经成为图书“二次营销”的主要阵地[4]。

Web4.0时代,消费者的反馈似乎比任何营销行为都更具影响力。尤其在微信这种强关系型自媒体平台,口碑的影响力更为显著。例如,乔汉娜·贝斯福的涂鸦图书《秘密花园》,风靡一时,引起众多粉丝的追逐。它热卖的背后少不了社交平台上朋友圈“分享”的助力。而在微博等弱关系型自媒体平台,意见领袖在口碑营销中的作用凸显。意见领袖对某本书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其“粉丝”对图书的认知,进而影响图书销量。

(三)社群营销

社群是一个亚文化概念,所有有共同兴趣的人通过网络迅速聚集,形成一个个具备鲜明特征的亚文化群体。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社群营销属于精准营销的一部分。《罗辑思维》就是社群营销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罗辑思维”深谙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心理,它构建了一种精英语境,所有进入这个社群的人多多少少都在寻求某种身份认同。而对认同感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会转变为对所推荐图书的购买。除针对用户需求与习惯进行图书推荐,“罗辑思维”还与多看阅读、有道云笔记平台等合作推出“罗辑思维微刊免费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罗辑思维》精选纸质图书,与手机轻电台荔枝合作推出《罗辑思维》音频版,多方吸纳用户,成功打造了一个网络知识社群品牌。

(四)直播营销

当下,直播带货受到了全网关注,以直播的方式进行图书营销,可以让读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图书特点有较为详细地了解,能够为读者的购买行为奠定基础,弥补线下营销活动的时空局限性,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营销方式[5]。“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内容提供商、图书经销商等纷纷转向了直播营销。

图书主播营销有不同的模式。流量名人直播,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薇娅进行图书直播,销售码洋超500万元[6];知名作家直播,如国际安徒生奖作家曹文轩全国直播销售码洋达556 150元[7];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画報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均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图书。

四、结 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为图书营销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对营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营销人员应加强互联网思维,积极调整营销理念以适应网络传播环境新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影,娄美玉.书业的互联网思维:《罗辑思维》的启示[J].编辑学刊,2015(1):21-24.

[2] 邓敦夏,赵文,王蕾.“互联网+”时代图书网络营销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7(9):12-15.

[3] 杨宁巍,胡娟.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图书营销升级探究[J].出版科学,2015,23(4):66-68.

[4] 莫梅锋,徐灵.浅析图书的二次营销策略[J].编辑之友,2010(1): 48-50.

[5] 孙松茜.图书直播营销——数字化时代的新常态[J].科技与出版,2021(1):105-109.

[6] 张世豪.直播卖书 薛兆丰远远不及薇娅[EB/OL].(2020-04-14)[2020-12-01].https://new.qq.com/ omn/20200414/20200414A0UDCE0 0.html.

[7] 张君成,樊凡.图书直播营销怎样有名又有利[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7-13(007).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营销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