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历史小说《蓝花楹之舞》的隐喻解读

2021-12-21 02:30卢敏童玙霖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彼得隐喻

卢敏 童玙霖

摘 要:《蓝花楹之舞》是当代肯尼亚著名作家彼得·基马尼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宏大历史过程。作品以英国殖民者在东非肯尼亞建造铁路为主线,描绘参与铁路建设的英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及其子孙后代所构成的当代肯尼亚社会错综交织、难以切割的文化、种族、血缘景观,深入探讨肯尼亚复杂的历史遗产和种族问题。作品中有很多醒目的隐喻,含义耐人寻味。本文选择蓝花楹、铁蛇、“国父”这三个隐喻,进行深层解读,探索肯尼亚社会马赛克般的文化复杂性。

关键词:《蓝花楹之舞》 彼得·基马尼 历史小说 隐喻

《蓝花楹之舞》(Dance of Jakaranda,2017)是当代肯尼亚著名作家彼得·基马尼(Peter Kimani,1971— )的第三部小说,在美国和英国(2018)先后出版,广受好评,被《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列入2017年必读的100本书,并得到多项文学奖项的提名。评论家菲亚梅塔·罗科(Fiametta Rocco)在《纽约时报》上评价道:“我在肯尼亚长大,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我自己国家的小说,如此有趣、如此敏锐、如此具有颠覆性、如此狡猾。”a《蓝花楹之舞》以没有非洲人为主角的历史故事的方式取笑欧洲殖民者以《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的范式书写肯尼亚的荒诞性,同时探索肯尼亚社会马赛克般的文化复杂性。《蓝花楹之舞》中有很多醒目的隐喻,含义耐人寻味,本文选择蓝花楹、铁蛇、“国父”这三个隐喻,进行深层解读。

一、蓝花楹的隐喻含义

《蓝花楹之舞》的作者彼得·基马尼是记者出身,肯尼亚国家媒体集团(Nation Media Group)高级专栏作家,“非洲洞察项目”(Africa Insight Project)的发起人之一,其新闻报道见诸肯尼亚《旗帜》(The Standard)、《国家日报》(Daily Nation),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新非洲人》(The New African)、《天空新闻》(Sky News)及其他国际媒体。他在小说、诗歌、戏剧领域多有涉猎,成绩斐然。小说处女作《鸡鸣之前》(Before the Rooster of Crows,2002)得到恩古吉的肯定,儿童小说《上下颠倒》(Upside Down,2011)一举成名,获得肯尼亚最高文学奖——乔默·肯雅塔文学奖(Jomo Kenyatta Prize)。彼得·基马尼参与创办阿加汗大学(Aga Khan University)的传媒研究生院,现从事新闻、创意写作、非洲文学、后殖民主义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

书名《蓝花楹之舞》中的“蓝花楹”指蓝花楹酒店。该酒店原本是英国驻肯尼亚殖民地的行政官伊恩·爱德华·麦克唐纳(Ian Edward McDonald)在1901年建造的豪宅,1963年肯尼亚独立后改造为酒店。麦克唐纳将英文蓝花楹(jacaranda)中的“c”改为“k”,象征肯尼亚从英国的殖民地(colony)转变为独立的肯尼亚(Kenya)。实际上,蓝花楹这种植物在非洲的种植与英国殖民史相关。蓝花楹原产地在南美,是高大的乔木,开花季节盛开蓝紫色的花,美丽而浪漫。据说英国人很喜欢蓝花楹,把它从南美引种到所有英国殖民地。小说中,英国殖民者为了打通非洲内陆和港口间的贸易往来,于1896年修建了一条联通蒙巴萨(Mombasa)和维多利亚湖(LakeVictoria)的铁路,麦克唐纳被派到英属东非保护领(British East Africa Protectorate)监管铁路的建设和运行。1902年铁路建好后,麦克唐纳在纳库鲁湖(Nakuru)边建造了蓝花楹豪宅,以迎接他的英国妻子萨丽(Sally)的到来。

蓝花楹的花朵美丽迷人,麦克唐纳用它比拟他妻子的美貌,因此给豪宅取名蓝花楹。他把蓝花楹豪宅当作“爱的纪念宫”b,如印度泰姬陵一般,还下令在豪宅通向火车站的沿路都种上了蓝花楹。然而麦克唐纳和妻子的关系并非如此浪漫甜美,对于麦克唐纳而言,其命名暗合了蓝花楹的花语之意——“在绝望中等待爱情”。萨丽出身于英国贵族之家,麦克唐纳娶她完全是高攀了。麦克唐纳曾以中尉身份在南非任省长,但一个偶然的早晨,他回家时发现萨丽和家里的黑人园丁在床上。愤怒的麦克唐纳扇了萨丽一巴掌,萨丽走了,发誓永远留在英国。为了挽救婚姻,麦克唐纳决定到东非去建铁路,干出一番事业,赢得英国皇家封爵,从而赢回萨丽。

蓝花楹豪宅未能挽留萨丽,却变成了康拉德笔下的“黑暗之心”。萨丽在麦克唐纳七封信的恳求下,终于在蓝花楹盛开,落英把黑土路变成紫色地毯时到来了。萨丽曾在伦敦大学学习历史,出于好奇又选修了非洲历史,在研究黑奴贸易的清单中,她发现了自己祖父的名字。黑奴贸易史中白人对黑人的非人待遇让萨丽产生了负罪感,她开始疏离白人特权,放下身段,并通过和黑人发生性关系的方式对祖辈的罪行进行补偿。作者对萨丽个人抗议黑奴贸易行为的评述充满调侃:她无法脱离现有的舒适生活,也明白必须依赖黑人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她嫁给当兵的麦克唐纳到非洲定居也多少出于此因。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她看到黑仆人脸上的疤痕,便知麦克唐纳对黑仆人的暴行。她一言不发,也没在招待宴上露面,次日便消失了。一个月后,麦克唐纳收到萨丽从英国寄来的离婚信。蓝花楹从此变成了哀悼之屋“黑暗之心”,门窗紧闭,女人不得入内,男人都要穿黑色制服才能入内。

蓝花楹豪宅不会像花一样轻易衰败,它的主人麦克唐纳是意志坚定、雄心壮志的人。经历了各种戏剧性变化之后,它一直都是财富的象征。麦克唐纳重启蓝花楹大门后,把它变成了任母牛出入的农场。1923年,当地通过法案,剥夺了印度人拥有土地的权利,麦克唐纳的农场面积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增长。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粮食出口受阻,麦克唐纳也随即放弃了农场,转而开始建立动物保护区。1963年,肯尼亚独立,蓝花楹豪宅变成了酒店,向各种族人开放。年轻人在它的音乐厅进行歌舞表演,拉詹(Rajan)的乐队在此表演“穆吉西”(mugithi)——火车舞,纪念祖辈们修建铁路,书名《蓝花楹之舞》由此得名。新一代青年男女在蓝花楹音乐厅这一新的社交场所寻找属于他们的、可能跨种族的爱情,如拉詹和白人女孩玛丽安(Mariam)公开恋情,改写了父辈黑暗隐匿的情欲故事。

二、铁蛇的隐喻含义

英国人在东非修建铁路的项目被伦敦的建筑师称为“疯狂快车”(Lunatic Express)。在非洲的原始荒野及东非大裂谷旁修建鐵路,困难重重,再加上各种热带疾病如疟疾和采采蝇传染的昏睡病,还有狮子等野兽的侵袭,这实为疯狂之举。但对于英国殖民官员来说,这是勇敢者的伟大梦想,是把非洲荒蛮之地变成丰收果园、文明之地的壮举。而非洲土著人把喷着黑烟的火车称为“铁蛇”(iron snake),两种称呼表面上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认知,其深层蕴含着更多的种族、信仰、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冲突和调和。

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以麦克唐纳为代表的白人殖民者和当地土著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当地土著不愿意让自己神圣的土地遭到破坏,白人殖民者全然不顾非洲人民的信仰、尊严,为推进铁路的施工不惜一切代价。牧师理查德·腾布尔(Richard Turnbull)借土著人“铁蛇”之称,把它和《圣经》中吞食约拿的鲸鱼类比,将修铁路比作上帝的意志,以此恐吓土著。麦克唐纳为镇压土著居民米吉肯达人(Mijikenda)对于铁路建造的反抗,选择粗暴地炸毁他们世世代代的圣地(Kaya)。麦克唐纳明白,在传统战争中,这类摧毁圣地的行为无疑是恐怖袭击,但他内心并不认为非洲土著也有“传统”。他甚至认为土著们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他对未来的设想产生了冲突,只有轰炸才能解决问题。

在铁路建造的过程中,麦克唐纳一直采用种族隔离制。为加强对劳工的监管,麦克唐纳宣布将葡萄牙人四个世纪前建造的耶稣堡(Fort Jesus)改造成关押违法劳工的监狱。监狱也被划分出三六九等,白人在光线最好的上层,昏暗的中间层和底层被留给其他人。在麦克唐纳看来,印度裔和其他有色人的地位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待土著的态度。为防止印度裔与土著联手,麦克唐纳对劳工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一名英国军官的监督下,工人们被组织成由二十四个人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非洲人和印度的工匠、技术员、体力劳动者和运输商。团队中任务的划分也是严格依照种族划分等级的:卑微的体力劳动者往往是肯尼亚当地黑人土著,以巴布·拉詹·萨利姆(Babu Rajan Salim)为代表的印度技术员负责团队中的勘探等危险工作,而白人则是所有人的监管者。麦克唐纳作为负责薪资的监管者,常常暗中克扣印度劳工的工资。以麦克唐纳为首的殖民政府为了“方便管理”,还征收了大量当地土著部落的土地,建造仅允许白人进入的农场、俱乐部,迫使黑人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被迫参与到铁路建造中。到了午餐或是晚餐时间,白人、印度人、黑人也是分别去往各自种族的厨房。

铁路的建设沾满了当地土著居民和印度劳工的鲜血,而这也只不过是殖民时期所谓“先进”国家对于“落后”大陆压迫和剥削的缩影之一。就像基马尼在书中写到的,不同的种族群体,就像平行铁轨一样分开。然而,铁路却是他们——黑人、有色人和白人集体努力的产物。铁轨旁,印度劳工遭受着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火车上,玻璃挡板分割了爱侣之间的距离;偏僻的森林里,土著部落听见火车的轰鸣声驶过本属于他们的家园。火车上一等、二等、三等车厢也按种族来分,麦克唐纳和牧师腾布尔坐在一等车厢,而印度人和非洲人只能分别坐在二等和三等车厢。种族隔离制度就像铁轨一般,不仅切断了各种族之间的交流,更把这片土地活活地撕开了一条大口子,给肯尼亚人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和苦难。

但同时,铁路也为肯尼亚带来繁荣和希望。这条铁路作为重要的运输渠道,不仅将非洲大陆所产出的粮食、经济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向英国,还打通了非洲大陆内部的贸易往来,这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于是,在铁路经过的地方逐渐又会建立起新的城镇、新的社会。巴布在纳库鲁建造了当地的第一所房子,并经营起一家小店。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小店不断发展壮大成商业中心,不仅带动周边建成了小城镇,更让巴布建立起自己的事业,能够有资金支持肯尼亚的独立运动。不仅如此,铁路带来了其他非洲殖民地成功争取独立的消息,在饱受压迫的人们心中埋下了争取独立、反抗殖民的火种。

民间鼓手恩云迪(Nyundo)将肯尼亚独立运动比喻成一条地下铁路,他说:“与你们不同,我们的铁路不是用铁建造的;它存在于以做正确的事的愿望为指导的人们心中。那些男人和女人组成了我们的网络,从村庄到村庄,从城镇到城镇,有的提供食物,有的提供水;还有一些人带着武器——都是从你们手下偷来的。”殖民者用钢铁造就的铁路连接起城镇,而存在于人民心中的地下铁路串联起肯尼亚人民对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渴望,汇聚起推动进步的力量。在信念和资金的双重支撑下,肯尼亚最终走上了武装谋求独立的道路。

铁路带来的对抗和发展映射出现实中肯尼亚独立运动的过程,抗争和起义用流血与牺牲换来了进步和发展。1922年3月,殖民政府封禁了最早的反对殖民统治的本土政治组织——东非人联盟(East African Association),并逮捕了当时的领袖哈里·图库(Harry Thuku)。这导致了大批图库的支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但也迫使殖民政府在肯尼亚的独立自主权上做出让步。1952年的茅茅起义虽然政治影响力远超其现实作用,但是仍为欧洲殖民者敲响了丧钟。毁灭与新生的交替出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肯尼亚的繁荣发展与对外开放:铁路摧毁了当地土著的家园,但是带来了新的城镇和贸易往来;英国殖民者摧毁了当地土著的精神信仰圣地,但也为民族主义、独立运动等先进理念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非洲大陆带来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三、父亲的隐喻含义

“谁是父亲”是非洲文学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蓝花楹之舞》直面此问题,将英文中“父亲”一词各种可能的解释交织在一起,书写了肯尼亚社会马赛克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复杂性。修铁路的主力都是男人,有英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而他们所经之地留下一路混血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母亲和这些父亲不明的孩子被历史书写者刻意遗忘了,《蓝花楹之舞》则给了他们了解身世和身份的机会。

英文中“父亲”一词可以指亲生父亲、教父和建国之父,这三种身份同时汇聚在一人身上时,必然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而这恰恰发生在牧师腾布尔身上。腾布尔是英国教会派到非洲传教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生来缺少上帝的荣光”,而这句话揭露了以他本人为代表的人性弱点。他身为牧师,却侵犯了罗纳纳酋长(chief Lonana)的女儿塞内娅(Seneiya),致其怀孕,但是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要嫁祸于他人。塞内娅在重压之下,指认了面相最善良的巴布为替罪羊,巴布被关进监狱。巴布其实有性功能障碍,但他害怕被暴露,也怕被处死,于是逃出了监狱。塞内娅生下一个蓝眼睛、白皮肤的女孩,取名蕾赫马(Rehema),采用了巴布的姓“萨利姆”(Salim),腾布尔牧师收养她做女儿。

腾布尔牧师是英国人和土著人交流沟通的桥梁,他培养了一些土著男孩当翻译,为英国人和土著人的冲突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他还建了很多孤儿院,收养那些混血的私生子。此做法一方面彰显了上帝的荣光,另一方面为种族隔离制提供了遮羞的面纱。腾布尔牧师拥有很多虔诚的土著妇女和儿童教民,他知道很多孩子的身世秘密,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众多私生子。在他留给蕾赫马的女儿,即他的外孙女玛丽安的遗嘱中,他对自己的兽欲做了忏悔,也揭露了玛丽安的亲生父亲是麦克唐纳,暴露了白人殖民者黑暗隐匿的情欲,澄清了几代混血儿的身世。

印度裔的巴布有性功能障碍,却有两个随他姓的孩子:一个是蕾赫马,另一个是拉什迪(Rashid)。拉什迪是巴布的妻子法蒂玛(Fatima)和巴布的合伙人艾哈迈德(Ahmad)所生的儿子。塞内娅指认巴布是使其怀孕的人,巴布被麦克唐纳和酋长关进监狱,艾哈迈德将这一消息带给了法蒂玛。深感遭到背叛的法蒂玛在冲动之下与艾哈迈德发生了性关系,怀上了他的孩子。塞内娅生下蓝睛白肤的女婴,巴布自然被免除罪行,不再逃亡。回到家中,他发现妻子怀孕了,便承担了拉什迪的父名。白天夫妻俩在生意上同心合力,公司越办越大;晚上两人分房而卧,相敬如宾。拉什迪十八岁后被送到英国求学并定居,他的妻子随后也去了英国,留下孙子拉詹给巴布。巴布把拉詹送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却不知道这所学校是他的仇人麦克唐纳出资,以腾布尔牧师的名义办的,也不知道拉詹的女朋友居然是麦克唐纳的女儿。这剪不断、理还乱的血脉、人伦构成了当代肯尼亚复杂的社会现状。

肯尼亚共和国的诞生离不开“大人物”麦克唐纳、腾布尔和“小人物”巴布、艾哈迈德这代人,通过讨论“谁是孩子的父亲”,基马尼希望读者来思考是谁创造了这一国家。在小说中,麦克唐纳建造了铁路和纳库鲁标志性的建筑物——蓝花楹酒店,腾布尔建造了很多教堂、孤儿院和学校,被独立后的肯尼亚政府官方认定为“国父”。而同时,依靠公司的成功经营,巴布和艾哈迈德在暗中为肯尼亚的独立运动提供资金和宣传支持,成为当地土著居民心目中的“国父”。

当一个国家出现两位“国父”时,冲突难以避免。民间鼓手恩云迪尊敬巴布,他在独立后带领着宗教团体凯马·起亚·鲁坤格(Kiama kia Rukungu)破坏白人的土地,意图将白人殖民者赶出他们的家园。面对麦克唐纳这位对土著造成深重灾难的“国父”,他们放火烧毁了他引以为傲的蓝花楹酒店。然而“大人物”政府并不支持他们的行为,不仅公开宣布将保护白人财产,重建酒店,更下令逮捕纵火犯。两派人完全不同的立场和做法映射了现实中肯尼亚独立后政治界人士对土地分配的不同态度。以奥廷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激进主义主张没收白人土地;而肯雅塔政府采取更为温和的土地政策,逐步收买白人农场。土地政策的不同,也是独立后肯雅塔政府内部矛盾的缩影。肯雅塔、奥廷加这两位肯尼亚独立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由于对独立后肯尼亚发展路线的不同政见而分道扬镳,而政党间的冲突最终演变成为民众间的暴力冲突。

私生子的秘密让几代人生活在欺骗与隐瞒的阴影中,而政治的斗争将民众的生活置于冲突与暴力中。对于父权、统治权、控制权的争斗从现实衍生至小说,又从小说中映射出现实的情况。所谓政治,究竟是以维护党派利益为核心还是以维护民众利益为重点,这就是基马尼通过私生子产生的思考。巴布作为跟随英国殖民者来到非洲大陆的印度技术员,虽然只是肯尼亚国内的少数族裔,其曲折坎坷的一生也同样反映了肯尼亚国家和人民近两百年来的艰难命运。基马尼在接受采访时说:“就非洲和其他殖民地社会而言,历史小说可以挽回一个民族的历史,或者至少可以注入新的观点来反抗殖民地统治的观点。”c

基马尼通过恩云迪的视角将历史学家们的目光转向了种族间社区和团结等这些隐藏的历史,这些历史是通过友谊的纽带而形成的,且不需要个人拒绝本族的根源和立场。d探寻未曾被重视的历史,让“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得到了发声的机会和可能,也是对历史的补充思考。

四、结语

基马尼以英国殖民者在东非肯尼亚建造铁路为主线,描绘参与铁路建设的英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及其子孙后代所构成的当代肯尼亚社会错综交织、难以切割的文化、种族、血缘景观;通过蓝花楹、铁蛇、“国父”这三个显著的隐喻,深入探讨当代肯尼亚复杂的历史遗产和种族问题,对祖辈的恩怨情仇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和剖析,又带有一些揶揄讽刺和戏谑,表达了更包容、开放、多重的历史观和现实观。

a Rocco,Fiammetta.A Railroad Runs Through a Tale of Two Kenyas[EB/OL].(2017-02-17)[2021-08-27].https:// www.nytimes.com/2017/02/17/books/review/dance-of-thejakaranda-peter-kimani.Html.

b Kimani,Peter. Dance of the Jakaranda[M]. London:Telegram,2018:21.(本文有關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c Magaziner,Dan. The Work of Historical Fiction [EB/OL].(2017-04-12)[2021-08-27]. https://africasacountry. com/2017/04/the-work-of-historical-fiction.

d Aiyar,Sana. Peter Kimani. Dance of the Jakaranda [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019(3):342.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Aiyar,Sana. Peter Kimani. Dance of the Jakaranda [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019(3):342.

[3] Varaidzo.An Interview with Peter Kimani [EB/OL]. (2018-05-14)[2021-08-27]. https://www.wasafiri.org/article/ peter-kimani-interview/.

[4] Magaziner,Dan. The Work of Historical Fiction [EB/OL].(2017-04-12)[2021-08-27]. https://africasacountry. com/2017/04/the-work-of-historical-fic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项目编号19ZDA29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卢敏,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非洲英语和美国文学研究;童玙霖,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世承学子,主要从事非洲英语文学研究。

编 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彼得隐喻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兔2:逃跑计划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长不大的彼得·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